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蔚蓝海岸之恋 > 第188章 王老师的惊奇发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老师坐在办公桌前,面前摊开着的是孩子们的绘画作业和观察笔记。窗外,春末的阳光明媚而温暖,但她此刻的心思却完全沉浸在近日来的一些细微发现上,心中充满了属于教育者的惊奇与思索。

作为一年三班的班主任,她一直以敏锐的观察力着称。她见证了皮念海(海宝)从略显莽撞的“小管家”成长为更懂得刚柔并济的班长;注意到了李汐瑶与苏小满之间那温暖互补的友谊;更早之前,她便深刻感知到李星澜与袁聆之间那非同寻常的、排他性的深刻联结。

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些小事,像散落的珍珠,开始在她脑海中隐隐串联,让她对这个班级,尤其是这几个孩子,有了更深一层的、近乎不可思议的认知。

第一颗珍珠:李星澜的“知识边界”

起因是一堂简单的自然课,讲到植物的向光性。大多数孩子都能理解植物向着阳光生长。王老师在拓展时,随口提到了“光形态建成”这个稍微复杂点的概念,本意只是让孩子们有个印象。

李星澜在下面,用他那特有的平静语调,清晰地补充道:“光敏色素蛋白感知特定波长的红光和远红光,通过信号转导途径调控基因表达,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变化。”

教室里一片安静。其他孩子眨着眼睛,显然没完全听懂。王老师自己也愣了一下,光形态建成的具体机制早已超出小学一年级,甚至普通成年人的知识范畴。她惊讶的不是李星澜知道这个词,而是他能如此精准、甚至带着点分子生物学意味地解释出来。这孩子的知识库,深不见底,仿佛连接着一个庞大的、成人化的知识体系。

第二颗珍珠:李汐瑶的“水之亲和”

体育课后,孩子们排队洗手。水龙头开得有点大,水花四溅,弄湿了旁边一个女孩的袖子,那女孩抱怨起来。李汐瑶正好排在后面,她走过去,没有关小水龙头,只是伸出小手,在水流下方轻轻晃了晃,仿佛在玩水。奇妙的是,那原本四溅的水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约束了,变得柔和顺滑,沿着水池壁流下,不再乱溅。

王老师恰好看到这一幕。她起初以为是巧合,水流自己变小了。但后来,她又多次注意到,凡是李汐瑶靠近水源的时候,无论是喝水、洗手还是雨天,水似乎都格外“听话”,与她有种难以言喻的和谐感。这不仅仅是孩子玩水的天性,更像是一种……天然的掌控力?

第三颗珍珠:袁聆的“无声洞察”

最让王老师感到惊奇的是袁聆。这个几乎不开口说话的女孩,却似乎拥有一双能看透人心的眼睛,或者说,一种能感知万物内在状态的奇异能力。

一次,班上一个内向的孩子因为被父母批评,心情低落,一整天都蔫蔫的,但没有跟任何人说。午休时,袁聆默默地将自己带来的、唯一的一块她平时很喜欢的海豚造型小蛋糕,放到了那个孩子的桌上。没有言语,没有示意,放下后就安静地走开了。那孩子惊讶地看着蛋糕,又看看袁聆的背影,眼眶微微红了,下午的情绪明显好转。

还有一次,班级里养的一盆绿萝生了蚜虫,叶子开始发黄。大家都还没发现时,袁聆已经连续几天,在自由活动时独自蹲在那盆绿萝前,静静地看了很久。王老师后来检查才发现虫害。袁聆似乎……能提前感知到植物的“不适”?

最新的一颗珍珠:袁玥的“安抚”效应

而最近,关于海宝摔伤那件事,虽然皮小丹和宁悠悠处理得很快,王老师还是从其他孩子的闲聊中拼凑出了大致情况。她注意到一个细节:好几个孩子都提到,海宝当时喊着“没那么疼了”,而那时,袁玥正好在他身边。

王老师回想起之前袁玥在班级里的一些小事。有同学不小心划破手指,她帮忙拿创可贴时,那个同学也说“好像没那么疼了”。当时只觉得是心理作用。但现在结合海宝的事情,王老师心中升起一个大胆的、连她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谬的猜想:难道袁玥这孩子,有着某种能安抚伤痛、甚至促进愈合的特殊亲和力?

串联的线索与深深的惊奇

王老师合上观察笔记,靠在椅背上,心中波澜起伏。

李星澜的渊博与早慧,李汐瑶对水的奇异亲和,袁聆那超越言语的深刻洞察与共情,现在再加上袁玥可能存在的“安抚”效应……

这些特质,单独看,或许可以解释为天赋异禀、性格使然或巧合。但当它们如此集中地出现在一个班级,尤其是出现在这几个彼此关联紧密的孩子身上时,就由不得王老师不感到深深的惊奇了。

她不知道这一切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教师,她的认知范畴局限于教育和儿童心理发展。她无法想象星海漩涡、海洋血脉或是超自然能力。但她凭借多年教育工作的直觉,无比确信一点:她所面对的,绝不仅仅是几个聪明或有特点的孩子。

他们像是一群误入凡间的精灵,各自携带着不同的、熠熠生辉的宝藏。而她的责任,就是守护好这片让他们得以安然成长的土地,用理解和耐心,引导他们适应这个普通的世界,同时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身上那些不可思议的光芒,不被世俗的惊异或偏见所伤害。

王老师拿起笔,在新的空白页上郑重写下:

“观察总结:班级内李星澜、李汐瑶、袁聆、袁玥(待进一步观察)四名幼儿,均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甚至超越常规认知范畴的特殊天赋或特质。其表现形式各异,涉及认知、自然亲和、情感洞察、生命安抚等多个层面。成因未知,意义不明。作为教师,需秉持最大限度的理解、包容与守护之心,为其提供安全、稳定的成长环境,避免过度关注或不当干预,静观其变,顺势引导。”

写完后,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操场上奔跑嬉戏的孩子们。阳光下的他们,笑容灿烂,与任何一个同龄孩子并无不同。但王老师知道,在这看似寻常的童年之下,正涌动着怎样不凡的潜流。这份惊奇,将伴随她的教学生涯,成为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秘密。她期待着,也隐隐担忧着,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将会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