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墨中有白 > 第69章 白墨的《诗经》新批注,引发共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9章 白墨的《诗经》新批注,引发共鸣

诗社活动室的窗台上,一盆绿萝舒展着新叶,阳光透过叶片的缝隙,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影。白墨坐在靠窗的位置,面前摊着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封面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 “《诗经》新注”。她手里握着一支钢笔,笔尖悬在纸上,偶尔落下,在页面上留下一行行带着温度的文字 —— 这是她在模拟考后,花了整整一周时间整理的《诗经》批注,每一页都藏着她对《诗经》的新理解。

之前苏松的诗歌分享,让白墨重新找回了对《诗经》的热爱。她意识到,之前为了应对考试,自己总是机械地背诵手法、分析意象,却忽略了诗中流淌的情感与背后的故事。于是,她决定重新翻开《诗经》,从情感表达和历史背景入手,结合自己喜欢的现代文学作品,写下属于自己的批注。

笔记本的第一页,是《关雎》的批注。白墨没有像往常一样罗列 “赋比兴” 手法,而是先写下了诗中的情感脉络:“‘寤寐求之’是初见的心动,‘辗转反侧’是思念的焦灼,‘琴瑟友之’是真诚的告白 —— 这首诗写尽了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比任何情话都动人。” 紧接着,她又补充了历史背景:“周代重视礼仪,婚姻需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关雎》中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既符合礼仪规范,又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纯粹,这正是它能流传千年的原因。”

最特别的是,白墨还在批注中加入了现代文学的解读:“汪曾祺在《受戒》中写英子与明海的情感,同样带着这种纯粹与克制。英子不会直白地表达喜欢,只会在明海离开时‘偷偷抹眼泪’;就像《关雎》中的君子,不会鲁莽追求,只会用‘琴瑟’‘钟鼓’表达心意。两者都用含蓄的方式,展现了爱情最本真的美好。”

翻到《蒹葭》那一页,批注风格更加细腻。白墨用浅蓝色的笔,在页面边缘画了一片小小的芦苇,旁边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开篇的景物描写,不仅是‘兴’手法的运用,更藏着时间的痕迹 —— 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曦’,再到‘白露未已’,时光流转间,追寻伊人的脚步从未停下。这种执着,像极了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的思念,跨越时间,依旧动人。”

她还特意标注了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一次读《蒹葭》,只觉得‘道阻且长’写尽了追寻的艰难;现在再读,才发现‘宛在水中央’的伊人,或许不只是具体的人,更是每个人心中的理想。就像我们追寻的学习目标、人生梦想,过程或许艰难,但那份向往本身,就足够珍贵。”

整理完最后一页批注时,窗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白墨合上笔记本,轻轻摩挲着封面,心里满是期待 —— 她想把这些批注分享给诗社的成员们,让大家也能像自己一样,从新的角度感受《诗经》的魅力。

诗社活动那天,白墨早早地来到活动室,将笔记本放在讲台上。成员们陆续到场,看到这本精致的批注本,都好奇地围了过来。宋子都率先拿起笔记本,翻开《关雎》那一页,忍不住惊叹:“墨姐,你这批注也太详细了吧!还结合了《受戒》,我之前都没发现《关雎》和《受戒》的情感这么像!”

尤龙也凑过来看,当看到《蒹葭》中 “伊人是心中理想” 的批注时,他轻声说道:“原来‘伊人’还可以这么理解!之前复习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伊人’就是指具体的人,现在想想,把它当成学习目标,好像更有动力了 —— 就像诗里说的‘道阻且长’,但只要坚持,总能离理想更近一点。”

白墨笑着说:“其实我也是受苏松之前分享的启发,才想从情感和历史背景入手整理批注。之前我们总把《诗经》当成考试的工具,却忘了它首先是一首首有温度的诗。这些批注里,有我对诗中情感的理解,也有和现代文学的结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新的思路。”

苏松拿起笔记本,认真地翻阅着,时不时点头称赞:“白墨,你做得很好!你把《诗经》的情感与现代文学的共鸣点找得很准,这比单纯讲解手法更有意义。比如你说《关雎》的含蓄与《受戒》相似,就能让大家更容易理解诗中的情感,也能让复习变得更有趣。”

贺花看着批注中手绘的芦苇图案,眼睛亮了起来:“墨姐,你还在批注里画画啊!太可爱了!我以后整理笔记,也想在旁边画点和诗相关的图案,既能帮助记忆,又能让笔记变得更漂亮。”

白墨点点头:“当然可以!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整理批注也不一定要拘泥于一种形式。你们可以像我一样结合现代文学,也可以加入自己的阅读感受,甚至可以像贺花说的那样,用画画的方式记录理解 —— 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让学习《诗经》变成一件快乐的事。”

接下来的时间里,大家围坐在一起,轮流翻阅白墨的批注本,时不时交流自己的想法。宋子都计划着,要把《诗经》里的场景都画成漫画,和白墨的批注搭配起来;尤龙则决定,每天读一首《诗经》,再找一篇对应的现代文学作品,写下自己的感悟;贺花和苏松也约定,要一起整理《诗经》的历史背景资料,补充到白墨的批注中。

活动结束后,大家都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活动室。尤龙走在回家的路上,手里还拿着自己的笔记本,脑海里回想着白墨批注中对《蒹葭》的解读。他想起自己最近因为家庭和考试的压力,偶尔会感到迷茫,但现在,他觉得就像白墨说的那样,学习目标就像诗中的 “伊人”,虽然 “道阻且长”,但只要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

回到家后,尤龙立刻翻开笔记本,在第一页写下:“今天读白墨的《诗经》批注,深受启发。从今天起,我要像白墨一样,用心感受每一首诗的情感,结合现代文学整理自己的笔记。相信只要坚持,不仅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真正爱上《诗经》。”

而白墨回到家后,收到了诗社成员们发来的消息 —— 宋子都分享了自己刚画的《关雎》漫画草图,贺花发来的自己整理的《诗经》历史背景资料,尤龙则发了一段自己对《蒹葭》的新理解。看着这些消息,白墨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成就感。她知道,自己的批注不仅引发了大家的共鸣,更激发了大家学习《诗经》的热情,这比任何事情都让她开心。

夜色渐深,白墨将大家分享的内容整理好,保存在电脑里,计划着下次诗社活动时,和大家一起把这些内容补充到批注本里,让这本《诗经》新注变成大家共同的成果。她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不仅能在学习《诗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能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诗经》的美好,在现代生活中继续绽放光芒。

窗外的月光温柔地洒在书桌上,照亮了那本厚厚的《诗经》新注。白墨轻轻合上笔记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 —— 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关于《诗经》、关于传统文化的美好故事,等着他们一起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