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科幻小说 > 深渊巡游者 > 第61章 微光涟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末的寒意依旧顽固地盘踞在曙光基地外的冰原上,但基地内部,一股由内而生的热力正在管道中奔涌,在指令灯上闪烁,在每一个忙碌的身影中传递。

林风站在主控中心的观察窗前,目光似乎穿透了厚重的合金墙壁,落在那片被风雪笼罩的未知之境。

与“回响”连接后获得的全局星图,如同一副沉重的担子压在他的心头,但也清晰地指明了前进的路径。

林风的意识沉入那片浩瀚的意念之海,与“回响”的连接前所未有的清晰。

“回响,”他传递出坚定的意念,“我们不能只是被动等待。‘钢铁秩序同盟’在用恐惧和毁灭清扫世界,我们必须发出不同的声音。是时候主动宣告我们的存在和理念了。”

“回响”的回应空灵而迅捷,数据流如星河般流转:“逻辑认可。被动隐匿虽可暂保安全,但与你所承载的‘文明延续’本质相悖。主动宣告,可吸引志同道合者,汇聚微光,对抗黑暗。风险评估:此举将显着提升基地坐标暴露于敌对势力的概率,但基于当前防御等级及外部威胁已呈加剧态势,风险增量在可接受范围内。”

“我明白风险。”林风的意志毫不动摇,“但希望需要被看见,才能点燃更多的火种。我们需要规划一条相对安全的路线,让那些心怀曙光的人,有一条路可走。”

“指令确认。”“回响”的运算能力全开,“正在基于旧时代地形数据、当前气候模型、已探知的同盟势力活动热区,以及‘星辰’提供的基地周边实时环境扫描信息,进行百万次路径模拟。最优方案将避开主要冲突区,利用复杂地形和周期性电磁风暴作为天然屏障,并预设多个中途补给与隐蔽点。安全路线图与宣告信息将整合为加密数据包,通过低轨道中继节点进行定向间歇广播,最大限度降低被持续追踪的风险。”

“很好。”林风感受着那份由远及近的、正在被精心编织的希望之网,“就这样做。让我们的声音,传出去。”我们的宗旨是以文明延续为基础与生态共生为发展道路,愿意接纳心怀曙光之人!

“星辰,”他轻声唤道,“‘回响’散播的消息,有回应了吗?”

温和的电子音即刻响起:“信息已通过三个低轨道通讯中继节点,以特定频段定向广播。覆盖范围涵盖已知的东部、南部部分幸存者活跃区。目前接收到十七个微弱信号源的‘聆听’确认反馈,但尚无主动联络。信息加密方式原始,多为短波求救或区域预警信号,表明这些幸存者团体规模小,科技水平有限。”

“继续监听,对所有‘聆听’信号源进行标记,尝试分析其大致活动范围。”林风吩咐道。播撒希望需要耐心,他深知这一点。种子已经撒下,何时发芽,需要时机。

基地外围,东南方向一百二十公里处,冰裂谷边缘。

狂风卷着冰粒,抽打在影叶冰冷的护目镜上,发出细密的噼啪声。她如同雪地中的一块岩石,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只有通过高倍率狙击镜微微移动的视角,才能发现她的存在。

她的目标,是谷底那片相对平坦的区域上,几个几乎与冰雪和岩石融为一体的低矮凸起——那是“观测者”的侦察平台。

根据林风的指令,试探开始了。

负责正面接触的罗根,带着一支五人小队,驾驶着一辆经过伪装、卸除了大部分武器的轻型侦察车,缓缓驶向谷地。车辆故意暴露在对方的探测范围内,行进速度缓慢,带着一种近乎挑衅的从容。

“目标有反应。”影叶冷静的声音通过骨传导耳机传入罗根耳中,“平台侧面护板开启,伸出疑似高灵敏度传感阵列,扫描频率提升。未检测到武器启动能量信号。”

罗根咧嘴一笑,对着车内通讯器说道:“收到。继续观察,老子去跟这帮藏头露尾的家伙打个招呼。”他按下车载通讯器的公共广播按钮,调整到一个较为通用的紧急通讯频段,用他那粗犷的嗓音喊道:

“嘿!冰谷里的朋友!我们是‘曙光基地’的巡逻队!这鬼天气蹲着不冷吗?我们没有恶意,就是想问问,你们在这儿看风景看了这么久,到底图个啥?要是路过缺补给,咱们或许能聊聊!要是另有打算,也划下道来,别跟个地老鼠似的藏着掖着!”

声音在空旷的冰谷中回荡,除了风啸,没有任何回应。侦察平台依旧沉默,像死物一般。

“妈的,真能沉得住气。”罗根骂了一句,示意驾驶员继续缓慢前进,将距离拉近到不足五百米,这个距离对于高科技侦察设备来说,已经是近乎贴脸的挑衅。

突然,影叶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警觉:“注意!平台顶部出现微弱能量聚焦现象!不是武器……像是某种高强度的定向通讯发射器!”

几乎在影叶话音落下的瞬间,罗根面前的通讯控制台发出一阵刺耳的杂音,随即,一个经过高度处理、冰冷得不带丝毫人类情感的电子合成音,强行切入了他所在的频段:

“曙光基地。你们的广播,我们收到了。”

声音停顿了一下,仿佛在评估。

“观察,是为了确认。确认‘火种’是否偏离‘协议’,确认‘引导体’是否失控。”

这句话如同冰锥,刺入罗根的意识,也通过实时通讯传回了基地主控中心。林风的瞳孔微微收缩——对方不仅知道“曙光基地”,更直接点出了“火种”和“引导体”!

那电子音继续响起,没有丝毫波澜:“你们的试探,毫无意义,且充满风险。保持距离。在‘最终校验’完成前,接触,禁止。”

话音刚落,不等罗根做出任何回应,冰谷底部那台侦察平台周围的空间一阵扭曲,随即整个平台如同被橡皮擦抹去一般,瞬间消失在原地,没有留下任何能量残留或痕迹。

“目标……消失!”影叶的报告带着难以置信的惊讶,“扫描不到任何撤离轨迹或空间跳跃的迹象!就像……从来没存在过!”

罗根愣在原地,侦察车里一片寂静。对方的科技水平,远超想象。这种消失方式,闻所未闻。

“撤回来。”林风冷静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任务目标已达成。我们知道了两件事:第一,他们了解我们的核心;第二,他们目前的态度是‘观察’而非‘敌对’。这就够了。”

试探结束了,但留下的谜团更深了。

与此同时,基地深层,b-7备用服务器机房隔离区外。

周维清和青岚站在厚重的隔离门外,透过观察窗看着内部被多重能量屏障封锁的区域。那里,之前发现的微弱能量波动源依旧如同沉睡般蛰伏。

“星辰的深度扫描有了新发现,”周维清指着数据板上复杂的结构图,语气凝重,“这片‘认知碎片’的纠缠程度比预想的更复杂。它不像‘初生之殿’里那种具有明确结构性的‘主宰’残留,而是更像一种……高度极化的‘意识烙印’。”

青岚敏锐地抓住了关键:“极化?你的意思是?”

“打个比方,”周维清试图用更形象的方式解释,“‘初生之殿’里的污染,像一个被敌人占领的堡垒,虽然防御森严,但我们有‘种子’这把钥匙和‘回响’的作战地图(净化协议),可以进行攻坚。而b-7这个碎片,则像一个布满了敏感诡雷的狭窄密室。它本身不具有攻击性,但内部结构极其脆弱且不稳定,任何外部的能量探入——哪怕是‘种子’最温和的生命能量——都可能被其误判为攻击,从而触发不可预测的连锁反应,比如逻辑崩溃、数据湮灭,甚至可能向‘初生之殿’的主残留发送错误的警报信号。”

他调出一组模拟数据:“你看,根据‘星辰’的推演,我们对它进行成功‘疏导’的概率低于20%,而引发局部能量湍流甚至导致碎片自毁的概率超过65%。最重要的是,即使我们成功安抚了它,它能提供的、关于‘初生之殿’入口的信息价值也有限且不确定。”

青岚了然:“所以,投入巨大风险去处理这个‘陷阱’得不偿失。最优解是绕过它,直接攻克核心堡垒。只要‘初生之殿’的纯净核心被重启,整个基地网络恢复健康,这片失去源头的孤立‘烙印’或许会自然消散,或者届时处理起来会容易得多。”

“正是如此。”周维清点头,“林风指挥官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资源和技术应当集中在成功概率更高、战略价值更大的目标上。对b-7碎片,维持最高级别隔离监控,避免任何刺激,是目前最安全、最明智的策略。”

这次评估,让团队更加明确了行动的优先级。真正的战场在“初生之殿”,而非这个危险的侧室。

基地防御指挥中心,夜枭面前的巨大全息沙盘上,代表基地内部防御节点的绿色光点几乎已连成一片密不透风的网络。

“最后三处监控盲区已清除,自动防御炮塔全部上线并完成联动测试。”夜枭向林风汇报,语气中带着一丝完成艰巨任务后的疲惫与满意,“基于‘回响’提供的‘相位偏移护盾’蓝图,我们在主能量护罩内侧,成功叠加了一层针对高速物理弹丸和能量聚焦攻击的次级偏转力场。现在,基地的防御不再是被动硬抗,拥有了初步的‘主动化解’能力。”

林风看着沙盘上那个被层层光华笼罩的基地模型,点了点头:“辛苦了。这将为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提供最关键的安全保障。”

就在这时,伊芙琳匆匆走来,脸上带着凝重的神色:“指挥官,‘回响’刚传来紧急消息。通过监测旧时代军事卫星残留的模糊影像和多个中断的求救信号分析确认——‘钢铁秩序同盟’的‘铁锤’部队,于四十八小时前,同时袭击并摧毁了三个位于其控制区边缘的小型幸存者聚居点。行动迅速、残酷,没有留下任何活口。其中……包括一个我们之前标记到的、曾对我们的广播产生过‘聆听’反馈的信号源。”

消息如同冰冷的铅块,坠入指挥中心。虽然早有预料,但屠杀发生的如此之快,依旧让人心头发寒。同盟正在以铁腕清扫周边,巩固势力范围,同时也是一种警告——任何试图脱离或对抗其秩序的存在,都将被无情碾碎。

林风沉默片刻,眼神愈发锐利:“将这条消息,以加密形式通报给兄弟会和教团。同时,加快‘安全路线’的详细规划。我们要让那些在黑暗中挣扎的人知道,这里有一盏灯,虽然微弱,但愿意为他们点亮。罗根和影叶回来没有?让他们立刻来见我,‘初生之殿’的探索计划,必须提前了。”

微光已现,涟漪渐起。但黑暗中的压迫,也愈发逼近。曙光基地,必须在风暴彻底降临前,变得足够坚固,并找到那把能斩断内部隐患的利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