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染血的日记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释放出的便是弥漫在整个特侦组的、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重与寒意。那些潦草而冷酷的字句,不仅仅是犯罪记录,更是一个扭曲灵魂的直白剖白,冲击着每个阅读者的心理底线。

检验室内外,一片死寂。只有仪器运行的微弱声响,衬托着这无声的惊雷。

高岚摘下手套,揉了揉眉心,脸上是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凝重:“日记本的纸张和墨水都是常见型号,无法追查来源。上面的血迹,经过进一步检验,确认是孙建国遇害时留下的,喷溅形态与日记中描述的‘试验品A反应剧烈’相符。”

李静盯着屏幕上那些被还原的文字,声音干涩:“他在记录,像是在做实验报告……也在享受。‘看着生命在指尖如烛火般熄灭,那颤栗,无与伦比’……这根本……”

她说不下去了,一种生理性的不适让她胃部翻涌。

王刚猛地一拳砸在墙上,这一次,连墙壁都似乎微微震动了一下。“畜生!别让老子抓到你!”他低吼着,双眼赤红,愤怒几乎要冲破胸膛。

林瑶始终沉默着。她站在观察窗前,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沉重的力量。她的目光没有焦点,仿佛穿透了墙壁,落在了某个遥远的、黑暗的所在。所有人都能感受到她身上散发出的、如同实质般的冰冷怒意,但那怒意被死死地压制在绝对的理智之下。

陈启靠在角落,脸色比任何时候都要苍白。左眼的剧痛如同潮水,一波波冲击着他的意识。日记里那句「唯有‘线’指引真实」,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回响,如同丧钟。

线……死线……

“清道夫”不仅能看到,他甚至可能比自己更理解、更能“运用”这种能力!他所谓的“艺术在于精准,在于掌控”,是否就是通过干预死线来实现的?那本日记,那些受害者的特异死状,是否都是他“修改”死线后的结果?

这个认知带来的恐惧,远超面对一个普通连环杀手。他面对的,是一个掌握了“死亡语法”的、非人的存在。

“笔记本的装订线缝隙里,发现了一点东西。”一名检验员突然报告,打破了凝固的气氛。他用极细的镊子,从笔记本书脊的缝隙中,夹出了一小片卷曲的、几乎看不见的透明塑料碎片。

“是某种微型存储卡的保护壳碎片!”李静立刻辨认出来。

存储卡?日记之外,还有数字信息?

“碎片太小,存储卡本体不在其中。”检验员遗憾地摇头。

这像是一个嘲弄——他给了你一部分,却藏起了更关键的东西。

林瑶终于转过身,她的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陈启身上,停留了片刻。那眼神复杂难明,有审视,有考量,也有一丝极淡的、连她自己可能都未察觉的依赖。

“李静,继续深度挖掘日记中所有提及的细节,尤其是那些未明确指代的‘观察对象’和‘试验品’,尝试与我们的数据库进行交叉比对,寻找可能的未发现受害者或潜在目标。”

“王刚,以仓库为中心,辐射周边五公里范围,进行地毯式走访和排查,寻找任何可能见过可疑人员或车辆的目击者,时间范围覆盖日记可能记载的所有时间段。”

“高法医,麻烦您带领团队,对日记本进行更精细的检验,不放过任何微量物证。同时对老虎钳上发现的合金颗粒和新型纤维,进行溯源追查。”

一条条指令清晰、冷静地从林瑶口中吐出,重新将团队的工作纳入轨道。愤怒和恐惧被强行压下,转化为更专注的行动力。

众人领命,迅速散去。

陈启站在原地,有些茫然。他似乎没有接到具体的任务。

“陈启。”林瑶叫住了他。

他抬起头。

林瑶走到他面前,距离很近,他能清晰地看到她眼中布满的血丝和深藏的疲惫。“你的‘直觉’,又一次让我们触碰到了核心。”她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这本日记,证实了凶手的危险性、反社会性以及……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偏执。”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更加严肃:“他现在显然已经注意到了你,甚至可能……将你视为了某种特殊的‘观众’或‘对手’。这极其危险。”

陈启沉默着,他知道林瑶说的是事实。

“从现在起,你的安全级别提升。”林瑶继续说道,“非必要不离开市局大楼,外出必须有王刚或其指定人员陪同。同时,我需要你做一件事。”

“什么?”

“尝试代入他。”林瑶的目光锐利如刀,“抛开道德和法律,仅仅从……一个能‘看见线’的‘观察者’的角度,去思考他的行为模式,他的‘筛选’标准,他留下这些‘礼物’的心理动机。你的‘视角’,可能是我们唯一能理解他、从而预测他下一步行动的途径。”

代入他?理解他?

陈启感到一阵恶寒。这意味着,他必须主动去触碰那片思维的深渊,去回望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冰冷的同类。

这很危险,不仅仅是人身安全,更是对精神的侵蚀。

但他看着林瑶眼中那不容置疑的决绝,以及深处那一丝几乎微不可察的请求,他明白,自己没有退路。

“……我试试。”他听到自己干涩的声音回答道。

林瑶点了点头,没再说什么,转身离开了观察室。

陈启独自一人站在原地,检验室的灯光在他眼前显得有些模糊。他下意识地抬起手,轻轻按在依旧传来阵阵刺痛的左眼上。

指尖下,是异常的温度和搏动。

他能“看见”,这是诅咒,却也成了他现在唯一的武器。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不受控制地开始回放日记里的字句,回放张伟和其他受害者身上那些异常的死线,回放“清道夫”留下的每一个标记、每一个“礼物”。

冰冷、精准、掌控、净化……还有那句「唯有‘线’指引真实」。

一种奇异的、令人不安的共鸣感,如同细微的电流,开始在他与那个未知的凶手之间隐隐建立。

他仿佛能感觉到,在城市的某个角落,另一双能窥见“死线”的眼睛,也正隔着遥远的距离,带着嘲弄与期待,回望着他。

第一卷的终幕,不是在胜利的号角中落下,而是在更深、更冷的迷雾前开启。陈启站在光明与黑暗的交界处,左眼凝视着深渊。

而深渊,也正凝视着他。

追踪者与猎物的身份,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模糊。一场围绕着死亡本质的、更加凶险的博弈,即将在暗流中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