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穿过城门后,布拉格的市井气息扑面而来。

狭窄的街道两侧,木筋房的外墙上涂着胡斯派的圣杯徽记,商铺招牌上却同时挂着天主教十字架。

这种矛盾的和谐让拉斯洛眼中闪过深思。

尽管信仰分歧严重,但商贩与市民们最关心的仍是实际利益——减税、降赋、简化宗教仪式带来的实惠。

他勒住缰绳,平静的眼眸静静扫过集市上的景象。

面包铺前,主妇们一边在胸前画着十字,一边讨价还价:圣餐饼能不能用普通面粉?教堂要价太高了!

铁匠铺里,工匠们叮叮当当地打造着圣杯形状的烛台,却不忘在底座刻上小小的十字架。

“无论信仰如何...”拉斯洛唇角微扬,“能减轻负担的就是好改革。”

他注意到胡斯派的圣杯徽记明显多于天主教符号,但远未形成压倒性优势。

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他最需要的局面——两派相互制衡,反而需要第三方来仲裁。

陛下请看。切尔尼适时上前,指向广场上的人群,这些都是支持宗教改革的市民...

拉斯洛的目光掠过那些激动的面孔。年轻学徒举着捷克语圣经,商贩展示着简化的圣器,甚至还有妇女抱着孩子聆听布道。

这些场景与他记忆中的匈牙利何其相似——民众要的从来不是教义之争,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改善。

听说胡斯派允许用母语做礼拜?拉斯洛状似随意地问道。

正是!切尔尼眼睛一亮,这样普通人也能读懂上帝之言...

拉斯洛微微颔首,深邃的眼眸中却闪过深思。

他不能被表象迷惑——在布拉格这样的大城市,胡斯派确实占优势,但波西米亚广袤的乡村和城堡里,天主教的根基依然深厚。

这场改革必须如履薄冰,在刀剑上跳舞。

罗日姆贝尔克敏锐地捕捉到君王的迟疑,急忙上前:陛下,教会的传统不容轻易改变...

传统需要传承,拉斯洛温和地打断,但也要顺应时代。

他指尖轻抚过马鞍上的纹路,教宗冕下已经许可撤销赎罪券,并可开展符合教义的宗教改革。

这句话让切尔尼喜形于色,而罗日姆贝尔克则面色微变:陛下,改革需要谨慎...

谨慎与进步并不矛盾。拉斯洛优雅地抬手,示意两人安静,胡斯派的开明令人赞赏,天主派的虔诚也值得尊重。

他说话时目光扫过广场上的民众,声音清晰而沉稳:真正的信仰,应该让面包更香甜,让生活更安宁。

这个巧妙的表态让切尔尼激动地握紧拳头,而罗日姆贝尔克则勉强维持着笑容。

拉斯洛心中冷笑——他太清楚这位顽固派领袖的心思,嘴上都是虔诚,心里都是生意。

“我的宗教改革着作早已传遍波西米亚...”

拉斯洛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剑柄,“这位主教却对教宗的改革意见只字不提...”

他想起情报中提到的细节:这位主教去年光是赎罪券收入就抵得上波西米亚王室年税的三成。

而在收钱时,这位主教可从未表现出任何的迹象。

纵然现在波西米亚的王室税收大不如胡斯战争之前,现在税收的三成也堪称一个天文数字...

“初来乍到,需要立威,仅仅是远方的威慑只会让人有所顾虑而非让人感到畏惧...”拉斯洛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锐光。

作为外来势力,他本不应该这么快打破现有的权力平衡。

但远方的那位法蒂玛可不会停下她的脚步,打压顽固派,扶持改革派,这是最有效也是最快的策略。

纵然有些风险与异议,在长剑的威光下那些非议也只能暂时噤声。

至于胡斯派,显然他们更适合作为盟友——他们既有民意基础,又急需外部支持。

而拉斯洛,这位攻进罗马,更换教宗的强权国王是他们必要而唯一的选择。

波西米亚南接匈牙利,西邻德意志诸邦,东靠波兰——这些国家大多仍奉行天主教。

若是能避免邻国对自己的敌视还能享受到宗教改革的惠利那是再好不过,而眼前这位或许已经掌握罗马教廷的陛下无疑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虽说罗马的诏书上说旧教宗是自愿退位且新教宗的选拔也是通过陪审团的公正选拔,可任谁也猜得出这位进入罗马的陛下不会只是简单朝圣。

武装朝圣确实是天主教义,可那是让你夺回圣城的,不是让你攻占罗马的,更别说还带了个法兰西。

好了,今日舟车劳顿,拉斯洛优雅地抬手止住两位领袖的争辩,明日再议不迟。

切尔尼急切地上前半步:陛下,胡斯学院已准备好呈递改革方案...他灰白的胡须因激动而微微颤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圣杯徽记。

这位长老显然担心夜长梦多,生怕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罗日姆贝尔克则保持着矜持的姿态:愿陛下安歇。但他紫袍下的手指紧紧攥着权杖,透露出内心的不安。

当两人躬身告退时,拉斯洛看似随意地用两指在战马的银甲上轻叩三声。

清脆的金属声在暮色中格外清晰,切尔尼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匆忙行礼后快步离去,银链在暮色中划出其主人的焦虑与急切。

罗日姆贝尔克落在后面,诧异地望着老对手反常的举动。

他原以为切尔尼会像往常那样与自己争执几句,此刻却头也不回地消失在街角。

这个发现让主教心头升起不祥的预感。

切尔尼的马车在石板路上疾驰。他不断催促车夫加快速度,手指紧张地敲打着车窗。

回到宅邸后,他立即召来心腹密谈,烛光将两人低语的身影投在窗帘上。

与此同时,罗日姆贝尔克缓步走向圣维特大教堂。

他在圣母像前驻足良久,却罕见地没有进行晚祷。这位主教隐约感觉到,某种他无法掌控的变化正在暗流涌动。

时间流转,月上枝头,午夜三更之时切尔尼竟又独身回到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