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侯门重生之傲娇灰姑娘的打脸逆袭 > 第125章 旧账重提,真相初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5章 旧账重提,真相初现

第125章 旧账重提,真相初现

沈清棠与顾景珩一同踏入赵尚书府邸时,已是辰时初刻。

天色尚早,赵府门前却已有不少官员等候召见,皆是六部要员。

二人换了一身低调衣衫,混在人群之中并不显眼,但那股冷冽从容的气度,却令守门小吏多看了两眼。

“我先去书房候着。”顾景珩低声说,“你进来后切莫急躁,赵尚书为人谨慎,若想让他彻查此案,必须拿出足够的证据。”

沈清棠点头,将手中包裹得严实的账册又紧了紧,心中思绪万千。

这本账册,是她从侯府暗室中取回的原稿,再亲手誊写一遍,并标注出其中可疑之处。

每一笔交易、每一份货单,都经过她反复推敲,最终锁定兵部尚书王承业——他不仅私通北狄商队,更掌控着通往北境的秘密地图!

赵尚书书房内,檀香袅袅,烛火微明。

老者端坐案前,一袭蟒袍下摆绣着金线祥云,目光如炬地扫过沈清棠手中的账册,眉头越皱越深。

“你说这账册是从侯府旧档中找到的?”赵尚书沉声问道。

“正是。”沈清棠毫不迟疑道,“王承业与北狄商队往来密切,且曾多次调用兵部印鉴签署秘密交易文书。我怀疑……他早已图谋不轨。”

赵尚书缓缓翻动账页,脸色越发凝重。

忽然,他停在一栏账目上,手指微微收紧:“这枚印章……不是普通商人能仿造的,是兵部专用印鉴!”

沈清棠心头一震,果然如此!

“大人,”她语气坚定,“若您信得过,可派人前往刑部比对文书真伪。若是属实,便可启动彻查。”

赵尚书沉默片刻,终是重重合上账册,抬眸看向沈清棠,眼中多了一分赞许。

“你一个侯府嫡女,竟能察觉此等机密之事,倒是有胆有识。”

“我只是想查明真相。”沈清棠神色淡然,“况且,此事若真牵涉到北狄,便不只是兵部的事,更是朝廷社稷的大事。”

赵尚书轻轻颔首,唤来心腹幕僚:“将这账册送往刑部核对,务必确认是否为兵部文书。”

幕僚领命而去,书房内一时寂静无声。

良久,赵尚书忽然开口:“五年前,也曾有一桩旧案与此类似。当时有人举报兵部有人私通北狄,但因证据不足,最后不了了之。”

沈清棠眼神一亮,脱口而出:“或许……那次就是王承业所为!”

赵尚书目光一沉,缓缓点头:“极有可能。若真是他,那此人之心机,恐怕比想象中更深。”

顾景珩始终静立一旁,此刻终于开口:“若要彻查此案,光靠这些账册恐怕不够。王承业位高权重,背后势力庞大,若无更强有力的证人或物证,难以动摇其根基。”

赵尚书沉吟半晌,缓缓道:“你们说得不错。若想扳倒王承业,还需更多铁证。”

沈清棠垂眸思索,忽而想到一事。

“赵大人,”她抬头望向赵尚书,“五年前那桩旧案,是否有御史负责调查?”

赵尚书微微一顿,似有所思。

“确有一位御史曾参与调查,名叫柳元章。可惜……此案未结,他就被调离京城,如今已告老还乡。”

沈清棠心中一动,正欲追问,门外忽然传来脚步声。

“老爷,柳家小姐求见。”一名仆妇轻声道。

赵尚书一愣,随即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倒是巧了。”

话音刚落,一道纤影步入书房。

只见一位身着鹅黄罗裙的少女款步而来,眉眼温婉,气质娴雅,手中执一把团扇,步伐轻盈却不失端庄。

“赵伯父安好。”少女行礼道。

赵尚书含笑点头:“如意啊,今日怎么来了?”

“听闻赵伯父近日身体不适,特来探望。”她语气温柔,转而又看向沈清棠与顾景珩,笑意浅浅,“这二位是……”

“这位是侯府沈清棠姑娘,这是她的随行医官顾神医。”赵尚书介绍道。

柳如意目光在沈清棠身上停留片刻,

“原来你便是沈清棠。”她轻声道,“我常听母亲提起苏夫人当年绣艺超群,想必你的手艺也不差吧?”

沈清棠微微一笑:“略通一二。”

柳如意闻言,眼中光芒闪动:“我正巧最近寻不到称心如意的绣品,不如改日去你府上瞧瞧?”

沈清棠心头一动,顺势应下:“欢迎之至。”

赵尚书看着两人交谈,脸上浮现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

待柳如意离开后,他才低声道:“柳家小姐,乃京中贵妇圈最得势之人之一,她父亲虽已致仕,但她母族仍有不少人脉。”

沈清棠与顾景珩对视一眼,皆看出彼此眼中的深意。

——柳如意,或许可以成为他们撬开此案的关键人物。

“今日之事,就到此为止。”赵尚书站起身,语气郑重,“我会让刑部彻查账册真伪。至于那位柳御史……若有机会,不妨亲自走一趟。”

沈清棠点头,心中已有计较。

走出赵府大门时,晨曦初照,阳光洒在青石板路上,映出一片金色。

她望着前方街道尽头,眼神坚定如初。

这场棋局,才刚刚开始。第126章 柳如意相助,舆论发酵

晨光洒落在沈清棠的肩头,映出她眉眼间的一抹坚定。

从赵尚书府中出来后,她与顾景珩并未直接回侯府,而是绕道去了柳如意的宅邸。

柳如意果真如赵尚书所言,人脉通达、手腕高明。

在得知沈清棠的来意后,她微微一笑,并未多问,只轻声道:“我父亲虽已退隐多年,但他曾是御史台的老臣,有些旧人旧事,或许能帮上忙。”

几日后,一封密信由柳家暗卫送至沈清棠手中。

信中提及,当年那桩旧案虽被强行压下,但那位被调离的御史柳元章,却在临行前将一部分残存记录悄悄转交给了女儿保管——为防万一。

“这是我父亲当年留下的手札。”一位温婉女子在柳如意安排下悄然登门,她名唤柳若晴,正是柳元章之女。

沈清棠接过那本泛黄的手札,心跳微快。

翻开一看,果然记载了王承业当年与北狄商人往来的蛛丝马迹,虽因年代久远略显模糊,但依旧可见其惊心动魄之处。

“我父亲曾怀疑王承业,但被上头严厉警告不得深究。”柳若晴低声说道,“他因此郁结于心,才辞官归乡。”

沈清棠合上手札,眼神愈发清明。

这不仅是旧案重提,更是一把刺向王承业心脏的利刃。

与此同时,京城绣庄风波愈演愈烈。

李知府查封苏氏绣庄一事,在百姓间引发轩然大波。

一来,苏芷兰生前绣艺超群,广受贵妇喜爱;二来,此事背后牵涉到侯府嫡女遭继母欺凌、母亲冤死等悲惨往事,引得无数人为之唏嘘。

更有不少曾在绣庄定制过绣品的夫人小姐纷纷发声,指责李知府执法不公,要求彻查真相。

街头巷尾,皆有人议论纷纷,连茶馆酒楼的小说先生也开始讲起了这位“寒门嫡女”的悲情往事。

沈清棠趁势而动,命老陈头带人将部分绣品重新整理,亲自设计了一批新品投放市面。

她不仅恢复了苏家绣庄的生意,还在绣品上巧妙融入了一些关于旧账疑点的图案与文字,令世人更加关注此案背后的真相。

赵尚书见民声鼎沸,朝野震动,顺势将账册比对结果呈报皇帝,奏请彻查兵部账目,以正纲纪。

朝堂之上,百官哗然。

王承业虽极力否认,但在铁证面前,脸色已是阴沉至极。

夜色沉沉,王承业府邸内灯火幽幽,气氛凝重。

书房之中,王承业紧握手中折扇,目光阴冷如刀。

“谁走漏了风声?!”他低吼一声,吓得一旁心腹跪地不敢抬头。

“属下已经查明,是柳家那个丫头……还有沈清棠和顾景珩联手所为。”一名黑衣男子低声禀报,“他们在赵尚书那里递了状纸,还找到了柳元章的女儿。”

王承业面色一沉,

“立刻去取那些账册,一个字都不能留下!”

话音刚落,几名黑衣人便悄然退下,消失在夜色中。

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早已被顾景珩安插的眼线尽收眼底。

当夜,沈清棠接到密报,神色骤变。

“王承业要销毁罪证。”她低声说道,语气平静却带着决绝,“该收网了。”

她缓缓站起身,望向窗外沉沉夜色,眼中寒光一闪。

“这一局,我们不能输。”

此时,城南一处偏僻仓库中,火光乍现,浓烟滚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