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匠心代码 > 第3章 老宅秘笔记与追踪代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老宅秘笔记与追踪代码

沪市的雨势渐缓,晨雾像一层薄纱裹住了愚园路的老洋房。沈墨心推开沈家老宅的朱漆木门时,门轴发出“吱呀”一声闷响,仿佛唤醒了沉睡的时光。客厅里的老式挂钟指针指向七点半,檀木书柜上的青花瓷瓶蒙着薄尘,空气里飘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这里是沈家三代人的鉴藏之地,也是父亲临终前让她“找印”的地方。

她踩着柚木地板走到书柜前,指尖划过一排排烫金封面的古籍,最终停在最底层一个带铜锁的木盒上。钥匙是父亲藏在砚台底下的,黄铜材质已经氧化出绿锈,插入锁孔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木盒里没有珍宝,只有一本泛黄的线装笔记,封面上写着“沈氏鉴藏录·护真篇”,是祖父沈敬之在1948年留下的手迹。

翻开笔记,里面密密麻麻记着沈家经手的字画信息,从唐寅的《山路松声图》到傅抱石的《江山如此多娇》,每一页都贴着小小的宣纸标签,标签右下角用朱砂盖着一个极小的“墨”字——与拍卖会上《秋林图》里的暗记一模一样。沈墨心的指尖抚过朱砂印记,笔记里的一行小字突然映入眼帘:“真迹易仿,人心难测。以‘墨’为记,护我沈氏百年鉴藏之真。”

原来这不是普通的家族印记,而是沈家世代相传的“护真印”。她继续往下翻,翻到1985年父亲沈文博补记的内容:“近年仿品日盛,AI技术初现端倪,恐有组织借仿画扰乱市场。凡沈家担保之真画,皆藏‘墨’印于隐秘处,以备来日查验。”

“AI技术?”沈墨心猛地坐直身体。父亲写这段话时是1985年,那时AI还处于萌芽阶段,他怎么会预见三十多年后AI伪造艺术品的事?她再往下翻,最后几页是空白的,只有封底内侧贴着一张剪报,是2001年《沪市晚报》的一则短讯:“本市警方破获首例艺术品仿冒案,涉案人员称受‘收藏家’指使。”

“收藏家”?这个名字像一道闪电划过脑海。昨天拍卖会后,助理曾提过,最近圈子里有个神秘的“收藏家”,专门高价收购高仿字画,行踪成谜。难道父亲当年就注意到了这个组织?沈墨心把笔记揣进包里,起身时无意间瞥了一眼窗外——对面弄堂口停着一辆黑色大众,车窗贴着深色膜,看不到里面的人,但她能感觉到,有视线正盯着老宅的大门。

是拍卖会那天的人?还是冲着“护真印”来的?沈墨心拿起手机想打给助理,却发现信号栏变成了“无服务”。她走到窗边,假装整理窗帘,用眼角余光观察那辆车:车牌被遮挡了,车身没有任何标识,只有副驾驶的人偶尔抬手,像是在记录什么。

不能坐以待毙。沈墨心快速收拾好笔记,从后门绕到老宅的花园,翻过矮墙进入隔壁的弄堂。她沿着青石板路快步走,直到看到街角的咖啡店,才敢拿出手机——信号恢复了,第一条弹出的消息是陌生号码发来的:“沈小姐,别再查‘墨’印了,对你没好处。”

没有落款,没有威胁的字眼,却透着冰冷的警告。沈墨心攥紧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李叔,帮我查一下愚园路附近的黑色大众,车牌被挡了,今早七点半停在沈家老宅对面。”电话那头是父亲的老部下,现在在市局技术科工作,“另外,帮我查一个叫‘收藏家’的人,跟艺术品仿冒有关。”

挂了电话,沈墨心站在咖啡店的玻璃窗前,看着雨雾中的老洋房。她知道,从发现“护真印”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卷入了一场远超鉴藏本身的漩涡。

与此同时,“星图科技”的工作室里,江寻正盯着屏幕上跳动的代码,眼底布满血丝。他已经连续追踪了六个小时,神秘组织的Ip地址像泥鳅一样滑溜,每次快要锁定时,就会跳转到新的代理节点——从东京到纽约,再到开普敦,最后指向一个位于冰岛的服务器,背后隐藏着至少十层加密。

“还没追到?”客户的电话突然打进来,语气带着焦虑,“我们的核心数据涉及用户隐私,要是被泄露,公司就完了!”

江寻揉了揉太阳穴,声音尽量平稳:“张总,我正在追踪对方的服务器,已经找到一些线索,最多三天就能……”

“三天?”客户打断他,“对方说今天中午要是没答复,就开始泄露数据!江工程师,我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保住数据!”

电话挂断的忙音像重锤砸在江寻心上。他看向屏幕右下角——加密进度条已经爬到了60%,红色的数字在黑色背景下格外刺眼。就在这时,电脑屏幕突然弹出一个窗口,还是那行白色宋体字:“江工程师,别浪费时间追踪了。一周内,我要看到《秋林图》的复制品,必须和真画一模一样,包括那个‘墨’印。对了,提醒你一句,沈家人已经注意到我们了,别让她坏了好事。”

沈家人?江寻的手指顿在键盘上。他立刻打开昨天的新闻截图,沈墨心的名字清晰地印在上面:“沈氏鉴藏传人沈墨心,识破AI伪造傅抱石《秋林图》。”原来拍卖会上的鉴定师就是沈家的人,而神秘组织让他复制的画,正好藏着沈家的暗记。

这不是巧合。江寻快速打开另一个窗口,输入“沈氏鉴藏”“墨字印”等关键词,搜索结果里跳出一条2001年的旧闻——《沈文博:以家族之名守护艺术品真迹》,配图里的沈文博抱着一幅画,画的角落隐约能看到“墨”字。下面还有一条最新的消息:“沈家老宅附近出现可疑车辆,疑似被人跟踪。”

是沈墨心遇到危险了?江寻皱起眉。他虽然和沈墨心素未谋面,但同为被神秘组织盯上的人,他们之间似乎已经有了无形的关联。他快速敲击键盘,在追踪代码里加入了新的指令——如果对方再次发送消息,就自动抓取对方的位置信息,同时将“收藏家”“AI仿画”“墨字印”等关键词整理成文档,准备发给警方。

但他没敢立刻发送。神秘组织能监控他的通讯设备,万一打草惊蛇,不仅客户的数据保不住,沈墨心也可能有危险。江寻关掉文档,重新看向追踪界面——冰岛的服务器突然有了动静,一个新的数据包传了过来,里面只有一张图片:沈墨心在沈家老宅门口的照片,拍摄时间是十分钟前。

对方在监视沈墨心,还故意把照片发给自己。是警告?还是想让他和沈墨心互相猜忌?江寻攥紧鼠标,指腹在滚轮上留下汗渍。他意识到,这场博弈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了,那个素未谋面的沈墨心,已经和他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

雨又开始下了,敲打着工作室的玻璃窗。沈墨心在咖啡店的角落里看着李叔发来的消息:“黑色大众是套牌车,车主信息查不到,不过我们在车里发现了微型摄像头,正往你家老宅的方向拍。”江寻则在屏幕上输入最后一行代码,按下了“运行”键——他决定冒险一次,用自己编写的“诱饵程序”,引神秘组织的服务器暴露真实位置。

两个在城市两端的人,都在为解开谜团而努力,他们的命运,在这场雨雾中,正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快速靠近。

第三章通过“护真印”的秘密和追踪代码的博弈,让两条线索有了更紧密的关联。接下来可以推进第四章,让陆明轩警官正式登场,分别接触沈墨心和江寻,提出“设局”计划。你是否想调整第四章的叙事重点,比如增加警方调查的背景细节,或者强化两人面对邀约时的抗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