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抗战:我手搓迫击炮,震惊李云龙 > 第131章 炮不够!林所长又有新招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1章 炮不够!林所长又有新招了!

“一天时间?惊喜?”

李云龙瞪着一双牛眼,满脸都写着不信。

“林老弟,你不是在跟老哥我开玩笑吧?这造大炮,跟做饭不一样,那是一堆铁疙瘩,一天时间,你能把它变成炮?”

“李云龙,我倒是相信林川,你忘了林川同志给我们带来的惊喜,还少吗?”

陈更倒是对林川充满信心,他拍了拍李云龙的肩膀,“我们就等着看好戏。”

“好!那我就等一天!”李云龙一咬牙,“要是明天我看不到更多的炮,我就带着人去抢鬼子的炮支!”

会议结束,陈更和李云龙立刻去着手准备人员的调配和外围的警戒工作。

指挥部里,只剩下林川一个人。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上面犬牙交错的敌我态势,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中野英光的“焦土政策”,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他的心上。

那背后,是无数被焚毁的村庄,是无数流离失所的百姓。

必须快!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游猎炮兵”这把尖刀,变成无数把,狠狠地、毫不留情地插进敌人的骨头缝里!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火炮的产能!

“系统!”

林川在心中默念。

淡蓝色的光幕,无声地在他眼前展开。

【当前账户余额:点!】

这是一笔巨款,是研究所和战士们用子弹和鲜血换来的。

林川没有丝毫犹豫,直接打开技术兑换列表,目标明确地开始搜索。

他不需要更先进的火炮,因为“一式”75毫米步兵炮已经足够优秀,生产线也已建成,推倒重来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和资源。

他要的,是能让现有生产线效率翻倍,甚至翻好几倍的“点金石”!

很快,他的目光锁定在几项关键技术上。

【火炮身管快速精锻技术(初级)】:5000贡献点。

说明:采用高频感应加热与径向锻造工艺,可将炮管毛坯的锻造时间缩短70%,同时提升金属晶粒的致密度,使炮管强度和韧性提升15%。

就是它了!

炮管,是火炮制造的灵魂,也是最耗时、技术难度最高的部件。

这项技术,直接把时间缩短七成!这意味着,原本一个月才能生产二十根炮管,现在,理论上可以生产超过六十根!

产能,直接翻三倍!

“兑换!”

【叮!消耗5000点救国贡献点,成功兑换‘火炮身管快速精锻技术(初级)’!相关图纸及工艺流程已存入!】

【当前账户余额:8850点!】

一股庞大而精妙的信息流,瞬间涌入林川的脑海。

高频感应线圈的复杂设计,径向锻锤的精密结构,自动化控制的流程图……无数构思在他的脑中自行组合、演算。

他甚至能“看”到钢坯在无形的电磁场中从内部开始均匀泛红,被四面八方的锻锤以极高的频率捶打成型。

这不是简单的锻造,这是现代精密工业的艺术!

但他没有停下。

炮管的问题解决了,还有炮架。

“一式”步兵炮的炮架结构复杂,零件众多,铸造和机加工同样耗时耗力。

林川继续在列表中搜索。

【炮架部件模块化铸造与快速焊接工艺】:3000贡献点。

说明:将复杂的炮架,分解为数个标准化的模块。采用优化的铸造模具,实现模块的快速铸造。再通过高强度电弧焊进行拼接,可大幅减少机加工量,将炮架的总装时间缩短50%。

这个也要!这简直是为根据地的工业量身定做!

“兑换!”

【叮!消耗3000点救国贡献点,成功兑换‘炮架部件模块化铸造与快速焊接工艺’!相关图纸及工艺流程已存入!】

【当前账户余额:5850点!】

又是一股信息流涌入。

林川感觉自己的大脑,就像一个高速运转的处理器,飞快地吸收、消化着这些来自未来的工业智慧。

有了这两项技术,他有信心,将“一式”步兵炮的月产量,从二十门,一举提升到五十门以上!

五十门!

这个数字,足以让陈更和李云龙当场掀桌子了!

这意味着,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能武装起超过二十支游猎炮兵小队!

到那时,整个太行山,都将成为日军炮兵和指挥官的噩梦!

林川强压住内心的激动,立刻拿起桌上的铅笔,将脑海中那些复杂的图纸和工艺流程,飞快地绘制在纸上。

他的手速快得惊人,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留下一道道清晰的痕迹。

一个个精密的零件图,一道道清晰的工艺步骤,在他的笔下,逐渐成型。

一个小时后,十几张画满全新设计和流程的图纸,已经铺满整个桌面。

林川拿起图纸,径直走向灯火通明的火炮车间。

车间里,周平和王涛,正带着一群技术员,围在刚刚组装好的第五门“一式”步兵炮旁,进行着最后的调试。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疲惫,但眼神里却有光。

看到林川走进来,周平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沙哑地说道。

“林所长,第五门炮也完成了。按照这个速度,我们一个月,最多能保证二十门的产量,这已经是把人和机器都用到极限。”

王涛也在一旁附和:“是啊所长,尤其是炮管的锻造和炮架的加工,太耗费时间,工人们三班倒,机器都快冒烟了。”

“周顾问,王涛,同志们,辛苦了。”

林川笑了笑,将手中的一沓图纸,铺在旁边的桌子上。

“从现在开始,我们换一种思路。”

“嗯?”周平和王涛都凑过来,疑惑地看向那些画得有些潦草,但线条却无比精准的图纸。

只看了一眼,两人的眼睛,就猛地瞪圆了!

“这……这是……高频感应加热?!”周平这位留德专家,一把抓起图纸,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死死盯着图纸上那个核心的线圈设计,声音都变调了,“用涡流效应直接对金属内部进行加热?天呐!这可以吗!?”

王涛则被另一张图纸吸引,他指着上面那个被分解成好几块的炮架,结结巴巴地说道:“所……所长,您把炮架给拆了?这……这用几根焊条焊起来,强度可以吗?这开一炮,不得散架了?”

林川没有过多解释,只是指着图纸上的技术参数,平静地说道:

“按照这个新的工艺,炮管的锻造时间,可以缩短百分之七十。”

“炮架的生产周期,可以缩短一半。”

“一个月,我们的目标,不是二十门。”

他伸出五根手指,在所有人的注视下,一字一顿。

“是,五十门!”

“轰!”

整个车间,仿佛被按下暂停键。

所有敲击声、打磨声、叫喊声,瞬间消失。

所有技术员,所有工人,全都呆呆地看着林川,看着他伸出的那五根手指,看着那些如同天书一般的图纸。

一个月,五十门?

这不是在造炮。

这是在变戏法!不,这是在印炮啊!

短暂的死寂后,随即暴发出山呼海啸般的狂吼和斗志。

怀疑和震惊,在林川描绘出的那个宏伟蓝图面前,被彻底碾碎,化作无穷的动力!

他们都愿意相信林川,这个总能创造奇迹的年轻人!

“干了!”周平涨红了脸,将图纸紧紧抱在怀里,仿佛那是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对着所有技术员大吼。

“都愣着干什么!研究图纸!今晚,谁也不准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