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运车驶进余火基地时,隧道口早已围满了人。老陈拄着拐杖站在最前面,看到车厢里满是种子和土壤,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光;李姐带着孩子们凑到车边,小孩子们扒着车厢栏杆,好奇地盯着密封的种子盒,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这是能种出面包的种子吗?”之前在净水站见过的小男孩仰着脑袋,拉着林野的衣角问。
林野蹲下身,从口袋里掏出一小把小麦种子,放在他手心里:“对,等它们长出麦穗,磨成面粉,就能做热乎乎的面包了。”
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捧着种子,像是捧着稀世珍宝,快步跑到李姐身边,兴奋地展示:“妈妈你看!我们以后有面包吃了!”
接下来的三天,基地里掀起了“开荒”热潮。大家在隧道后方的空地上清理碎石,用木板搭建简易的菜园围栏,李姐带来的农妇们则手把手教大家翻土、施肥——肥料是用基地里的废弃有机物发酵的,虽然气味有些特别,却是难得的天然养料。
林野和阿凯忙着改装灌溉系统,他们把从净水站带回来的管道接在一起,一端连到基地的储水罐,另一端拉到菜园里,每隔一米钻一个小孔,做成简易的滴灌装置。“这样浇水更均匀,种子不容易烂根。”阿凯蹲在管道旁,用扳手拧紧接口,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淌。
苏晓和张叔则在菜园旁边搭了个小棚子,里面放着小雅整理的“种植手册”——上面详细记录了每种种子的发芽温度、生长周期,还有常见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番茄种子要先泡在温水里催芽,玉米则要种得深一点,防止被风吹倒。”苏晓一边翻看手册,一边给帮忙播种的孩子们讲解。
播种那天,基地里所有人都来了。大家蹲在菜园里,小心翼翼地把种子埋进土里,再轻轻盖上一层薄土。小男孩学着李姐的样子,把小麦种子一粒一粒摆进挖好的小坑里,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完成一件大事。
“等这些种子长出来,我们就能每天吃新鲜的蔬菜了。”小雅坐在菜园边的石头上,手里拿着画板,正在画菜园的样子,“我要把这里画下来,以后留给更多的幸存者看。”
林野看着眼前忙碌的身影,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感。曾经,他们在钢铁森林里挣扎求生,每天都在担心下一顿饭在哪里,下一个敌人会不会出现;而现在,他们有了干净的水,有了安全的家,还有了一片能孕育希望的菜园。
播种后的第五天清晨,林野像往常一样去菜园查看,突然发现土壤里冒出了一点嫩绿的芽尖——是番茄种子发芽了!他激动地喊来苏晓和阿凯,几个人蹲在旁边,看着那抹小小的绿色,眼里满是惊喜。
“真的发芽了!”苏晓轻轻碰了碰芽尖,声音里带着难以置信的喜悦,“我们成功了!”
消息很快传遍了基地,大家都跑到菜园来看这第一抹绿。小男孩趴在围栏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芽尖,小声说:“它会不会长得比我还高呀?”
“会的。”林野摸了摸他的头,“只要我们好好照顾它,它会长得很高,还会结出红红的番茄。”
接下来的日子里,菜园里的芽尖越来越多,小麦长出了细细的苗,黄瓜爬满了搭建的架子,整个菜园渐渐变成了一片绿色。每天清晨,都会有人来菜园浇水、除草,看着蔬菜一点点长大,成了基地里最开心的事。
这天傍晚,老陈拿着一个成熟的小番茄,走到菜园边,递给林野:“尝尝,这是我们自己种出来的第一个果实。”
林野接过番茄,咬了一口,酸甜的汁液在嘴里散开,带着阳光的味道。他突然想起旧世界的日子,想起妈妈种在阳台的番茄,眼眶忍不住有些发热。
“以后,我们会有更多的番茄,更多的小麦,更多的希望。”老陈看着菜园里的绿色,声音坚定,“这片灰烬之上,终会重新长出庄稼,长出家园。”
林野点点头,望向隧道外的钢铁森林。夕阳的余晖透过隧道口,洒在菜园的绿色上,像是给希望镀上了一层金光。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着他们,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余火的光芒就会越来越亮,照亮这片曾经被灰烬覆盖的土地。
而在菜园的角落里,小男孩正小心翼翼地给一株小麦苗浇水,他的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那是余火的希望,也是钢铁森林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