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冷面王爷的穿越小医官 > 第124章 将心难测与釜底抽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将心难测与釜底抽薪

周文渊的“春风化雨”并非全无效果。在金银赏赐和升迁许诺的诱惑下,加之之前流言的影响和对朝廷(齐王)权势的天然敬畏,军中确实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动摇。

一名叫孙德海的骑都尉,是周文渊重点拉拢的对象之一。此人作战勇猛,但性格粗豪,贪杯好利,对萧煜虽也敬畏,却更看重实际好处。

周文渊几次私下宴请,许以回京后调入禁军担任要职的前程,孙德海虽未明确表态投靠,但态度已明显热络起来,甚至在酒后抱怨过几句“王爷什么都好,就是太过信任那个来历不明的苏先生,惹来不少闲话”。

类似的情况,在几位并非萧煜嫡系、或是近期立了功却觉得封赏未达预期的将领身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股看不见的暗流,正在军中信心的堤坝上侵蚀着。

萧煜听着秦风的汇报,面色沉静如水。他并未立刻发作,只是将那几个被重点接触、态度暧昧的将领名字记下,暗中调整了他们的防务,将其调离关键岗位,或置于自己嫡系将领的监控之下。

“王爷,是否要敲打一下孙德海等人?”秦风请示道。

“不必。”萧煜摆了摆手,“此时敲打,反而显得本王心胸狭窄,容不得人,正中了周文渊下怀。况且,些许蝇头小利便能动摇者,非本王所需之才。让他们跳,正好借此看清,哪些人的心,是真正向着本王,向着这雁门关的。”

他更在意的,是周文渊釜底抽薪的另一招。

这日,周文渊再次来到帅府,这次他带来了户部的一份公文。

“王爷,下官离京前,亦受户部所托,核查北境军此番战事损耗及军需账目,以便核销,并规划后续拨付。”周文渊笑容可掬地递上公文,“尤其是苏先生所辖伤兵营,所用药物种类繁多,耗资甚巨,且多有非常规之物,需得详细列明来源、用途、耗费,方可向朝廷交代。这也是为了日后能为北境争取更多军费,还望王爷体谅,让下官见见账册,并与苏先生核对一二。”

这一招极为阴狠。核查军需账目名正言顺,任谁也挑不出错处。但重点在于“苏先生所辖伤兵营”。苏澈所用的许多方法乃至药材,确实与常规不同,甚至有些是他利用现代知识改良或发现的,根本无从解释“来源”。若被周文渊抓住把柄,扣上“账目不清”、“滥用军资”、“使用不明药物”的帽子,不仅苏澈危险,萧煜也难逃监管不力的罪责。

萧煜眼神微冷,正要开口,苏澈却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显然已经听到了周文渊的话。

“周大人要核对伤兵营账目?”苏澈神色平静,手中拿着一本厚厚的册子,“正好,所有物资出入、伤员用药记录,皆在此处,请大人过目。”

他将册子递给周文渊。周文渊接过,翻看起来,初时还带着挑剔的目光,但越看眉头皱得越紧。册子上记录得极其详尽,每一笔药材的入库(来源包括缴获、采购、野外采集)、出库(对应伤员姓名、伤情、用量)、甚至煎药后的药渣处理都有记录,条理清晰,账目吻合。虽然许多药材名称他闻所未闻(如地丁草),但旁边都附有简单的性状描述和功效说明,逻辑自洽。

“这……苏先生记录倒是详尽。”周文渊放下册子,有些不甘心,又将矛头指向药材本身,“只是这些‘地丁草’、‘银霜粉’(苏澈提纯的某些消炎成分)等物,似乎并非太医院常用之药,其药效来源……”

苏澈不卑不亢地打断他:“大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法。雁门关被围,疫情肆虐,常规药材断绝,若拘泥于成法,坐视将士伤亡,才是最大的失职。这些草药,或是关内采集,或是根据古籍记载、结合伤情尝试使用,其效果,关内数千康复将士皆可作证!

大人若质疑其药效,可随意寻几名康复兵士询问,亦可亲自验看仍在用药的伤员情况。至于来源,保家卫国的将士之血可流,我苏澈尝试一些未知草药,担些风险,又何足道哉?”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更将问题提升到了“救治将士”的大义之上,直接将周文渊置于道德下风。周文渊若再纠缠药材来源,就显得不近人情,甚至有心刁难了。

周文渊被噎得一时语塞,脸色阵青阵白。他没想到苏澈不仅医术了得,应对也如此机敏犀利。

萧煜适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周大人,苏先生所为,皆为本王所准。非常时期,一切以救治将士、稳定军心为要。账目既已清晰,药效亦有目共睹,此事便到此为止吧。若朝廷户部仍有疑问,让他们直接来问本王。”

他直接揽下了所有责任,断绝了周文渊借此发难的可能。

周文渊碰了一鼻子灰,只得悻悻告退。

待周文渊走后,苏澈才微微松了口气,对萧煜道:“幸好我早有准备,将所有记录都做得详尽。”他知道身处漩涡,必须谨小慎微。

萧煜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你做得很好。”他顿了顿,语气转冷,“周文渊此举,意在釜底抽薪,动摇你在军中的根基,甚至借此牵连本王。看来,他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了。”

“那我们……”

“他不会只有这一招。”萧煜目光深邃,“他在等,等一个更好的时机,或者……制造一个时机。”

果然,没过两日,一个突发事件,给了周文渊发难的机会。

一名之前被孙德海部下收治、伤势本已稳定的伤兵,夜间突然病情恶化,呕吐抽搐,天亮前不治身亡。而此人,前一日恰好服用过由苏澈指导配置、含有地丁草成分的汤药。

死者的一名同乡好友,在有心人的煽动下,顿时闹将起来,一口咬定是苏澈用了“邪药”害死了兄弟!消息迅速在军中传开,原本就因流言而对苏澈有所猜忌的部分士兵,情绪被点燃,聚集在伤兵营外,要求严惩“庸医”苏澈!

孙德海得知消息,非但没有第一时间安抚部下,反而带着人赶到现场,态度暧昧,更助长了闹事者的气焰。

周文渊闻讯,立刻带着随从和禁军赶到,摆出一副公允调查的姿态,心中却暗自得意。机会,终于来了!

“诸位将士稍安勿躁!”周文渊站在人群前,高声喊道,“本官奉旨宣慰北境,绝不会偏袒任何人!若真是用药有误,致人身死,本官定当秉公处理,还死者一个公道!”

他将目光投向闻讯赶来的萧煜和苏澈,语气变得严厉:“靖王殿下,苏先生!此事关系人命,军心浮动,必须给将士们一个明确的交代!请苏先生即刻解释,这死者所用之药,究竟有何问题?否则,恐难以服众啊!”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集中到了苏澈身上。质疑、愤怒、担忧、冷漠……种种视线,如同无形的压力,几乎要将他淹没。

萧煜上前一步,挡在苏澈身前,冰冷的目光扫过周文渊和骚动的人群,正要开口。

苏澈却轻轻拉住了他的手臂,摇了摇头。他深吸一口气,走上前,面对众人,声音清晰而镇定:

“人死不能复生,苏某亦感痛心。但药石之事,关乎性命,岂能仅凭臆测便下定论?请容苏某查验死者遗体,查明真正死因。若真是苏某用药之过,苏某愿以命相抵!但若有人借机生事,污蔑构陷,也休怪苏某,将真相公之于众!”

他的目光,坦然迎向周文渊,带着不容置疑的自信与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