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58章 诗社的新学期第一次活动,规划新内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58章 诗社的新学期第一次活动,规划新内容

开学第二周的周日晚上,诗社的线上会议室里早早亮起了六个小窗口。苏松刚结束《高三?人物志》的片段修改,便抱着笔记本坐在镜头前;白墨手边放着刚整理好的《诗经》批注手册,指尖还沾着淡淡的墨水香;尤龙特意提前结束了文化公司的兼职工作,屏幕背景里还能看到桌上摊开的活动策划案;贺花则兴奋地举着一张画满涂鸦的草稿纸,上面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着 “活动想法”;宋子充推了推眼镜,面前的文档里已经列好了几项待讨论的议题;宋子都也一改往日的浮躁,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认真地等待着活动开始。

“欢迎大家参加诗社新学期的第一次线上活动!” 宋子充作为活动主持人,率先开口打破了短暂的安静,“今天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新学期的活动规划,之前贺花提过的‘汉文化推广计划’已经有了初步方向,我们可以再补充一些日常活动,让大家既能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又能保持参与热情。”

他的话音刚落,贺花就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里的草稿纸:“我先说!寒假里我在非遗工坊认识了一位剪纸传承人张爷爷,他不仅愿意来学校授课,还说可以提供一些非遗展品。我觉得我们可以每周五下午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日’,第一周先办剪纸体验,让大家跟着张爷爷学剪《诗经》里的意象;第二周可以搞刺绣小课堂,我带大家做简单的‘蒹葭’纹样书签;之后还能邀请糖画艺人、木雕师傅来,甚至办一个小型的非遗展览,把大家的作品和张爷爷提供的展品放在一起展示,肯定特别有意思!”

贺花一边说,一边在草稿纸上圈出重点,屏幕里的成员们纷纷点头。尤龙立刻响应:“这个主意太棒了!我可以负责活动的宣传工作,之前在文化公司学过海报设计,能把每次体验日的主题和《诗经》结合起来,比如剪纸体验日的海报就画两只雎鸠鸟,旁边写‘剪一纸蒹葭,藏半句诗经’,保证能吸引更多同学参加。”

苏松也补充道:“我可以帮着整理体验日的文化背景资料,比如剪纸体验时,给大家讲讲‘桃夭’纹样在传统文化里的寓意;刺绣课堂上,结合《卫风?淇奥》里的‘如切如磋’,说说传统刺绣的工匠精神。这样大家在动手体验的同时,还能学到更多知识。”

“那我们就把‘传统文化体验日’定下来,每周五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开展,从下周五开始,先以剪纸体验拉开序幕!” 宋子充在文档里快速记录下这项活动,然后看向屏幕另一侧的白墨,“白墨之前提过想办读书分享会,现在可以和大家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白墨闻言,轻轻翻开手边的《诗经》批注手册,语气温柔却坚定:“我觉得我们可以每两周举办一次线上读书分享会,每次定一个主题,比如‘《诗经》里的自然意象’‘古诗文里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分享更有深度,我们还可以邀请一些老师或者校外的文化爱好者来做主题演讲 —— 我之前在图书馆认识了一位研究古典文学的退休教授,他特别喜欢《诗经》,我已经问过他了,他愿意下次分享会来给我们讲‘《关雎》的文化内涵演变’。”

“邀请教授来讲课?这也太酷了吧!” 宋子都兴奋地坐直了身子,“那分享会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问题?比如问问教授《蒹葭》里的‘伊人’到底指什么,之前我和爷爷讨论的时候,他说可能是理想,不是具体的人呢!”

白墨笑着点头:“当然可以!每次分享会之前,我们可以在群里收集大家的问题,整理好交给演讲嘉宾,这样互动性会更强。而且分享会结束后,我们还能把嘉宾的演讲内容和大家的提问整理成文字稿,做成‘读书分享手册’,方便大家日后回顾。”

苏松也提议道:“我们还可以在分享会上加入‘成员共读’环节,每次选一位同学带头朗读一篇古诗文,再分享自己的理解。比如下次讲《关雎》,就可以让尤龙来读,他之前在文化公司经常给小朋友讲解《诗经》,语气特别有感染力。”

尤龙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只要大家不嫌弃,我肯定没问题!到时候我还能结合工作中遇到的趣事,给大家讲讲小朋友们是怎么理解《关雎》的,肯定能让分享会更有趣。”

随着两项活动的确定,会议室里的氛围越发热烈。宋子充看了看时间,继续说道:“现在我们有了体验日和分享会,还可以加一个日常的学习活动,帮助大家保持学习节奏。我之前在网上看到很多学习小组会搞‘打卡挑战’,我们也可以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学习打卡计划,让大家每天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 —— 比如背诵一句《诗经》、整理一段文化背景资料、练习十分钟剪纸,甚至只是读一篇相关的散文都可以,打卡满 21 天的同学,我们还能准备一些小奖励,比如贺花做的刺绣书签、白墨整理的《诗经》笔记复印件。”

“这个打卡计划太适合我了!” 尤龙立刻说道,“我最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有了打卡计划,就能每天提醒自己学习传统文化,还能看看大家的进度,互相督促。”

宋子都也积极响应:“我可以负责打卡活动的统计工作,每天在群里提醒大家打卡,周末的时候整理打卡情况,给坚持打卡的同学发小勋章。对了,我们还可以在打卡群里搞‘每日一句’活动,每天由一位同学分享一句喜欢的《诗经》诗句,配上自己的理解,这样大家还能互相学习。”

白墨补充道:“为了让打卡内容更丰富,我们可以分几个小组,比如‘诗句背诵组’‘手工实践组’‘文化研究组’,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也可以跨组打卡。比如我这周想主攻诗句背诵,就每天背一句《诗经》;下周想尝试手工,就跟着贺花学做刺绣,这样既能保持新鲜感,又能全面发展。”

贺花立刻接话:“我可以为‘手工实践组’的同学提供材料清单和简单的教程,比如刺绣书签需要哪些线、哪些针,怎么起针、怎么收针,都拍成小视频发给大家,保证每个人都能学会。”

苏松则笑着说:“我会在‘文化研究组’里每天分享一段《诗经》的民间故事,比如‘桃夭’在古代婚礼中的寓意,‘凯风’背后的孝道故事,让大家在打卡的同时,还能听到有趣的文化典故。”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成员们围绕三项活动的细节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确定了读书分享会的时间定在每两周的周六晚上,第一次分享会邀请退休教授讲解《关雎》;“传统文化体验日” 从下周五开始,首周主题为 “剪纸里的诗经”,尤龙负责设计宣传海报,苏松整理文化背景资料;学习打卡挑战则从下周一开始,为期一个月,宋子都负责统计打卡情况,贺花和白墨分别为手工组和背诵组提供支持。

活动接近尾声时,宋子充将整理好的活动计划文档分享到群里,文档里详细记录了每项活动的时间、负责人、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甚至还附上了初步的预算和物料清单。“大家如果还有补充意见,随时在群里说,我们可以再调整。” 他看着屏幕里的伙伴们,语气里满是期待,“我相信有了这些活动,我们诗社在新学期一定能吸引更多同学喜欢上传统文化,把‘汉文化推广计划’做得更好。”

“一定会的!” 成员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屏幕里的笑容格外灿烂。苏松低头看了看笔记本上的《高三?人物志》大纲,忍不住在 “诗社活动” 部分添上了一笔:“新学期的诗社,像一艘装满希望的小船,每个人都在为它扬帆,而传统文化就是指引方向的灯塔,让我们在追寻的路上,永远不会迷失。”

周日晚上的线上活动结束后,诗社的微信群里依旧热闹非凡。尤龙很快发来了剪纸体验日的海报初稿,画面上两只灵动的雎鸠鸟站在河边,周围点缀着剪好的芦苇和桃花,旁边的文字 “剪一纸蒹葭,藏半句诗经” 格外醒目;白墨则分享了退休教授的联系方式,并通知大家开始收集关于《关雎》的问题;宋子都创建了学习打卡群,成员们陆续加入,开始讨论自己的打卡计划;贺花也整理好了刺绣书签的材料清单,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

周一清晨,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时,诗社的成员们已经带着满满的热情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学习和活动准备中。尤龙利用课间时间修改海报细节,白墨在午休时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贺花则趁着放学后的时间,去校外的手工店采购刺绣材料。他们知道,虽然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忙碌,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诗社的新学期活动一定能顺利开展,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诗经》里的美好,在校园里绽放出崭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