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5章 贺花的汉元素,宋子都的不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章 贺花的汉元素,宋子都的不羁

九月七日的班会课,班主任临时提议举办 “班级文化分享会”,让大家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没想到恰好成了 “扶苏诗社” 成员聚齐的契机。苏松坐在座位上,手里攥着那本深棕色牛皮笔记本,目光不自觉地飘向教室后门 —— 白墨说要邀请贺花和宋子都来,不知道他们会不会来。

“接下来,有请贺花同学分享她的汉文化收藏!” 班主任的声音响起,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掌声。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淡粉色汉元素襦裙的女生走上讲台,女生梳着简单的双丫髻,发间别着一支木质簪子,簪子上刻着小小的莲花图案,走起路来裙摆轻轻晃动,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人。

“大家好,我是贺花,平时喜欢收集汉元素服饰和传统手工艺品,今天想跟大家分享《诗经》里的服饰文化。” 贺花的声音很温柔,像春日里的细雨,她拿出一个平板电脑,打开 ppt,屏幕上出现了一幅《诗经》服饰复原图,“比如《郑风?丰》里写的‘衣锦褧衣’,指的就是穿着锦绣的衣服,外面再套一件轻薄的罩衫,这种穿法在古代很常见,既美观又实用。”

苏松赶紧拿出笔记本,快速记下 “贺花:汉文化、《诗经》服饰”。他抬头看向白墨,白墨正好也在看他,两人相视一笑 —— 贺花的分享正好契合诗社的需求,有她加入,诗社的汉文化活动肯定能办得更精彩。

贺花继续分享:“我还喜欢自己做一些简单的汉元素配饰,比如这个发簪,就是用桃木做的,上面刻的莲花图案,出自《诗经?泽陂》里的‘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她举起发簪,阳光透过窗户落在簪子上,木质的纹理清晰可见,带着自然的温润。

教室里响起一阵赞叹声,尤龙更是兴奋地举手:“贺花,你太厉害了!我也想做一个发簪,能不能教我啊?” 贺花笑着点头:“当然可以,要是大家感兴趣,以后咱们可以一起做手工,结合《诗经》里的元素,肯定很有意思。”

苏松心里一动,在笔记本上写下 “诗社活动:汉元素手工制作”,他想,要是能把手工制作和《诗经》结合起来,诗社的活动肯定会更受欢迎。

“接下来,有请宋子都同学分享他的摄影作品!” 班主任的声音再次响起,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黑色夹克的男生走上讲台,男生留着利落的短发,手里拿着一个相机,眼神里带着点不羁的光芒,正是宋子充的堂弟宋子都。

宋子都把相机连接到投影仪上,屏幕上立刻出现了一张风景照 —— 照片里是一片芦苇荡,夕阳把芦苇染成了金红色,水面上倒映着晚霞的影子,像一幅油画。“这张照片是我去年在郊外拍的,灵感来自《诗经?蒹葭》里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宋子都的声音带着点沙哑,却很有磁性,“我喜欢用相机记录生活里的‘诗景’,比如路边的野花、天上的云朵,还有校园里的梧桐树,都能在《诗经》里找到对应的句子。”

屏幕上的照片一张张切换,有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枫叶、冬天的梅花,每一张照片下面都标注着对应的《诗经》篇目,比如桃花下面写着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荷花下面写着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苏松看着照片,想起宋子充之前说的 “找宋子都帮忙拍植物照片”,心里更加确定 —— 宋子都的加入,肯定能让诗社的资料更丰富,活动更生动。

“这张照片是我拍的扶苏树,” 宋子都指着一张照片说,“在郊外的公园里,春天开花的时候特别好看,淡紫色的花朵,像《诗经?郑风》里写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照片里的扶苏树和宋子充之前拍的很像,只是宋子都的照片更注重光影效果,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灵动。

宋子充坐在下面,看着照片,嘴角轻轻勾了一下,虽然很淡,却被苏松捕捉到了 —— 看来这对堂弟的关系,比表面上看起来更亲近。

分享会结束后,班会课也接近尾声。班主任笑着说:“没想到咱们班有这么多有才华的同学,要是大家有兴趣,可以组建一个文化社团,一起交流学习,丰富课余生活。”

苏松和白墨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尤龙更是直接举手:“老师,我们正想组建一个‘扶苏诗社’,专门研究《诗经》和传统文化,刚才分享的贺花和宋子都,我们也想邀请他们加入!”

班主任点点头:“很好啊,组建社团是好事,既能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又能促进学习。你们要是需要帮忙,比如申请社团、找指导老师,都可以跟我说。”

得到班主任的支持,大家都很兴奋。下课铃一响,尤龙就拉着贺花的手,兴奋地说:“贺花,你愿意加入我们的‘扶苏诗社’吗?我们可以一起做汉元素手工,一起读《诗经》,肯定特别有意思!”

贺花笑着点头:“我早就听说你们在筹备诗社了,白墨之前跟我说过,我特别感兴趣!能加入你们,我很开心。”

苏松走到宋子都身边,递给他一本《诗经》:“宋子都,我们想邀请你加入诗社,负责摄影和图片素材,你的照片拍得很好,很符合《诗经》的意境。”

宋子都接过《诗经》,翻了几页,笑着说:“没问题,我正好想找个机会,把我的照片和《诗经》结合起来,咱们可以一起搞个‘诗景摄影展’,肯定很有意思。”

宋子充也走过来,对宋子都说:“我整理了一些《诗经》植物的资料,你可以结合你的照片,做成图文文档,方便大家学习。” 宋子都点点头:“好啊,周末咱们可以一起整理,争取下周就能出第一期资料。”

六人围在教室的角落,兴奋地讨论着诗社的后续规划。贺花拿出自己的手账本,上面画满了汉元素设计图:“我可以设计诗社的专属汉元素服饰,比如印着扶苏树的襦裙,或者绣着《诗经》句子的手帕,大家活动的时候穿,肯定很有氛围。”

宋子都拿出相机,说:“我可以拍一组‘诗经人物’写真,大家穿着汉元素服饰,在校园里的风景点拍照,比如在桂花树下拍《月出》,在芦苇荡边拍《蒹葭》,肯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诗社。”

尤龙兴奋地说:“我可以负责组织活动,比如诗朗诵比赛、汉元素时装秀,还可以跟其他班级的社团合作,搞个大型的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诗经》和传统文化!”

白墨拿出之前设计的徽章草图,说:“咱们先把诗社的徽章确定下来,然后制作社团章程,下周就向学校申请正式成立。等申请通过了,咱们就举办第一次正式活动,邀请全校的同学来参加!”

苏松看着眼前的五个人,心里满是温暖和期待。他拿出牛皮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九月七日,‘扶苏诗社’六人核心成员聚齐,确定徽章设计、汉元素服饰、诗景摄影等活动,计划下周申请正式成立。” 他还在旁边画了六个小小的头像,分别代表苏松、白墨、尤龙、宋子充、贺花和宋子都,头像之间用线条连接起来,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夕阳透过窗户,落在六人身上,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映在教室里的白板上,像一幅温馨的画。苏松看着眼前的朋友们,忽然想起《诗经?小雅》里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他想,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相遇 —— 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为了同一个梦想,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在高三这段紧张的岁月里,留下最温暖、最珍贵的回忆。

放学的时候,六人一起走出教室。尤龙和贺花走在前面,兴奋地讨论着手工制作的细节;宋子充和宋子都走在中间,低声交流着资料整理的计划;苏松和白墨走在后面,手里拿着诗社的规划笔记,小声讨论着申请社团的流程。

“咱们明天就把社团申请表格填好,找班主任签字,然后交给学校的社团管理中心。” 白墨说,“我已经跟语文老师陈老师沟通过了,他愿意当咱们诗社的指导老师,还说可以帮咱们找一些《诗经》的珍贵资料。”

苏松点点头:“太好了!有陈老师的支持,咱们的申请肯定能顺利通过。等诗社正式成立,咱们就举办第一次活动,邀请全校的同学来参加,让更多人喜欢上《诗经》和传统文化。”

六人走到校门口,互相道别。贺花对大家说:“我今晚就设计诗社的专属汉元素服饰,明天带给大家看!” 宋子都挥了挥相机:“我明天就去拍校园里的‘诗景’,争取下周就能出第一期照片!”

看着朋友们各自离开的背影,苏松心里满是期待。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诗社的规划和大家的笑脸,忽然觉得,高三的日子,因为 “扶苏诗社”,因为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变得格外有意义。他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一定会一起努力,把 “扶苏诗社” 办得越来越好,让《诗经》的魅力,在校园里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回到家,苏松把今天的讨论内容整理成详细的社团申请材料,包括社团章程、活动计划、成员介绍等。他还在材料的封面画了一株扶苏树,树下写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 扶苏诗社申请材料”。

晚上,苏松躺在床上,手里握着那本《诗经》,心里满是憧憬。他想起贺花温柔的笑容,宋子都不羁的眼神,尤龙爽朗的笑声,宋子充安静的支持,还有白墨温柔的陪伴,忽然觉得,能在高三遇到这样一群朋友,是他最幸运的事。他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和大家一起,把 “扶苏诗社” 办得越来越好,让这段美好的时光,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