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蔚蓝海岸之恋 > 第112章 澜唤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皮一夏在校园与家庭间的双重生活,是这个奇幻家庭扎根于现实土壤的锚点之一。而在他努力平衡学业与责任的同时,家中的孩子们,尤其是星澜与袁聆之间那无声胜有声的交流,仍在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悄然深化。

自那次袁聆于危急关头喊出那一声“澜”之后,星澜似乎更加明确地将袁聆纳入了自己那逐渐拓宽的“交流范围”。他不再仅仅是对着虚空、星图或是大人们描述他的感知,他开始有意识地将这些描述,指向袁聆。

午后,阳光透过窗棂,在室内的软垫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孩子们被安置在这里。汐瑶精力充沛地探索着每一个角落,海宝试图教袁玥和袁晨玩叠积木(尽管大部分时间是他自己在叠,两个妹妹在啃),而星澜和袁聆,则依旧占据着垫子相对安静的一隅。

星澜没有玩玩具,他坐在袁聆旁边,手里拿着一个李盛迹给他的、内部有缓慢流动星沙的水晶球。他看了一会儿水晶球里旋转的星屑,然后转过头,将水晶球递到袁聆眼前。

袁聆的目光原本有些放空,感受到眼前的物体和星澜的靠近,她缓缓聚焦,看着那流动的星沙。

星澜看着她,然后用他那清晰却依旧带着奶气的语调,轻轻唤了一声:

“聆。”

不是“妹妹”,不是“袁聆”,而是单独的一个字,“聆”。

这个称呼,仿佛一个专属的密钥,简短而郑重。

袁聆长长的睫毛颤动了一下,空蒙的眼眸里似乎有微光流转,她依旧没有出声,但那专注的神情,分明是对这一声呼唤的确认与回应。

星澜似乎得到了鼓励,他指着水晶球里一颗缓慢沉降的、亮蓝色的星屑,对袁聆说:“星……睡。” 在他眼中,那下沉的星屑,或许是进入了安眠。

过了一会儿,窗外一阵风起,吹动了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咚声。星澜侧耳听了听,又看向袁聆,说道:“风……铃在笑。”

他没有说风铃在“响”,他说风铃在“笑”。他将声音赋予了情绪,将无形的风与有形的铃碰撞出的乐音,描绘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袁聆静静地听着,当星澜说“笑”的时候,她的小嘴角,再次浮现出那抹极浅极淡,却如同涟漪般扩散开的笑意。她似乎“听”懂了星澜话语中那欢快的情绪。

这并非单方面的倾诉。当星澜沉默下来,只是静静看着袁聆时,袁聆会偶尔抬起小手,不是去抓什么,而是缓缓地,在空中划过一道无形的轨迹,仿佛在模仿刚才星澜指着星屑或风铃的动作,又仿佛在描绘她所“听”到的某种无形的波动。

星澜则会认真地看着她手的轨迹,蔚蓝的眼眸中若有所思。

他们一个用逐渐丰富的、带着星辉色彩的语言描绘世界,一个用静谧的聆听和细微的动作给予回应。不需要过多的言语,甚至不需要一直对视,一种无形的、高度默契的频道在他们之间稳定地建立着。

海宝偶尔会从自己的“工程”中抬起头,看到星澜对着聆聆妹妹说话,而聆聆妹妹居然在笑,他会好奇地歪着头看一会儿,然后继续忙活自己的,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两个弟弟妹妹之间特殊的“游戏”。

宁以卿和皮小丹远远看着,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暖流。她们看到星澜主动去分享他的世界,看到袁聆给予积极的反馈,这比任何进步都让她们感到欣慰。这意味着,这两个特殊的孩子,并非孤独地存在于自己的维度,他们找到了彼此,正在相互靠近,相互理解。

李盛迹依旧记录着一切,星澜对袁聆的定向语言输出,袁聆对应的生理反应和微表情变化,都成了他研究这种超越常规交流方式的重要数据。他甚至开始尝试分析,星澜那些非常规的形容(如“光在哭”、“铃在笑”),是否在袁聆那边引发了不同于听到普通词汇时的脑波活动。

“澜唤聆”,不再是危急关头的本能,而是成了日常的、温柔的交流开端。星澜的星空,正因为有了袁聆这片静海的映照,而变得更加生动与温暖。而袁聆的静海,也因星澜星光的投入,泛起了更多充满回应的涟漪。他们的故事,在这声声呼唤与无声微笑中,缓缓流淌,静谧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