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 第99章 全民皆兵!地雷生产动员令!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章 全民皆兵!地雷生产动员令!

山洞里的空气,因为林川兑换的新技术而变得炙热。

但真正的火焰,却在整个根据地熊熊燃烧起来。

陈更的动作快得惊人。

一道以“三八六旅旅部”和“独立技术装备研究所”联合署名的“全民战争紧急动员令”,如同一阵狂风,席卷了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

旅部直属的宣传队,政工干部,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全部下沉到了村镇。

他们没有说太多大道理,只是把最朴素,最血淋淋的现实摆在了所有乡亲们的面前。

“乡亲们,鬼子要来了!”

“不是一个小队,不是一个中队,是五万!五万装备到牙齿的鬼子!”

“他们这次来,不是为了抢粮,不是为了抓人,他们是要把我们这片山,我们脚下这块地,彻底从地图上抹掉!”

“他们管这个叫‘拔根’!”

“要把我们八路军的根拔了,也要把我们老百姓的根拔了!”

“我们能退吗?”

“不能!”

“我们身后,就是家!就是祖宗的坟地!就是我们的婆娘和娃!”

“退了,就什么都没了!”

没有慷慨激昂的口号,只有最直白,最能戳进人心窝子的话。

根据地的百姓们,经历了太多鬼子的残暴。

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拔根”这两个字背后,是怎样的血海深仇。

一时间,群情激愤。

“狗日的小鬼子!跟他们拼了!”

“陈旅长,林所长,你们说咋干,我们就咋干!”

“要人给人,要命给命!”

民心,彻底被点燃了。

就在这股冲天的怒火之上,陈更和林川顺势推出了他们的核心计划——人民地雷战。

研究所的山谷前,临时搭建起了一个巨大的露天会场。

数千名从各个村庄选出来的代表,有民兵队长,有村长,有手巧的妇女,甚至还有一些半大的孩子,黑压压地站满了整个山坡。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会场中央的台子上。

林川站在台前,他身后,摆着十几个奇形怪状的铁疙瘩。

“乡亲们,同志们!”

林川的声音通过一个简易的铁皮喇叭传遍全场。

“鬼子有大炮,有坦克,我们没有。”

“但我们有这个!”

他弯腰拿起一个最简单的铁壳压发雷。

“这玩意儿,叫地雷。”

“它没有多复杂,就是一个铁壳子,一根弹簧,一根撞针,再加点咱们自己造的炸药。”

“它的用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埋在地下,等鬼子踩上来!”

“轰!”

林川用嘴模仿着爆炸声。

“炸不死他,也能把他腿给炸断!让他这辈子都当不成兵,打不了中国人!”

台下,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那个黑乎乎的铁疙瘩,眼神里有好奇,有害怕,但更多的是一种新奇的兴奋。

“乡亲们可能会问,这东西,我们能造吗?”

林川笑了。

“能!不但能,而且很简单!”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拆解那个地雷。

“大家看,这个铁壳子,咱们炮架车间能成批量地铸造出来,就像做饭用的铁锅一样简单。”

“这个弹簧和撞针,咱们枪械车间的师傅们能做。”

“最关键的炸药,咱们的炸药工坊也在日夜不停地生产。”

“你们要做的,比这个更简单!”

他拿起一个空的地雷壳,和一个装着零件的布袋。

“你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零件,像这样,一个一个装进去!”

林川的动作不快,每一个步骤都讲得清清楚楚。

先放撞针,再放弹簧,盖上压盘,拧上保险销。

“学会了没有?”

“学会了!”台下响起稀稀拉拉但却充满信心的回答。

“好!这只是第一种,最笨的一种!”

林川又拿起了拉发雷。

“这个,就是把压盘换成了个小铁环,我们用一根细线拴住它,挂在路边的小树上。鬼子走路不长眼,一绊……”

“轰!”

“还有这个!”

他指向那个结构最复杂的跳雷。

“这个叫‘跳雷’!鬼子踩上去,它不会马上炸。它会先‘嗖’地一下蹦到半空中,差不多到鬼子胸口那么高,然后再炸开!”

“里面装的不是炸药,是几百个钢珠子,铁钉子!一炸就是一大片!”

嘶——

会场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地雷还能蹦起来打人?

这简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一个民兵队长忍不住扯着嗓子喊:“林所长!这玩意儿也太毒了吧!”

“对!就是要这么毒!”

林川的声音猛地提高。

“对付吃人的畜生,你跟他讲仁义道德吗?”

“不讲!”

“你只有比他更狠,更毒,更不把他当人看,他才会怕你!”

“我们要让每一个踏上太行山土地的鬼子,都把肠子悔青!”

“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面对的不是军队,而是四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民!”

“我们不光要造地雷,还要成立‘地雷培训班’!”

林川指向身后的周平和他的学生们。

“周顾问和他的团队,会手把手地教大家怎么组装,怎么布设。”

“学会了,就领材料回家!回到你们的村子,去教更多的乡亲!”

“男人,女人,老人,只要是还能动弹的,都要学会!”

“从今天起,我们太行山的每一座山,每一条路,每一个村庄,都要变成一个巨大的兵工厂!”

“全民皆兵!全民造雷!”

“把太-行-山,变-成-一-个-大-雷-区!”

林川的最后一句话,几乎是吼出来的。

整个会场,彻底沸腾了。

“跟小鬼子拼了!”

“我们村报名!”

“算我一个!”

那股被压抑已久的怒火,找到了一个最直接,最有效的宣泄口。

当天,“地雷培训班”正式成立。

周平和他的学生们,成了最抢手的老师。

他们被分成了几十个小组,下到各个村庄。

临时搭建的草棚里,煤油灯彻夜不熄。

一群群朴实的百姓,围在桌子前,笨拙但又无比认真地学习着如何将那些冰冷的零件,组装成致命的武器。

起初,他们还有些害怕,特别是那些妇女。

但政工干部们的工作做得很到位。

“嫂子,你别怕,你多拧一个螺丝,前线的战士就可能少流一滴血。”

“大娘,你多装一个地雷,你的儿子,你的丈夫,在战场上就多一分安全。”

“你这不是在造杀人的东西,你这是在造保护家人的‘护身符’!”

这些话,比任何大道理都管用。

恐惧,慢慢变成了专注。

专注,又变成了熟练。

整个根据地的生产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再是研究所的工人们集中生产,而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分布式的生产网络。

研究所负责生产最核心、最复杂的零部件和炸药。

然后像分发米面一样,将这些“半成品”分发到每一个村庄。

村民们则在自己的家里,在田间地头,在村口的榕树下,完成最后的组装。

一个完整的地雷,就这样诞生了。

它可能外壳粗糙,甚至有点歪歪扭扭。

但它里面的每一个零件,都凝聚着国仇家恨,都浸透着保家卫国的决心。

陈更站在旅部的山头上,看着山下一个个村庄亮起的灯火,看着一辆辆独轮车吱吱呀呀地将原料运进去,又将一箱箱成品运出来,送往预设的雷区。

他感觉自己的血液都在燃烧。

这就是人民战争!

这就是林川那个小子,给他描绘的,最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传我命令!”

陈更对着身边的参谋沉声说道。

“命令后勤部,把我们所有的库存,能吃的,能喝的,都给我拿出来!”

“让乡亲们吃饱饭!只有吃饱了,才有力气造雷,才有力气打鬼子!”

“是!”

夜色下,第一批刚刚组装完成,还带着乡亲们手掌温度的“铁西瓜”,被民兵们小心翼翼地抬了出来。

它们没有编号,没有铭牌,只有一个个朴素的名字。

“李家村造。”

“王家铺子。”

“赵寡妇合作社。”

这些黑黝黝的铁疙瘩,即将被埋进太行山的土地里,静静等待着它们的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