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匠心代码 > 第10章 初显的笔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夕阳把工作室的案角染成暖金色时,沈墨心终于放下了笔。她后退半步,看着案上那幅巴掌大的小样 —— 山骨带着 “撑” 劲往上顶,云雾绕着山势 “飘”,松针尾端晕着柔润的 “时光感”,连石缝里的苔点都歪得恰到好处,像刚从山里采来的活气。

“成了。” 她指尖轻轻碰了碰画纸边缘,墨已半干,留下淡淡的纸香。转身时,看见江寻正捧着笔记本,对着小样逐处比对,眉头皱得很紧,像在解一道复杂的题。

“怎么了?” 沈墨心走过去,瞥见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标注 ——“山骨转笔处:墨浓淡差 0.5 度”“云雾留白:每处间隔不等,随山势变”,后面还画着小图,标注笔锋的角度。

“在想怎么把‘顺劲’装进 AI 里。” 江寻抬头,眼底带着点不确定,“之前的模型只会按固定规律走,现在要让它‘跟着山势变’,得改底层逻辑,不能只调参数。” 他打开电脑,屏幕上跳出 AI 风格模型的界面,原本整齐的参数面板,被他加了个新模块 ——“笔意逻辑库”,里面分类填着他从笔记里提炼的关键词:山骨 “撑”、云雾 “飘”、松针 “柔”、苔点 “活”。

沈墨心没走开,就站在他身后看。她看见江寻没有急着输入数据,反而先把小样用扫描仪扫进电脑,放大到每一笔的细节,然后对着 “山骨转笔处” 的墨色变化,一点点调整模型里的 “墨色随动曲线”—— 不是设固定值,而是让曲线跟着山骨的走向自动波动。

“这里,” 沈墨心忽然指着屏幕上松针的模拟图,“AI 现在的针尾还是太尖了,你得让它在收尾时‘收力’,像我蘸清水晕过那样,墨色慢慢淡下去,不是突然断。”

江寻立刻停下手,在 “松针参数” 里加了条 “收尾力衰减曲线”,边调边问:“是像这样,从 0.8 的力度慢慢降到 0.2?”

“再慢一点。” 沈墨心俯身,指尖点在屏幕上,“最后 0.1 的力度要拖得长些,像风慢慢吹软的,不是硬生生减下去。”

这是合作以来,她第一次主动指导江寻调参数。江寻的手指顿了顿,心里忽然暖了一下,按她说的把衰减曲线拉得更平缓。调整完,他点击 “生成初稿”,电脑风扇开始嗡嗡转,屏幕上的山水线条一点点浮现 —— 不再是之前的规整僵硬,山骨转笔处的墨色真的跟着变深,云雾留白也随山势错开,连松针尾端都带着淡淡的晕染。

生成完成的提示音响起时,工作室里静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江寻把打印好的初稿递过去,手有点抖:“你看看……”

沈墨心接过初稿,没立刻用放大镜,先凭肉眼扫了一遍。她的目光从山骨滑到云雾,再落到松针上,眉头慢慢舒展开 —— 没有之前 “无魂” 的僵硬,线条里好像真的藏着点 “劲儿”,像她小样里的山水,活了半分。

她拿起玉柄放大镜,停在山骨转笔处。放大镜下,墨色中间深、两边浅,“阴阳面” 比之前 AI 画的清晰多了,甚至能看出笔锋转动的痕迹。“这里,” 她抬头,语气里没了之前的冷意,多了点认可,“比上次好太多了,至少…… 不别扭了。”

“真的?” 江寻眼睛亮了,凑过去看,“那‘顺劲’的感觉,你能看出来吗?”

“能。” 沈墨心指着云雾和山骨的衔接处,“雾跟着山走,没跟它对着干,看着顺。不像之前,雾是雾,山是山,各管各的。” 她把初稿放在小样旁边,两张画摆在一起,虽然 AI 画的还少了点 “时光磨过” 的涩感,但已经能看出同源的 “笔意”—— 这是江寻之前的 AI 画稿,从未有过的样子。

就在这时,门被推开,苏琳和陆明轩一起走了进来。苏琳手里拿着个信封,脸色有点沉:“刚收到的,匿名寄到工作室楼下,里面只有一张照片。”

沈墨心接过信封,倒出照片 —— 照片上是她的工作室门口,角落里站着个穿红色风衣的女人,侧脸对着镜头,嘴角带着点冷笑。“是莉莉。” 苏琳凑过来说,“‘收藏家’的得力手下,上次毁元代残卷的就是她带队。她现在已经摸到我们工作室附近了,应该是在查进度。”

陆明轩拿起 AI 初稿,看了两眼,惊讶地说:“这是 AI 画的?比上次我看的那版,多了不少‘活气’啊!墨心,你这‘笔意’教得好,江寻也总算没再钻数据的牛角尖。”

江寻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是墨心愿意教,我之前太执着于量化,忘了手艺得‘懂’,不是‘算’。”

沈墨心看着照片上的莉莉,又看了看案上的 AI 初稿,忽然握紧了拳头:“不能让她得逞。我们得尽快把《海上仙山图》做完,既能稳住‘收藏家’,也能早点抓住莉莉的把柄。” 她转向江寻,语气很坚定,“接下来进入做旧阶段,你的 AI 不是能模拟古画老化吗?我们一起弄,你出数据,我来做物理做旧 —— 毕竟,手工的‘旧感’,AI 还学不会。”

江寻立刻点头:“没问题!我这就整理古画老化的数据,比如紫外线照射的强度、温湿度对墨色的影响,都给你列成表,你看怎么用。”

苏琳松了口气,笑着说:“这才像话嘛!你们俩合作,比单打独斗强十倍。莉莉那边我会盯着,你们专心做画,有情况我随时通知。”

陆明轩把初稿递给苏琳,语气里带着期待:“照这个进度,半个月内应该能出第二版成品。到时候内部评审,看看能不能骗过仪器和专家 —— 七叔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了,他会来把关。”

夕阳慢慢沉下去,工作室里的灯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两张画稿上。沈墨心看着 AI 初稿上的山骨,忽然想起师父说的 “守艺要变”—— 或许,她和江寻的 “变”,就是让手工的 “魂” 和技术的 “力” 站在一起,让古画的笔意,在新时代的工具上,重新活过来。

江寻打开电脑,开始整理做旧数据,屏幕上跳出 “紫外线照射模拟参数”“温湿度老化曲线”,但这次,他没只盯着数据 —— 他在每个参数后面,都加了句备注,比如 “紫外线强度:参考墨心师父修复的清代残卷老化程度”“温湿度:按小样墨色晕染速度调整”。

工作室里的氛围,不再是之前的剑拔弩张,而是多了点协作的暖意。案角的残卷照片还在,照片上的莉莉眼神冰冷,但此刻,画纸上的山骨正带着 “撑” 劲,云雾正带着 “飘” 气,好像在说:只要他们一起,就不怕那些藏在暗处的阴影。

夜色渐浓,电脑屏幕的光和台灯的光交叠在一起,照亮了案上的画稿,也照亮了这段刚走出裂痕、正要走向融合的合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