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6章 六人小组的随机组队,微妙气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章 六人小组的随机组队,微妙气场

九月八日的午后,阳光把高三(2)班的窗台晒得暖洋洋的。陈老师抱着一摞教案走进教室时,教室里还残留着午休后的慵懒气息,直到她笑着说出 “要组建班级文化小组,自愿报名组队”,空气瞬间变得活跃起来。

苏松几乎是立刻看向白墨,两人眼神一对,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 —— 这正是 “扶苏诗社” 从构想落地的好机会。没等他起身,尤龙已经像一阵风似的跑过来,一把抓住他的胳膊:“苏松!咱们肯定要一起组队啊!还有白墨、宋子充,咱们四个之前都商量好诗社的事了,正好趁这个机会定下来!”

她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周围几人听见。贺花抱着她的汉元素手账本,从斜前方的座位走过来,温柔地笑:“我可以加入吗?之前跟白墨聊过诗社的想法,我还想把汉元素设计融入进去,比如做些《诗经》主题的发簪、手帕,活动的时候大家用得上。”

“当然可以!” 尤龙立刻拍板,又转头看向坐在最后一排的宋子充,“宋子充,你肯定要跟我们一起啊!你懂那么多《诗经》植物知识,还能整理资料,少了你可不行!”

宋子充从习题册里抬起头,目光扫过苏松、白墨,最后落在尤龙期待的脸上,轻轻点了点头:“我没问题。我整理的《诗经植物考》资料,正好可以作为小组的初始素材。”

还差一个人。苏松下意识看向教室后门,昨天宋子都分享摄影作品时,曾说过想把照片和《诗经》结合,此刻他正靠在窗边,手里转着相机,眼神看似漫不经心,却时不时往这边瞟。

白墨会意,走上前轻轻敲了敲宋子都的桌子:“宋子都,要不要加入我们小组?你的摄影技术那么好,正好可以帮我们拍‘诗经诗景’,以后做活动展示、资料配图都能用得上。”

宋子都停下转相机的手,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不羁的笑:“行啊,正好我最近想拍一组《诗经》主题的写真,跟你们合作,还能省去找模特的功夫。” 他说着,目光扫过六人,最后落在宋子充身上,“堂弟,以后整理资料可得多跟我配合,别总闷不吭声的。”

宋子充没接话,却微微颔首,算是默认。陈老师看着这边自发聚齐的六人,笑着走过来:“看来你们早就有想法了?正好,咱们班就按六个小组划分,你们这组就负责‘《诗经》文化研究’吧,后续有班级文化活动,也可以由你们牵头策划。”

得到老师的认可,六人都难掩兴奋。放学后,他们约在学校的桂花树下,围坐在石桌旁,正式开始讨论小组的分工和诗社的初步规划。石桌上摊满了各种东西 —— 苏松的牛皮笔记本、白墨的社团章程草案、贺花的汉元素设计图、宋子充的植物资料册,还有宋子都随手放在旁边的相机,尤龙则从书包里掏出几颗桂花糖,分给大家。

“咱们先把分工明确下来,这样后续做事才有效率。” 白墨先开口,把章程草案铺在石桌上,“我之前列了个初步的分工表,大家看看有没有要补充的。”

草案上,苏松的名字后面写着 “文字记录、诗歌创作”,白墨是 “统筹协调、活动策划”,尤龙是 “场地申请、活动组织”,宋子充是 “资料整理、知识科普”。贺花看着草案,轻轻补充:“我可以负责‘汉元素设计、传统文化推广’,比如设计小组的专属徽章、活动时的汉元素服饰,还能给大家讲些《诗经》里的传统礼仪。”

宋子都接过笔,在自己名字后面添上 “摄影记录、视觉设计”:“我除了拍‘诗景’,还能做活动海报、资料配图,比如把宋子充整理的植物资料和我的照片对应起来,做成图文手册,大家看起来更直观。”

苏松把这些补充都记在笔记本上,字迹工整:“这样分工就很全面了。接下来,咱们得定个近期目标,比如先整理出一份《诗经》基础资料册,包括常见篇目、植物知识、文化背景,再设计好小组徽章,等这些做好了,就可以申请正式成立诗社了。”

“徽章设计我来!” 贺花立刻举手,从手账本里翻出几张草图,“我之前画了几个扶苏树的图案,有的是简约线条,有的加了《诗经》句子,大家看看喜欢哪个?”

草图里,最受欢迎的是一幅简约的扶苏树图案,树干上缠绕着细小的藤蔓,藤蔓上点缀着 “山有扶苏” 四个字,字体是柔和的隶书。尤龙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好看!既简单又有辨识度,做成徽章戴在身上,别人一看就知道咱们是‘扶苏诗社’的!”

宋子都也点头:“这个设计适合做视觉元素,后续我做海报、配图,都可以用这个扶苏树图案做统一风格,显得更专业。”

宋子充从资料册里拿出一张打印纸,上面是他整理的 “扶苏树文化内涵”:“扶苏树在《诗经》里象征美好、坚韧,咱们可以把这个内涵写进诗社的宗旨里,比如‘以诗为友,如扶苏般向阳生长’,既贴合名字,又有积极的意义。”

白墨把这句话记在章程草案上,笑着说:“这个宗旨好!既体现了诗社的核心 —— 读诗,又传递了积极的态度,很适合咱们高三的状态。”

讨论到一半,尤龙忽然拍了下手:“对了!我今天跟体育老师聊了,他说操场旁边的活动室可以长期借给咱们用,只要每周打扫一次就行!咱们下周就可以去那里搞第一次活动,比如一起读《诗经》,再分工整理资料,多好!”

“还要准备点小零食、饮料!” 贺花补充,“我可以带点自己做的桂花糕,之前白墨说苏松喜欢吃,咱们活动的时候一边吃点心一边读诗,氛围肯定特别好。”

苏松心里一暖,没想到贺花会记得自己喜欢吃桂花糕。他拿出笔记本,在 “第一次活动准备” 下面写下 “场地:操场活动室(尤龙负责开门)”“零食:桂花糕(贺花带)”“资料:《诗经》基础篇目打印稿(宋子充准备)”。

宋子都忽然拿起相机,对着石桌上的草图、资料册拍了几张照片:“我先拍点素材,今晚就做个简单的诗社介绍 ppt,明天可以在班级里展示一下,看看有没有其他同学想加入。虽然咱们现在六个人已经很好了,但多些人一起读诗,也更热闹。”

“这个主意好!” 白墨点头,“咱们可以先在班级里宣传,等诗社正式成立了,再面向全校招募成员,慢慢扩大影响力。”

夕阳渐渐西斜,桂花树上的花瓣被风吹落,轻轻飘落在石桌上、几人的肩膀上。尤龙伸手接住一片花瓣,笑着说:“你看,连桂花都来凑热闹了,咱们的诗社肯定会越来越好!”

宋子充看着飘落的花瓣,忽然开口:“《诗经?郑风?有女同车》里有‘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舜华就是木槿花,不过桂花也有对应的诗句,比如‘桂馥兰馨’,常用来形容美好的气息,就像咱们现在的氛围。”

大家都安静下来,听着宋子充轻声讲解,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甜香,还有《诗经》带来的温柔气息。苏松低头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记录着分工、计划、想法,还有每个人的笑脸,忽然觉得,这六个性格迥异的人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特别微妙的气场 —— 有尤龙的活力、贺花的温柔、宋子都的不羁、宋子充的沉稳,还有他和白墨对诗的热爱,这些特质交织在一起,像一首和谐的诗,温暖又有力量。

“时间不早了,咱们先散了吧,明天各自把准备的东西带来,再细化一下活动流程。” 白墨看了看天色,收拾起章程草案。

六人各自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尤龙和贺花走在前面,还在兴奋地讨论着手工制作的细节;宋子都跟在宋子充旁边,时不时问几句资料整理的进度;苏松和白墨走在最后,手里拿着共同的笔记本。

“没想到咱们这么快就组队成功了,还定好了这么多计划。” 苏松轻声说,语气里满是感慨。

白墨笑着点头:“是啊,感觉就像冥冥之中注定的一样,咱们六个人刚好互补,每个人都能为诗社出一份力。我相信,咱们的‘扶苏诗社’一定会成为高三最特别的存在。”

苏松看着白墨的侧脸,夕阳把她的头发染成了金色,眼神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他握紧手里的笔记本,心里也充满了信心 —— 有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他们的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这段一起读诗、一起努力的时光,也一定会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珍贵的回忆。

走到校门口,六人互相道别。贺花递给每个人一个小小的桂花香囊:“这是我妈妈做的,里面装的是新鲜桂花,带着《诗经》里的‘桂馥’,希望咱们的诗社也能像桂花一样,散发着美好的气息。”

苏松接过香囊,淡淡的桂花香漫在鼻尖,像极了此刻心里的感觉 —— 温暖、美好,充满了希望。他看着朋友们各自离开的背影,心里默默想着:明天,一定会是更好的一天;他们的 “扶苏诗社”,也一定会在大家的努力下,慢慢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回家的路上,苏松把今天的讨论内容整理成详细的笔记,还在笔记本的最后画了一幅小小的插画 —— 六个人围坐在桂花树下,石桌上放着《诗经》和草图,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旁边写着一行字:“九月八日,扶苏诗社六人小组正式组队,未来可期。”

月光透过窗户,落在笔记本上,把字迹照得清清楚楚。苏松合上笔记本,心里满是期待 —— 他已经开始想象,下周第一次活动时,大家围坐在一起读诗、分享的场景,那一定是高三岁月里最温暖、最美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