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新嘉坡。那个在地图上微小而刺目的红点,在凌震的脑海中不断放大,最终化为一片具体而危险的光影——霓虹闪烁的金融区,戒备森严的私人别墅,游弋着保镖的蔚蓝海域,还有那个隐藏在“唐·李”面具之下,享受着用战友鲜血换来的奢靡生活的“死人”,方同。

愤怒与冰冷的杀意在他胸腔里交织,几乎要破体而出。但他强行按捺住了。冲动是狩猎中最致命的毒药。面对一个能伪造死亡、与“黑水国际”勾连、背后可能站着“清道夫”这种幽灵的对手,任何一丝疏忽,都可能万劫不复。

他需要力量,需要授权,需要将这次私人层面的追猎,转变为一场拥有国家意志支撑的、名正言顺的清算。

这很难。非常难。“方同已牺牲”是官方结论,而他手中关于方同未死的证据,大多来自灰色地带,无法摆上台面。直接提出质疑,不仅可能打草惊蛇,更可能被内部潜在的阻力(或许就来自“清道夫”)以“破坏稳定”、“无端猜忌”为由扼杀。

他需要一个突破口,一个能让高层信服,并且愿意承担风险支持他的理由。

他想到了一个人——刚刚上任不久,分管海外特殊行动与情报协调的副总参谋长,赵磐石。这位老将军以作风强硬、敢于任事、且对“龙组”系出身的军官颇为赏识而闻名。更重要的是,有未经证实的传言称,赵将军对几年前几起疑点重重的行动失利(其中是否包括“破晓”?)一直心存芥蒂,曾在内部分歧中,为追查真相据理力争过。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场赌博。

凌震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将自己关在书房里,不动用任何电子设备,只用最原始的纸笔,反复推敲、打磨一份代号为“烽火”的行动计划书。

他没有直接指控方同未死,而是将重点放在了“追查‘破晓行动’泄密源头,清除内部潜在威胁,并伺机获取敌方(指向与‘黑水国际’关系密切的敌对国家)相关战略情报”上。他将苏婉渠道获取的、关于“唐·李”与“黑水国际”高层往来密切的情报(隐去了能量印记比对等敏感信息),以及“暗流”网络中关于该目标可能拥有特殊能力、身份可疑的线索,进行了巧妙的整合与包装,将其塑造成一个极具价值、且与“破晓”泄密案存在高度关联的海外目标。

他将“烽火行动”定位为一次小规模、高精度、绝对隐秘的海外情报核实与定点清除行动。目标是确认“唐·李”真实身份,如确系叛徒,则就地正法,并尽可能获取其掌握的情报;如非目标,则悄然撤离。整个行动控制在最小知情范围内,利用非官方渠道进入和撤离,最大程度降低政治风险和外交纠纷。

计划书字斟句酌,逻辑严密,既有战略层面的必要性阐述,也有战术层面的精细推演,更突出了行动成功后可能带来的巨大情报收益,以及对内部隐患的清除作用。

第三天清晨,凌震换上了笔挺的将军常服,将那份手写的、没有任何电子副本的“烽火行动”计划书放入一个普通的文件袋,驱车前往总部大楼。

他没有预约,直接来到了赵磐石将军办公室所在的楼层。走廊里安静肃穆,秘书认出他这位新晋的战斗英雄,虽感意外,还是进去通报了。

片刻后,秘书出来,示意他可以进去。

赵磐石将军的办公室宽敞而简洁,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有墙上巨大的世界地图和一面鲜红的军旗彰显着主人的身份。赵将军本人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年约六旬,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容刚毅,眼神锐利如鹰,正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向走进来的凌震。

“凌震?不在庆功宴上接受祝贺,跑我这里来,有什么事?”赵将军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凌震立正,敬礼,动作干净利落。“首长好!有重要情况,需要直接向您汇报。”他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双手将文件袋递了过去。

赵磐石接过文件袋,没有立刻打开,目光在凌震脸上停留了几秒,似乎想从他眼中读出些什么。凌震坦然迎视着,眼神清澈而坚定。

“坐。”赵将军指了指对面的椅子,然后才慢条斯理地打开文件袋,取出了那份手写的计划书。

办公室里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凌震笔直地坐着,目光平视前方,但全身的感官都高度集中,留意着赵将军脸上任何一丝细微的表情变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赵磐石看得很慢,很仔细,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手指偶尔在某个段落或数据上轻轻敲击一下。

当看到关于“唐·李”与“黑水国际”关联,以及其可能拥有的特殊能力描述时,他的眼神明显凝重了几分。

终于,他放下了最后一页计划书,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腹部,久久没有说话,只是用那双深邃的眼睛审视着凌震。

压力,无形的压力在空气中弥漫。

“凌震,”赵将军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听不出喜怒,“你这份计划书,很大胆。目标指向明确,行动方案也算周密。但是……”他顿了顿,“你凭什么认定,这个‘唐·李’,就一定是‘破晓行动’的泄密者?就一定是那个本该牺牲的方同?就凭这些……来自非官方渠道的、无法验证的情报?”

凌震深吸一口气,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首长,”他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我无法提供在法庭上有效的铁证。但我有三点理由,恳请您权衡。”

“第一,直觉与逻辑。‘破晓行动’的泄密,必然来自拥有高权限的内部人员。方同符合条件,且其‘牺牲’过程存在诸多疑点,尤其是能量签名层面的异常,我个人以名誉担保其真实性。而‘唐·李’的出现,其能力特征、崛起时间、以及与敌对方势力的关联,与方同的潜在叛变动机和条件高度吻合。过多的巧合,本身就不是巧合。”

“第二,风险与收益。此次行动规模极小,隐秘性强,即便判断失误,最坏结果也只是扑空,损失可控。但一旦成功,我们不仅能清除一个危害巨大的叛徒,告慰英灵,更可能从他身上,挖出更深的情报网络,甚至触及‘黑水国际’及其背后势力的核心机密。其战略价值,远超投入。”

“第三,”凌震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这是我,作为‘利刃’小队唯一的幸存者,作为他们的队长,必须完成的使命!我可以不要这身军装,不要这颗将星,但我不能对不起躺在地下的兄弟们!如果组织上认为风险过大,我请求以个人身份执行此次行动,一切后果,由我凌震一人承担!”

最后几句话,他几乎是咬着牙说出来的,带着一股惨烈至极、却又坚定无比的气势。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沉寂。

赵磐石深深地看着凌震,看着他眼中那簇为战友复仇的火焰,看着他脸上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决绝。这位经历过无数风浪的老将军,眼神深处似乎有某种东西被触动了。

他想起了一些陈年的旧案,一些不了了之的疑点,一些曾经同样充满热血、最终却黯然消逝的身影。

良久,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楼下操场上一队正在训练的士兵。

“你知道,‘清道夫’吗?”他没有回头,突然问了一个看似不相干的问题。

凌震心中猛地一凛,但脸上不动声色:“听说过这个代号,具体不详。”

赵磐石转过身,目光如炬:“有些事情,水很深。有些人,手很长。你这次行动,一旦启动,就可能惊动一些……不该惊动的东西。”

凌震迎着他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我知道。但我别无选择。”

赵磐石盯着他,又看了足足十秒钟,最终,似乎下定了决心。他走回办公桌,拿起一支红色的保密钢笔,在“烽火行动”计划书的扉页上,用力地写下了两个字:

“准行。”

然后,他拉开抽屉,取出一枚造型古朴、没有任何标识的金属印章,在“准行”二字上,重重地盖了下去。

“授权给你。”赵将军的声音低沉而有力,“‘烽火行动’,按计划执行。权限为‘影子’级,知情范围限定于你我。所需资源,我会通过特殊渠道给你调配。记住,行动过程中,你和我,没有任何官方联系。如果失败,或者引发不可控后果……”

“我明白,”凌震站起身,挺直脊梁,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一切责任,由我凌震承担!谢谢首长!”

赵磐石摆了摆手,眼神复杂:“去吧。把活干漂亮点。把……该带回来的东西,带回来。”

“是!”

凌震拿起那份盖上了决定命运印章的计划书,转身,迈着坚定而沉稳的步伐,离开了办公室。

门在身后关上。

赵磐石缓缓坐回椅子上,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低声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只有他自己能听见:

“‘烽火’……这火,希望能烧掉些脏东西,可别……引火烧身啊……”

---

获得最高级别的秘密授权,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是选择执行这把“烽火”的“柴薪”。

凌震需要一支绝对可靠、能力超群,并且能够完全隐匿于黑暗中的小队。人数不能多,必须精干。

他第一个想到的,是“夜枭”,洛文峰。原“龙组”顶尖渗透与侦察专家,尤其擅长电子信息战与城市环境下的潜行追踪,因性格过于孤僻且曾与上级发生冲突,已处于半退役状态,目前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信息安全咨询公司作为掩护。他是凌震的旧友,能力毋庸置疑,更重要的是,他同样对体系内的某些僵化与阴暗面深感不满。

在一家嘈杂的地下台球厅,凌震找到了正在独自练习、眼神淡漠的洛文峰。没有过多的寒暄,凌震只是将一份关于“唐·李”的简要资料推到他面前。

洛文峰看完,抬起眼皮,看了看凌震:“官方授权?”

“影子级。”凌震低声道。

洛文峰嘴角扯起一丝讥诮的弧度,随即又恢复了淡漠:“目标地点?”

“新嘉坡。”

“有意思。”他放下台球杆,“什么时候出发?”

“很快。”

“算我一个。”洛文峰拿起外套,“正好,那边的网络防火墙,我早就想试试了。”

第二个成员,是“山猫”,韩冰。前特种部队格斗教官,精通各种枪械与冷兵器,尤其擅长近距离突袭与保护,因在一次海外护卫任务中为保护侨民而违抗过于保守的指令,被边缘化,现在某安保公司担任高级顾问。她话不多,但行动力极强,是凌震可以完全信任的尖刀。

凌震在一个射击俱乐部的VIp区找到了她。韩冰听完凌震的来意,只是默默地将手中打空弹匣的手枪退出,检查,然后重新装上,上膛,对准远处的靶心。

砰!砰!砰!

三枪,弹孔几乎重叠在靶心。

她收起枪,看向凌震:“目标?”

“疑似叛徒,前‘龙组’方同,化名‘唐·李’,在新嘉坡。”

韩冰的眼神瞬间变得如同她手中的枪管般冰冷:“需要我做什么?”

“近距离确认,必要时,清除。”

“好。”她没有丝毫犹豫。

第三位,凌震考虑再三,联系了苏婉。他需要她在能量感知、以及在新嘉坡当地华人圈的部分人脉资源,提供辅助和支持。这有些风险,但苏婉的能力和她所能提供的“非官方”掩护,至关重要。

苏婉在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只回了一句:“我会以私人度假的名义过去。资料和落脚点我来安排。”

核心三人小组就此确定:凌震(指挥、正面突击、能量压制),洛文峰(情报支援、电子对抗、渗透侦察),韩冰(近距离格杀、武装护卫)。苏婉作为外部策应。

接下来的一周,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洛文峰利用他的渠道,开始全面入侵新嘉坡的公共监控网络、通讯基站,并尝试渗透“唐·李”名下产业及常去场所的内部系统,绘制其详细的行动轨迹与安保力量部署图。

韩冰则根据初步获取的安保信息,开始针对性训练,并利用赵将军提供的特殊渠道,准备了一批无法追查的非制式武器和装备。

凌震则与苏婉保持单线联系,确认在新嘉坡的落脚点——一处位于市中心附近、由苏家秘密持有、安保严密的高档公寓,以及备用撤离方案。

所有的行动指令,都通过一次性的加密通讯器或面对面的方式传递。所有的会议,都在不同的、看似毫不相干的安全屋进行。

“烽火行动”的齿轮,开始无声地转动,精准而冷酷。

出发前夜,凌震再次独自一人来到了烈士陵园。

夜色深沉,松柏无声。他站在那七座墓碑前,没有点燃香烟,也没有洒下烈酒,只是静静地站着,像一尊沉默的雕像。

“兄弟们,”他低声说,声音融入了夜风,“等我消息。”

他转过身,大步离开。背影融入黑暗,再无一丝犹豫。

第二天,四名看似互不相干的“游客”或“商务人士”,通过不同的航班,在不同的时间,抵达了灯火辉煌、秩序井然的新嘉坡。

凌震戴着鸭舌帽和墨镜,拖着简单的行李箱,走出樟宜机场,感受着热带潮湿温暖的空气。他抬头,望向这座摩天大楼林立、霓虹璀璨的不夜城。

狩猎,开始了。

而在他视线无法触及的某个角落,一栋豪华公寓的顶层,化名“唐·李”的方同,正端着一杯红酒,俯瞰着脚下川流不息的车河。他的嘴角,挂着一丝掌控一切的、淡淡的微笑。

只是,在那微笑的眼底深处,似乎有一丝极难察觉的、被惊扰后的阴鸷,一闪而逝。

他放下酒杯,拿起内部通讯器,用一种平静却不容置疑的语气吩咐道:

“最近,注意一下生面孔。特别是……从北边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