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吴三桂称帝 > 第85章 楚嫣然治政,后方稳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5章 楚嫣然治政,后方稳固

第85章:楚嫣然治政,后方稳固

暮春时节的遵化,褪去了战火的疮痍,焕发出勃勃生机。清晨的阳光洒在郊外的田垄上,成群的农夫正弯腰耕作,吆喝声与耕牛的哞叫交织成一曲热闹的农事歌谣。田埂边,一位身着淡青色襦裙的女子正缓步前行,发髻上仅簪一支素银簪子,面容温婉,眼神却透着沉静与坚毅,她便是负责遵化地方治理的楚嫣然。

自清军后撤、幽燕局势稳定后,吴三桂便将地方治理的重任托付给了楚嫣然。彼时的遵化,历经战火洗礼,田地荒芜,流民遍地,市井萧条,百废待兴。楚嫣然临危受命,没有丝毫退缩,她深知,稳固的后方是军队抗清的根本,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凝聚起对抗外敌的力量。

“楚大人,您又来了!”一位正在耕地的老农看到楚嫣然,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打招呼。他脸上布满皱纹,却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托您的福,今年的麦苗长得旺,秋收肯定是个好年成!”

楚嫣然微微一笑,走到田边,蹲下身子轻抚嫩绿的麦苗,语气温和:“张老伯,这都是大家辛勤劳作的结果。后续的灌溉还要跟上,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去县衙找我。”

这位张老伯,便是楚嫣然招抚的流民之一。半年前,他带着家人流离失所,一路乞讨来到遵化,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是楚嫣然派人将他们安置在临时搭建的棚屋内,发放粮食和衣物,又分给他们开垦的荒地、种子和农具,还减免了三年的赋税,让他们得以安家落户。

“有楚大人在,我们啥困难都不怕!”张老伯黝黑的脸上露出淳朴的笑容,“您不仅给我们分地,还请老农教我们种地,兴修水渠,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盼头了!”

张老伯的话,道出了所有流民的心声。为了尽快恢复农业生产,楚嫣然推行了一系列务实的举措。她首先下令在城乡各地设立“流民安置点”,为流离失所的百姓提供临时住所、食物和医疗救助,仅三个月便安置流民数千人。随后,她组织人手对城中废弃的房屋进行修缮,对郊外荒芜的田地进行丈量划分,按照“按户分田”的原则,将土地分配给流民和无地农户,鼓励他们开垦耕种。

为了解决农户耕作技术落后、产量低下的问题,楚嫣然特意派人从周边州县请来十位经验丰富的老农,组成“农耕指导队”,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向农户传授耕作技巧、育种方法和病虫害防治知识。她还积极推广从江南引进的新式农具,如曲辕犁、龙骨水车等,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更重要的是,楚嫣然深知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遵化周边河流众多,但因年久失修,水利设施大多损坏,每逢雨季便容易积水成涝,旱季则灌溉无源。她亲自勘察地形,制定水利修缮计划,募集民力,历时两个月,修复了三条主要灌溉水渠,新建了两座蓄水堤坝,有效解决了农田灌溉问题。如今,遵化郊外的农田,再也不用担心旱涝灾害,庄稼长势喜人。

短短半年时间,遵化的农业生产便恢复到了战前水平。昔日荒芜的田地变得郁郁葱葱,金色的麦浪随风翻滚,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枝头。据县衙统计,今年的粮食产量较去年增长了近五成,不仅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还为吴军提供了近万石补充粮草,极大地缓解了军需压力。

“楚大人,这是今年的粮食上缴清单,请您过目。”县衙主簿捧着一本厚厚的账本,恭敬地递到楚嫣然面前。账本上清晰地记录着各乡各村的粮食产量和上缴数量,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楚嫣然接过账本,仔细翻阅,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好,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不过,要注意合理分配粮食,除了上缴军需和留足百姓口粮外,还要储备一部分作为救灾粮,以备不时之需。”

“属下明白!”主簿躬身应道。

除了恢复农业生产,楚嫣然还十分注重地方教化与秩序稳定。战火过后,百姓人心惶惶,社会秩序混乱,偷盗、斗殴等事件时有发生。楚嫣然认为,“治民先治心”,唯有安抚百姓情绪,提升百姓素养,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社会秩序。

她首先下令修复城中受损的学堂,将其命名为“明礼学堂”,邀请当地有名的儒生担任教师,招收适龄儿童入学读书,不仅免收学费,还为贫困学生提供笔墨纸砚和膳食补贴。一时间,城中百姓纷纷送子女入学,学堂内书声琅琅,蔚然成风。

针对社会秩序混乱的问题,楚嫣然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地方治安管理办法,加强县衙捕快的巡逻力度,严厉打击偷盗、抢劫、斗殴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她还在城中设立“调解堂”,由德高望重的乡绅和官吏担任调解员,专门调解百姓之间的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乡,大事不出县”,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楚嫣然的这些举措,赢得了遵化百姓的衷心爱戴。如今的遵化,市井繁荣,商旅不绝,百姓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街头巷尾,再也看不到流离失所的乞丐,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商贩和嬉戏的孩童;昔日破败的房屋被修缮一新,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充满了生活气息。百姓们对吴三桂的认同感大幅提升,纷纷表示愿意支持吴军抗清,不少青壮年还主动报名参军,为保卫家园贡献力量。

这一日,吴三桂亲自率领沈落雁、叶轻眉等人前往遵化巡视。看到城外丰收的田野、城中繁荣的市井和百姓脸上幸福的笑容,吴三桂不禁赞不绝口:“嫣然,没想到你短短半年便将遵化治理得如此井井有条,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本王果然没有看错你!”

楚嫣然躬身行礼,语气谦逊:“将军过誉了。这都是百姓们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各位同僚鼎力支持的功劳,属下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叶轻眉笑着补充道:“将军,楚姑娘不仅治理有方,还为商队提供了不少便利,如今遵化的商业也日益繁荣,税收大幅增长,为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吴三桂点了点头,目光中满是赞许:“嫣然,你为幽燕根据地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本王决定,正式任命你为遵化政务长官,负责幽燕地区所有州县的地方治理工作,希望你能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属下遵命!”楚嫣然郑重地躬身领命,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她知道,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未来,她将继续秉持“以民为本”的理念,用心治理地方,为吴军抗清提供坚实的后方保障。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遵化城的街道上,映照出百姓们安居乐业的身影。在楚嫣然的治理下,遵化已然成为幽燕根据地稳固的后方,为吴军对抗清军、收复失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这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也预示着幽燕根据地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