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破晓,金色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明军大营的旌旗上,“周”字龙旗在微风中舒展,驱散了一夜鏖战的阴霾。中军大帐内,烛火尚未熄灭,李明远身着玄色龙纹常服,端坐于主位之上,面容沉静,目光却带着几分凝重,正听着慕容雪禀报昨夜夜袭遇伏与柳如眉驰援的经过。
“陛下,昨夜若非柳姑娘率军及时赶到,穆将军与剩余弟兄怕是已性命难保。”慕容雪躬身禀报,语气中满是感激,“柳姑娘不仅武艺高强,且心怀大义,其麾下义军也皆是忠勇之士,昨夜突围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明远颔首点头,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心中已然有了计较。柳如眉的突然出现,虽是意外,却无疑为明军在中原的征战注入了新的变数。一个熟悉中原地形、又能凝聚义军力量的首领,对他而言,价值非凡。
“穆将军伤势如何?”李明远问道。
“回陛下,白姑娘已为穆将军诊治,箭矢已取出,虽伤势颇重,但无性命之忧,只是需要好生休养。”慕容雪答道。
李明远松了口气,穆青岚是他麾下的得力猛将,绝不能有失。他正欲开口,帐外传来亲卫的禀报:“陛下,中原义军首领柳如眉,请求觐见。”
“宣她进来。”李明远沉声道。
片刻后,柳如眉昂首阔步走入帐中。她已换下昨夜染血的青衣,换上了一身素色劲装,长发依旧高束,腰间挎着那杆虎头湛金枪,虽面带风尘,却难掩眉宇间的侠气与英挺。她走进帐中,目光直视主位上的李明远,既无谄媚之态,也无畏惧之色,对着李明远拱手行礼:“草民柳如眉,见过吴陛下。”
李明远仔细打量着她,眼前的女子,身形挺拔,眼神清亮,一举一动都透着一股江湖儿女的洒脱与刚毅,与沈落雁的沉稳睿智、穆青岚的勇猛刚烈截然不同,自有一番独特的气质。
“柳姑娘不必多礼。”李明远语气平和,“昨夜多谢姑娘出手相助,救了穆将军与我军将士,这份恩情,朕记下了。”
“陛下言重了。”柳如眉坦然道,“草民此举,并非为了邀功,只是看不惯李过残害百姓,也深知陛下率军抗清,是为了中原百姓,草民愿尽一份绵薄之力,共御外侮。”
李明远闻言,心中暗暗赞赏。他开门见山:“姑娘今日前来,想必不止是为了谢恩吧?”
柳如眉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她知道眼前这位帝王绝非等闲之辈,无需拐弯抹角。她从怀中取出一卷舆图与一封书信,双手奉上:“陛下明鉴,草民今日前来,是为归附明军。这是豫中地形详图,上面标注了大顺军的布防据点、粮草囤积地以及各处险关要隘;这封书信,则是李过与高一功的私密往来,其中提及他们克扣军饷、劫掠百姓的罪证,以及与南明军阀暗中勾结的密谋。”
亲卫将舆图与书信呈给李明远,李明远展开舆图,只见上面标注得极为详细,甚至连一些偏僻的山道、村落都清晰可见,显然是柳如眉耗费了不少心血绘制而成。再看那封书信,字迹潦草,却字字句句都揭露了大顺军残部的腐朽与不堪,若是公之于众,必然会动摇大顺军的军心。
李明远心中愈发认可柳如眉的价值,他抬眼看向柳如眉:“姑娘愿意归附,朕自然欢迎。只是不知姑娘麾下义军,共有多少人马?将士们的来历与心性,又是如何?”
不等柳如眉开口,站在一侧的沈落雁上前一步,目光平静地看向柳如眉,语气带着几分审视:“柳姑娘,明军军纪严明,凡归附者,皆需遵守军规,接受整编。不知姑娘麾下义军,是否能做到?再者,姑娘与大顺军同属义军,为何突然倒戈相向?又如何证明姑娘归附的诚意,而非李过派来的奸细?”
沈落雁的问题尖锐而直接,句句都切中要害。帐内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慕容雪等人都不由得为柳如眉捏了一把汗。
柳如眉却毫不在意,坦然迎上沈落雁的目光,朗声说道:“沈军师所言,草民自然明白。草民麾下义军,共有三千余人,大多是失地农民与爱国志士,因不堪清军与大顺军的压迫,才揭竿而起。我们虽出身草莽,却素有规矩,从不劫掠百姓,只与清军、乱军为敌。”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为何与李过反目,沈军师有所不知。李过率领的大顺军残部,早已背离了抗清的初心,他们在豫中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对其恨之入骨。草民曾多次劝说李过约束军纪,联合抗清,却被他斥为多管闲事,甚至欲对草民的义军动手。草民早已对其失望透顶,绝非一时冲动。”
“至于诚意,”柳如眉指了指桌上的舆图与书信,“这便是草民的诚意。草民愿将麾下三千义军,尽数交由陛下整编,所有将士皆遵守明军军纪,若有违反,任凭陛下处置。草民也愿率军作为先锋,攻打郾城,亲手讨伐李过,以证清白!”
她的话语掷地有声,眼神坚定,看不出丝毫虚假。帐内众人闻言,都不由得暗暗点头。
沈落雁仍未完全放心,又问道:“姑娘既与大顺军有隙,为何不早寻明主,反而等到今日才归附陛下?”
柳如眉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草民并非不愿归附,只是南明腐败,军阀割据,草民不屑与之为伍;清军残暴,草民更是深恶痛绝。直到近日,听闻陛下率军南下,严明军纪,善待百姓,所到之处,百姓无不拥戴,草民才看到了希望。昨夜驰援穆将军,亲眼见到明军将士奋勇杀敌,却不扰百姓,更坚定了草民归附的决心。”
李明远听着柳如眉的话,心中已然有了决断。他站起身,走到柳如眉面前,沉声道:“柳姑娘心怀天下,侠肝义胆,又对中原局势了如指掌,朕深信姑娘的诚意。既然姑娘愿意归附,朕便接纳你与麾下义军。”
柳如眉闻言,心中大喜,正要拜谢,却被李明远抬手拦住。
“朕任命你为‘平寇将军’,负责义军的整编与山地作战指挥。”李明远语气郑重,“你的义军,将改编为‘忠义营’,归你统领,但需接受明军的统一调度与军纪约束。你可愿意?”
柳如眉眼中闪过一丝激动,她万万没想到,李明远竟会如此信任她,不仅接纳义军,还给予她如此高的职位与兵权。她立刻单膝跪地,双手抱拳,高声道:“草民柳如眉,谢陛下信任!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好好整编义军,严格遵守军纪,率忠义营奋勇杀敌,驱逐鞑虏,保境安民,若有二心,天诛地灭!”
“起来吧。”李明远扶起柳如眉,语气温和,“朕相信你。中原之地,地形复杂,大顺军又擅长山地作战,日后少不了要倚重姑娘。”
“臣定效犬马之劳!”柳如眉站起身,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斗志。
沈落雁见李明远已然决定,便上前说道:“柳将军,既然已归附明军,日后便是自己人。关于义军的整编,以及后续的作战计划,还需你我详细商议。”
“固所愿也,不敢请耳。”柳如眉拱手道,她知道沈落雁是明军的首席谋士,智谋过人,能与她商议,对后续的征战大有裨益。
李明远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此甚好。落雁,你与柳将军仔细商议整编事宜与作战策略,务必尽快拿出方案。慕容雪,你去告知穆将军柳姑娘归附的消息,让她安心养伤。”
“遵旨!”众人齐声领命。
柳如眉随着沈落雁走出中军大帐,心中依旧激动不已。她抬头望向天空,阳光正好,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她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不再是孤军奋战,她有了强大的后盾,有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距离驱逐鞑虏、还百姓太平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中军大帐内,李明远独自一人站在舆图前,目光落在豫中地区。柳如眉的归附,无疑是意外之喜,不仅为他增添了一支生力军,更让他对大顺军的情况了如指掌,为后续攻克郾城、平定豫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他也清楚,义军的整编并非易事,草莽出身的将士,能否适应明军的严明军纪,仍是未知数。而且,柳如眉初来乍到,如何让她融入自己的核心团队,如何平衡她与穆青岚、慕容雪等老将的关系,都需要仔细考量。
不过,这些问题都难不倒他。穿越而来的他,既有现代的管理思维,又有帝王的权术谋略,他相信,只要用人得当,协调有方,定能将这些力量凝聚在一起,形成无坚不摧的战力。
李明远握紧了拳头,眼神坚定。中原之战,才刚刚开始,李过的大顺军残部,不过是他逐鹿中原的第一个障碍。接下来,还有南明军阀、清军主力,以及无数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但他无所畏惧,因为他身后,有忠诚的将士,有睿智的红颜,更有天下百姓的期盼。
他相信,只要他坚守初心,励精图治,定能逆天改命,重塑华夏历史,开创一个属于他的盛世王朝。
帐外,阳光普照,明军大营内一片繁忙景象,将士们各司其职,整军备战,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昂扬的斗志。一场新的风暴,正在豫中大地悄然酝酿,而柳如眉的悄然,无疑为这场风暴,增添了新的力量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