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3章 走廊转角的碰撞,名字里的玄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章 走廊转角的碰撞,名字里的玄机

九月五日的晨光比前两日更柔,透过教学楼旁的香樟树叶,在地面织出细碎的光斑。苏松背着书包走进教室时,白墨已经坐在靠窗的位置,正低头翻着那本淡蓝色封面的《诗经》,晨光落在她的发梢,像撒了层细碎的金粉。

“早啊,” 苏松放下书包,从侧袋里拿出那本深棕色牛皮笔记本,“我昨晚看了你借我的《诗经译注》,里面关于‘荑草’的注解,跟你说的一样,还提到古人常用茅草传递心意呢。”

白墨抬起头,眼里带着笑意:“我爸爸说,《诗经》里的草木都藏着故事,每一种植物背后,都有古人的生活痕迹。比如‘荑草’,不仅是随手采的礼物,还是当时男女定情的信物呢。” 她翻开笔记本,指着苏松昨晚补的批注,“你写的‘自然的心意最珍贵’,我特别同意,比那些刻意准备的礼物更打动人。”

两人正聊着,上课铃忽然响了。这节是体育课,体育委员在讲台上喊着集合,苏松却因为前几天不小心崴了脚,向老师申请了见习。“我正好趁这节课去图书馆,再借几本《诗经》的解读本,” 苏松收拾好笔记本和《诗经译注》,对白墨说,“说不定能找到关于‘扶苏’的记载,为咱们的诗社多攒点素材。”

白墨点点头,从笔袋里拿出一张便签:“我爸爸之前推荐过一本《诗经名物图解》,里面有很多植物的插画,你可以找找看。要是找不到,我回家帮你问问他。” 苏松接过便签,上面清秀的字迹写着书名和作者,他小心地夹在笔记本里,笑着说:“谢啦,等我借到了,咱们一起看。”

走出教室时,走廊里已经没什么人,只有偶尔从操场传来的呐喊声。苏松背着书包,慢慢往图书馆走,手里攥着那本《诗经译注》,脑子里还在想 “扶苏” 的含义 —— 他记得《诗经?郑风》里有 “山有扶苏” 的句子,却记不清具体的注解,不知道这本书里会不会有详细的解释。

图书馆在教学楼的尽头,是一栋两层的小楼,外墙爬满了爬山虎,绿色的藤蔓在阳光下泛着光泽。苏松刚走到二楼转角,就听见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夹杂着女生的喘气声。他刚想侧身让路,就被一个身影撞得踉跄了一下,怀里的《诗经译注》“哗啦” 一声掉在地上,书页散开来,夹在里面的便签也飘落在地。

“对不起!对不起!我太急了,没看路!” 一个清脆的女声响起,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女生正蹲在地上,手忙脚乱地帮他捡书。女生留着利落的短发,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贴在脑门上,脸颊泛着运动后的红晕,像熟透的苹果。

“没事,” 苏松也蹲下来捡书,指尖刚碰到一本散页,就看见女生手里拿着那张写着书名的便签,“你也喜欢《诗经》?”

女生愣了一下,然后笑着摇了摇头:“我不太懂这个,就是觉得书名挺好听的。我叫尤龙,是体育生,刚练完长跑,着急去器材室还运动服,没注意看路,把你的书撞掉了,实在不好意思。” 她说着,把捡好的书递过来,手指上还沾着点泥土,显然是刚从操场过来。

苏松接过书,发现《诗经译注》的封面被蹭脏了一块,他轻轻拂去灰尘,笑着说:“没关系,书皮脏了不碍事。我叫苏松,就在高三(2)班,以后说不定还能在体育课上见到。”

“真的吗?我也是高三(2)班的!” 尤龙眼睛一亮,“我之前一直在体训,很少去教室,所以没见过你。没想到咱们是同班同学,太巧了!” 她拍了拍苏松的肩膀,力道有点大,苏松忍不住皱了皱眉 —— 看来这位体育生不仅性格爽朗,力气也很大。

就在这时,一个低沉的男声从旁边传来:“尤龙,你不是说要去换运动服吗?再晚器材室就要关门了。” 苏松抬头,看见一个穿着黑色卫衣的男生站在转角处,手里拿着一个运动背包,帽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张脸,只露出线条干净的下巴。

男生见苏松看过来,微微抬起头,露出一双漆黑的眼睛,眼神很淡,像平静的湖面。他没有说话,只是弯腰捡起地上最后一本散页的书,递到苏松面前,指尖碰到苏松的手时,苏松能感觉到他的手很凉,和尤龙的温热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是宋子充,也是咱们班的,” 尤龙拍了拍男生的肩膀,“他是学霸,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第一,特别厉害!不过他话很少,你别介意。” 宋子充只是轻轻 “嗯” 了一声,目光落在苏松手里的《诗经译注》上,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苏松接过书,对宋子充说:“谢谢你。我叫苏松,也是高三(2)班的,之前没见过你们,以后请多指教。” 宋子充点点头,没有说话,只是把运动背包往肩上提了提,对尤龙说:“快走吧,器材室的老师要下班了。”

尤龙吐了吐舌头,对苏松说:“那我先去换运动服,回头再跟你聊!你要是有不懂的体育题,也可以问我,虽然我学习不好,但体育方面我可厉害了!” 她说着,就跟着宋子充往器材室的方向走,脚步依旧很快,像一阵风。

苏松看着两人的背影,忍不住笑了 —— 尤龙像个永远停不下来的小太阳,而宋子充则像安静的月亮,两人性格差异这么大,却好像很熟悉的样子。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发现刚才宋子充递过来的那本散页上,正好夹着一张小小的书签,上面画着一株扶苏树,和白墨昨天在笔记本上画的很像。

“这是谁的书签?” 苏松拿起书签,发现背面写着一个小小的 “充” 字,显然是宋子充的。他赶紧追了上去,朝着尤龙和宋子充的方向喊:“宋子充,你的书签掉了!”

宋子充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苏松手里的书签,然后慢慢走过来,接过书签,低声说了句 “谢谢”。他的声音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和他冷淡的外表不太一样。苏松看着他手里的书签,忍不住问:“你也喜欢扶苏树?我昨天和白墨还在说,想办一个叫‘扶苏诗社’的社团,专门读诗、分享《诗经》里的故事。”

宋子充愣了一下,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然后轻轻点了点头:“扶苏树在《诗经》里象征美好,用来当诗社的名字很合适。”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我之前看过一本《诗经植物考》,里面提到扶苏树的木材很坚韧,古人常用它来做乐器,声音很动听。”

苏松眼睛一亮,赶紧从笔记本里拿出笔,在便签上记下:“扶苏树木材坚韧,可做乐器,声音动听。—— 宋子充”。他抬头看着宋子充,笑着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以后要是诗社办起来,你愿意加入吗?你懂这么多《诗经》里的植物知识,肯定能帮上大忙。”

宋子充沉默了几秒,然后轻轻 “嗯” 了一声:“要是有时间,我可以试试。” 旁边的尤龙凑过来说:“诗社?听起来很有意思!我虽然不懂《诗经》,但我可以帮你们组织活动,比如在操场办个诗朗诵会,或者搞个体育相关的诗词比赛,肯定很热闹!”

苏松看着眼前的两人,心里忽然涌起一阵期待 —— 尤龙爽朗外向,适合组织活动;宋子充沉稳内敛,懂很多专业知识;再加上白墨的古典文学功底和贺花的汉文化素养,还有宋子都的摄影技巧,“扶苏诗社” 好像真的能办起来。他在笔记本上写下 “尤龙(组织活动)、宋子充(植物知识)”,笑着说:“那咱们就说定了,以后诗社办起来,咱们一起努力!”

尤龙用力点头,拍了拍苏松的肩膀:“没问题!以后有什么事,你尽管找我,我肯定帮忙!” 宋子充也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手表:“器材室快关门了,我们先过去,回头再聊。”

苏松看着两人离开的背影,心里满是欢喜。他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的名字,又看了看手里的《诗经译注》,忽然觉得,这个九月的转角相遇,好像也是《诗经》里的 “邂逅”—— 没有提前约定,却在不经意间,遇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为 “扶苏诗社” 增添了新的力量。

走进图书馆时,管理员阿姨正在整理书架,见苏松进来,笑着说:“又来借《诗经》相关的书啊?你前几天借的那本还没还呢,是不是特别喜欢?”

苏松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是啊,最近在研究《诗经》里的植物,想办一个诗社,所以想多借几本相关的书。阿姨,您知道《诗经名物图解》在哪里吗?”

“知道,就在那边的古典文学区,第三排书架的第二层,” 管理员阿姨指了指不远处的书架,“那本书里有很多插画,特别好看,之前有个女生也来借过,好像也是你们班的,叫白墨对吧?”

苏松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对,就是她推荐我来借的。没想到这么巧,她之前也来借过。”

“你们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是好事,” 管理员阿姨笑着说,“不像我们那时候,只知道埋头做题,哪有时间研究这些。你们办诗社要是需要帮忙,比如借场地、找资料,都可以跟我说,我肯定支持。”

苏松心里一暖,连声道谢。他走到古典文学区,很快就找到了《诗经名物图解》,书的封面是浅绿色的,上面印着各种《诗经》里的植物插画,翻开第一页,就是一株扶苏树的详细图解,旁边还写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木名,似白杨,有香气,古人以为美木。”

苏松抱着书,坐在图书馆的靠窗位置,慢慢翻看。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书页上,把插画照得格外清晰。他看着扶苏树的图解,想起宋子充说的 “木材坚韧,可做乐器”,又想起白墨画的小小扶苏树,忍不住在笔记本上画了一幅详细的扶苏树插画,旁边写下:“九月五日,遇尤龙、宋子充,得扶苏树新解,‘扶苏诗社’又添新成员。”

画完后,他拿出手机,给白墨发了条消息:“我在图书馆借到《诗经名物图解》了,还遇到了尤龙和宋子充,他们也愿意加入诗社,咱们的‘扶苏诗社’越来越近啦!”

很快,白墨就回复了消息,还附带了一个开心的表情:“太好了!等你回来,咱们一起跟贺花和宋子都说说,争取尽快把诗社办起来!”

苏松看着消息,心里满是期待。他合上书,抱着《诗经译注》和《诗经名物图解》,慢慢走出图书馆。走廊里的阳光依旧温暖,香樟树的香气漫在空气里,像《诗经》里写的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温柔又坚定。

他想起刚才尤龙爽朗的笑容,宋子充冷淡外表下的细心,还有白墨的温柔与支持,忽然觉得,高三的日子好像不再是只有试卷和倒计时,还有诗,有朋友,有那些藏在转角处的惊喜相遇。就像《诗经》里写的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每一次相遇,都是命中注定的美好,每一次同行,都是值得珍惜的缘分。

回到教室时,体育课还没结束。白墨坐在座位上,见苏松回来,赶紧招手:“怎么样?借到书了吗?尤龙和宋子充真的愿意加入诗社吗?”

苏松点点头,把《诗经名物图解》递给她:“借到了,你看,里面有扶苏树的详细图解。尤龙说可以帮咱们组织活动,宋子充懂很多《诗经》里的植物知识,以后咱们诗社的素材就不用愁了。”

白墨翻开书,看着扶苏树的插画,眼里满是欢喜:“太好了!咱们明天就找贺花和宋子都聊聊,争取这周把诗社的申请交上去。我已经想好了,诗社可以每周举办一次读诗会,每月办一次主题活动,比如结合汉服的诗词朗诵,或者《诗经》植物观察活动,肯定特别有意思!”

苏松坐在旁边,听着白墨的规划,心里满是憧憬。他看着窗外的香樟树,阳光透过树叶落在白墨的脸上,像一幅温柔的画。他忽然觉得,这个九月,因为有了 “扶苏诗社”,有了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变得格外有意义。就像扶苏树一样,他们的诗社,他们的友谊,都会在这个秋天,慢慢生长,慢慢绽放,成为高三岁月里最珍贵的回忆。

放学的时候,苏松和白墨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云朵像一样软。白墨忽然想起什么,从书包里拿出一个小小的香囊,递给苏松:“这是我妈妈做的桂花香囊,里面装的是刚采的桂花,带着《诗经》里的‘桂馥’,你放在书包里,能闻到香味。”

苏松接过香囊,淡淡的桂花香漫在鼻尖,像早上和白墨一起读诗的感觉。他把香囊放进书包,和笔记本、《诗经》放在一起,心里满是温暖。他看着身边的白墨,笑着说:“谢谢你,有你和这些朋友,我觉得高三的日子会很不一样。”

白墨点点头,眼里闪着星光:“我也是。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咱们诗社的人都会一起面对,就像《诗经》里写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们会一直在一起。”

苏松看着白墨的眼睛,忽然觉得,这句话比任何诗句都更动人。他在心里默默想着,以后一定要把这段日子,把这些朋友,都写进他的笔记本里,写成一首属于他们的 “扶苏诗”,永远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