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14章 白墨的细腻统筹,化解小矛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章 白墨的细腻统筹,化解小矛盾

深秋近冬的晨光带着几分清冷,透过扶苏诗社活动室的窗户,落在桌面上堆叠的纸张上。最上方那张印着 “扶苏诗社章程(草案)” 的纸,边角被细心地修剪得整齐,每页下方都留出了空白,用铅笔标注着 “修改意见栏”—— 这是白墨熬了两个晚自习整理出来的初稿。诗社的几个人围坐在一起,手里都拿着一份章程草案,指尖划过纸面时,都忍不住感叹这份草案的细致。

“没想到你连‘活动请假制度’都考虑到了。” 宋子充翻到章程的第三页,看着上面 “若需请假,需提前 24 小时告知活动负责人,无故缺席三次以上视为自动退社” 的条款,语气里满是赞许,“之前我还担心,大家都是高三学生,时间紧张,难免会有临时有事的情况,有了这个制度,就能避免活动组织混乱。”

白墨坐在一旁,手里捏着一支红色的圆珠笔,随时准备记录大家的意见。听到宋子充的话,他轻轻点头:“高三的时间本来就宝贵,制定明确的制度,既是对诗社负责,也是对大家的时间负责。不过这只是草案,大家觉得有不合适的地方,随时可以提出来。”

苏松指着 “活动经费管理” 那一条,眉头微微皱起:“这里写着‘经费由专人管理,每笔支出需有发票或收据’,咱们诗社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经费,是不是可以先加上‘经费来源’的说明?比如大家自愿分摊、申请班级活动经费之类的,这样后续如果有需要采购道具的情况,也有章可循。”

白墨立刻在草案上做了标记,笔尖在 “经费管理” 旁边写下 “补充经费来源:成员自愿分摊、班级经费申请、校外小额赞助(需全体成员同意)”:“你考虑得很周全,我之前只想到了经费支出的管理,却忽略了来源的说明,这部分确实需要补充。”

尤龙这时也开口了,他指着 “活动内容规划” 里的 “每月至少举办一次主题活动”:“高三下学期可能会有很多模拟考试,时间会更紧张,‘每月一次’会不会太固定了?不如改成‘每 1-2 个月举办一次主题活动,具体时间根据学业情况调整’,这样更灵活一些,也不会让大家有压力。”

“这个建议很好。” 白墨立刻修改,还在旁边画了个小对勾,“我之前只想着保证诗社的活跃度,却没考虑到高三下学期的学业压力,灵活调整确实更合适。”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出修改意见,白墨都耐心地记录、修改,偶尔还会补充一些细节 —— 比如在 “成员权利” 里加上 “有权对诗社活动提出创意建议”,在 “成员义务” 里补充 “需爱护活动道具,活动后协助整理场地”。原本略显单薄的章程草案,在大家的讨论和白墨的完善下,渐渐变得全面又贴心。

“章程差不多完善好了,接下来就是活动道具的准备了。” 白墨合上圆珠笔,把修改后的章程草案整理好,“第一次‘初识《诗经》’活动需要用到的道具,比如《诗经》选读手册、诗词接龙的卡片、展示汉服的支架,我已经列了一个清单,咱们可以分工准备。”

他从书包里掏出一张打印好的道具清单,上面不仅写着道具名称、数量,还标注了 “可手工制作”“需采购”“可借用” 的类别。“比如《诗经》选读手册,我打算选几篇适合新手的篇目,比如《关雎》《桃夭》《蒹葭》,打印出来后装订成小手册,封面可以手绘一些《诗经》里的图案,这个可以大家一起动手做,既节省成本,又能让每个人都参与进来。”

贺花立刻举手:“封面手绘我可以帮忙!我之前画汉服设计图的时候,积累了很多《诗经》元素的图案,比如荇菜、桃花、芦苇,都可以用在封面上。”

“我可以负责打印和装订。” 宋子充说道,“家里有打印机,装订机也可以借用,到时候大家画好封面,我来组装成手册。”

白墨点点头,又指着清单上的 “诗词接龙卡片”:“这个需要硬卡纸、彩笔、打孔器和丝带,硬卡纸和彩笔我已经买好了,打孔器可以借美术室的,大家可以一起在卡片上写《诗经》里的句子,或者画一些简单的图案,这样卡片会更有特色。”

“我报名写句子!” 宋子都立刻说道,“我书法还不错,可以用不同的字体写,比如楷书、行书,让卡片看起来更有韵味。”

“那我负责画图案吧!” 尤龙也跟着响应,“简单的花草、小鸟图案我还能画,正好可以和子都的字搭配。”

看着大家热情高涨的样子,白墨露出了浅浅的笑容:“这样就太好了,大家一起动手,不仅能节省时间,还能让道具更有意义。周末下午,咱们可以在活动室集合,一起制作这些道具,有不会的地方,大家还能互相帮忙。”

周末的活动室里,果然热闹非凡。白墨提前把硬卡纸剪成大小一致的卡片,分发给大家;贺花带来了水彩笔和马克笔,教大家怎么画简单的《诗经》元素图案;宋子都则拿着毛笔,在卡片上认真地写着诗句;苏松和宋子充负责将写好、画好的卡片打孔,用丝带串起来;尤龙则在一旁整理《诗经》选读手册的内页,把打印好的篇目按顺序排好。

“子都,你这个‘蒹葭苍苍’写得真好看!” 贺花看着宋子都手里的卡片,忍不住赞叹。

宋子都得意地扬了扬下巴:“那可不,我练了好几年书法呢。对了,尤龙,你这画的桃花也不错,跟我写的‘桃之夭夭’正好配一对。”

尤龙笑了笑,刚想说话,却瞥见苏松正皱着眉,手里拿着一张卡片,似乎有些不耐烦。原来苏松负责打孔时,好几次因为卡片摆放不整齐,孔打偏了,而尤龙刚才在整理内页时,不小心把苏松放在旁边的卡片碰乱了,两人虽然没说话,但气氛明显有些不对劲。

白墨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后来在整理道具时,苏松提议把诗词接龙卡片按 “风、雅、颂” 分类摆放,尤龙却觉得按 “诗句首字拼音” 分类更方便大家查找,两人各执一词,语气都有些冲。

“按‘风、雅、颂’分类,能和活动主题呼应,大家在接龙的时候,还能加深对《诗经》分类的印象。” 苏松坚持道。

“可第一次活动有很多新手,他们可能还分不清‘风、雅、颂’,按首字拼音分类,找起来更方便,不会耽误活动进度。” 尤龙反驳道。

两人互不相让,旁边的宋子都想打圆场,却不知道该说什么。这时,白墨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两张空白卡片:“我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不如我们做两套分类?一套按‘风、雅、颂’分类,放在展示区,配合《诗经》分类的讲解;另一套按首字拼音分类,放在接龙台,方便大家查找。这样既兼顾了主题呼应,又考虑了实用性,你们觉得怎么样?”

苏松和尤龙对视一眼,都沉默了。白墨趁机拉着两人走到活动室的角落,轻声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是为了活动好,苏松考虑的是活动的文化内涵,尤龙考虑的是活动的实用性,这两种想法都很重要。你们两个都很优秀,应该相互支持、互相帮助,而不是因为意见不同就产生摩擦。”

他顿了顿,看着两人的眼睛:“苏松,你做事严谨,擅长从整体把控方向;尤龙,你思维灵活,总能注意到细节问题。如果你们能把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不管是准备道具,还是策划活动,都会做得更好。就像这次分类卡片,你们的想法其实可以互补,而不是对立。”

苏松听完,脸上的不耐烦渐渐消失,他挠了挠头:“其实我刚才也有点着急了,没考虑到新手的情况,尤龙的建议确实更实用。”

尤龙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也不该那么冲,苏松考虑和主题呼应,也是为了让活动更有意义。白墨说得对,我们应该互相配合,而不是吵架。”

看到两人缓和了矛盾,白墨欣慰地笑了:“这就对了。咱们诗社能走到现在,靠的就是大家一起出主意、互相包容。接下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确定活动流程、通知新成员,你们可以一起商量,把这些事情做好。”

之后,苏松和尤龙果然放下了分歧,一起讨论起活动流程的细节。苏松提出在活动开始前,先播放一段《诗经》相关的动画短片,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尤龙则补充道,可以在短片结束后,让大家分享自己对《诗经》的第一印象,活跃气氛。两人你一言我一语,配合得十分默契,之前的摩擦早已烟消云散。

活动当天,一切都井然有序。白墨提前到达活动室,和大家一起布置场地 —— 把《诗经》选读手册整齐地摆放在入口处,将按两种分类方式整理好的诗词接龙卡片挂在墙上,把贺花设计的汉服模型放在展示架上。新招募的成员走进活动室时,都被这些充满心意的布置吸引,忍不住驻足观看。

活动过程中,白墨还默默承担起 “后勤保障” 的工作 —— 有人不小心打翻了水杯,他立刻递上纸巾;有人找不到《诗经》选读手册,他耐心地指引;诗词接龙环节出现小混乱时,他及时上前协调。整个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新成员们都表示 “下次还要来参加”,老成员们也成就感满满。

活动结束后,大家一起整理场地。苏松和尤龙一起把诗词接龙卡片收起来,还不忘讨论下次活动可以增加 “诗词猜谜” 的环节;贺花和宋子都在收拾汉服模型时,聊着下次要设计男生款汉服;宋子充则在整理活动记录,准备后续发给大家。

白墨看着眼前和谐的场景,心里满是温暖。他知道,诗社就像一株刚发芽的小苗,需要大家一起用心呵护。而他愿意做那个默默付出的人,用细腻的统筹、耐心的协调,为这株小苗遮风挡雨,让它在高三紧张的时光里,慢慢长出繁茂的枝叶,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收拾完场地,白墨最后一个离开活动室。他回头看了一眼空荡荡的教室,桌面上还残留着大家一起制作道具时留下的彩笔痕迹,墙角的展示架上,还放着那套汉服模型。他轻轻带上房门,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次活动的计划 —— 或许可以搞一个 “《诗经》里的植物” 主题活动,带大家去校园里寻找《诗经》中提到的植物,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白墨相信,只要大家继续相互支持、互相包容,扶苏诗社一定会越来越好,成为高三时光里最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