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流言再起,绣衣司门前风雨骤
绣衣司门前,晨曦初露,却已是一片喧嚣。
鼓声震耳欲聋,惊得街坊四邻纷纷探头张望。
白芷一踏入议事厅,便将手中折子重重往案几上一放,脸色铁青:“小姐,城南茶楼又有人散布‘沈小姐勾结北境’的传言,且有画像张贴街头!”
屋内众人闻言皆是一震。
沈清棠正翻阅着昨日收来的民间供词,闻言缓缓合上册子,指尖轻敲着案几边缘,面色未变,只是眼中寒光一闪而过。
她抬起头,看向白芷,语气平静如水:“他们倒是死不悔改。”
说罢,她接过白芷递来的画像,展开一看,眉心微蹙。
画中女子身着素色长裙,发髻微乱,神情凄楚,眉眼间赫然与她前世被陷害时极为相似。
那一次,她因“私通管家”之名被赶出侯府,最终冻饿而亡。
如今这画像,分明是有人刻意为之,借旧事再掀波澜。
“手段还是这么低劣。”她嗤笑一声,语气冷淡,“但这次,我不会让他们轻易得逞。”
顾景珩此时已站在她身后,看着画像也眉头紧皱:“这不是一般的流言,背后必有主谋,而且……意图更狠。”
沈清棠点头:“画像流传越广,流言传得越盛,最后就会从‘传言’变成‘证据’。”
她放下画像,站起身来,目光沉静如水:“我们去一趟城南。”
城南茶楼,人声鼎沸,小六正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眉飞色舞地讲着故事。
“诸位不知啊,前日我亲眼瞧见那位沈小姐,竟与北境密使在暗巷里低声密谈,神神秘秘的,怕是有大动作!”
他一边说着,还一边比划,引得周围听众频频点头,议论纷纷。
“哎呀,怪不得前些日子绣衣司捣毁翠云楼,原来是早有预谋啊!”
“可不是嘛,一个小小侯府嫡女,哪来的本事?定是背后有人撑腰。”
人群之中,一身灰衣、头戴斗笠的男子默默站着,面无表情,身形却隐隐透出几分熟悉的味道。
沈清棠与顾景珩早已换上便装,混入人群中。
顾景珩目光一扫,低声对沈清棠道:“那人像是杜少卿身边的心腹。”
沈清棠冷笑:“看来,这次又是杜家的手笔。”
她不动声色地退出茶楼,转身朝绣衣司方向走去,边走边道:“小六的背后若真是杜家,那这谣言背后恐怕牵涉到更多势力。”
回到绣衣司后不久,白芷便带着探员回禀:“小姐,查到了,小六这几日频繁出入杜府偏院,正是沈梦瑶被秘密安置之所。”
沈清棠听到这个名字,神色微微一滞,随即恢复如常。
“沈梦瑶?”她唇角扬起一抹讥讽笑意,“原来他们是想借昔日仇人之手,毁我名声。”
顾景珩轻声道:“你猜到他们会用谁了?”
“她恨我,恨不得我死。”沈清棠淡淡开口,“可她也最了解我,知道哪些伤疤最容易被人揭开。”
她顿了顿,眼中浮现出一丝晦涩的情绪:“可惜,她忘了,我也记得那些伤口是如何留下的。”
回忆悄然浮现。
前世,她尚在侯府,沈梦瑶曾伪造她的笔迹,写了一封密信,内容竟是勾结北境、图谋不轨。
那封信落入侯爷手中,成了她被逐出侯府的导火索之一。
那一夜,她跪在雪地里,无人问津,直至被逐出门墙,最终冻死街头。
沈清棠闭了闭眼,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重新睁开眼时,眸中已是清明一片。
她嘴角微微扬起,声音低而坚定:“既然如此……那就看看,是谁先一步被揭穿。”
屋外风声渐急,天边残云掠过,似要压城而来。
绣衣司门前,鼓声未息,风波才刚开始。第265章续
沈清棠指尖轻轻摩挲着画像边缘,目光沉静如水。
前世那一封“通敌密信”,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今,那熟悉的笔迹、相似的内容,仿佛又要将她推向深渊。
但她已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沈清棠。
她缓缓抬头,看向顾景珩,眼中寒意渐浓:“既然他们想翻旧账,那就让他们翻个彻底。”
顾景珩看着她,眼神柔和却坚定:“你想怎么做?”
沈清棠微微一笑,唇角扬起一道弧度,冷冽中带着几分算计后的从容:“既然杜家和沈梦瑶联手,那便请君入瓮。”
说罢,她唤来白芷与柳七娘,低声交代数句。
片刻后,一纸消息悄然传开——侯府嫡女沈清棠将于三日后在苏绣庄举办“忠义绣品拍卖会”,展出历代忠臣画像及忠义事迹绣品,所得银两全数捐赠军需。
这消息如风般席卷京城,引得众人纷纷议论。
有人称赞沈小姐心怀家国,也有人暗中冷笑,以为这是她转移流言的拙劣手段。
但没人知道,这不过是一场精心布置的诱饵。
“他们会来的。”沈清棠站在绣衣司窗前,望着远处天际残云,语气淡然,“杜少卿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顾景珩站在她身后,静静地看着她的背影,轻声道:“你想让他们亲眼看见自己的失败?”
“正是。”她转身面对他,眸光坚定,“我不会再让任何人,用过去伤我分毫。”
夜色渐深,杜府偏院内,烛火微摇。
沈梦瑶跪在地上,脸上泪痕未干,声音哽咽:“杜公子……我真的只是被逼的,我也不想再牵扯进去……”
杜少卿立于窗前,手中握着一封尚未送出的匿名信,嘴角勾起一抹讥讽笑意:“你以为你现在还有退路吗?你若想活命,就继续演下去。”
他转头看她,目光阴冷:“绣品拍卖会上,会有东西让你‘意外’发现。记住,你的命,就在那封信里。”
沈梦瑶浑身一颤,泪水滑落,却只能点头。
窗外风声猎猎,绣衣司门前鼓声未息,而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
——(悬念过渡)
绣品预览的消息传来时,苏绣庄外早已排满百姓,人群熙攘,议论纷纷。
而在众多绣品之中,一幅名为《忠义图卷》的巨作格外引人注目。
画卷之上,历代忠臣形象栩栩如生,而其中一段描绘的事件时间线与关键细节,竟与近年来朝堂上一起未结贪腐案高度重合……
但这,已是下一章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