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十二章 新政与暗流

皇城的清理和重建工作,在李薇的铁腕主持下,迅速而有序地展开。北衙禁军接管了宫防,被渗透的玄甲军残部被清洗或打散整编。宰相与六部官员们在最初的震惊与观望后,也逐渐接受了由这位以铁血和智慧证明了能力的公主殿下暂时总揽大局的现实。毕竟,国不可一日无主,而龙榻上那位气息诡异、昏迷不醒的皇帝,显然无法理政。

李薇没有入住东宫,依旧在自己的旧日宫苑处理政务,但那里已然成为了新的权力中心。她将“盐铁数据房”的模式扩大,建立了名为“枢机阁”的临时机构,由赵元安、柳司织(负责情报与部分财政)、以及几位选拔上来的干练官员组成,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分析情报、推行政策,效率远超以往臃肿的官僚体系。

新政令一道道发出:减免受波及区域的赋税,拨款抚恤死难者家属,以工代赈招募流民参与皇城重建。对于“暗星”余孽的清查也在雷厉风行地进行,借助墨文重新活跃起来的情报网和沈砺从边境传回的关于“光明道”的调查信息,又一批潜伏的官员和据点被连根拔起,朝野风气为之一肃。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首先便是关于皇帝和储君的问题。李世民眉心的银痕和那平稳得诡异的呼吸,成了所有知情人心中最大的芥蒂。御医束手无策,只能判断陛下“神魂受创,归期难料”。而皇长子李瑾殉国,其他皇子要么年幼,要么才具平庸,储位空悬,使得不少宗室和勋贵的心思活络起来。暗地里,请求李薇早日确立储君,以安国本的奏疏,开始悄然增多。

其次,是李薇自身权力的合法性问题。公主监国,亘古未有。尽管她有“魏王所托”和“陛下旧旨”作为依据,更有平定“暗星”之乱的巨大威望,但礼法规矩的桎梏依然存在。一些恪守古制的清流文官,虽然佩服她的能力,却也暗中非议,认为“牝鸡司晨,终非长久之计”。

这一日,枢机阁内,赵元安呈上一份来自江南的密报,脸色凝重。

“殿下,清查‘暗星’产业时发现,他们在江南经营多年,不仅渗透漕运、盐场,更暗中把持了多家最大的织造工坊和瓷器窑口。如今这些产业被查封,导致江南丝织、瓷器产出锐减,相关工匠、织户生计无着,已有不稳迹象。且……市面上开始流传谣言,说殿下此举乃‘与民争利’,欲效仿武周旧事,故而打压江南商贾。”

李薇看着密报,眼神冰冷。这背后,显然有残余的“暗星”势力或是对她不满的地方豪强在推波助澜。经济问题,永远是动摇统治基础的利器。

“看来,光是查封还不够。”李薇沉吟道,“将这些查封的工坊、窑口,进行评估,部分收归官营,由柳司织选派得力人手接管,参照‘洒金笺’模式进行改良经营,务必保证工匠生计和产出。另一部分,则可公开竞标,允许多实、有信誉的商人参与经营,朝廷收取定额税收并保留监管之权。我们要掌控的,不是具体的利益,而是行业的标准和方向。”

她再次运用了现代经济思维,试图将危机转化为改革的契机。

赵元安眼神一亮:“殿下此策甚妙!既可稳定民生,又可增加国库收入,更能将关键产业置于朝廷监管之下!”

就在这时,墨文也带来了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他在追查“光明道”残余势力时,发现一些偏远州县,出现了新的民间教派,名号各异,但教义中都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末日将至”、“星辰引路”等内容,煽动性极强。

“‘暗星’虽灭,但其散播的某些思想,如同瘟疫,已经开始自行变异、传播了。”墨文忧心忡忡。

李薇揉了揉眉心,感到一阵疲惫。物质的破坏可以重建,但思想的毒瘤,却难以根除。

傍晚,她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甘露殿。龙榻上的李世民依旧“安睡”着,眉心的银痕在烛光下微微闪烁。李薇像往常一样,坐在榻边,一边处理随身带来的奏章,一边下意识地运转着那微弱得几乎不存在的系统感应,汲取着那混合能量,试图促进系统修复。

这些时日,依靠这点滴的能量补充,系统核心的修复进度缓慢提升到了0.7%,虽然依旧无法主动功能,但那微弱的联系,让她感到一丝安心。

然而今夜,当她像往常一样汲取能量时,异变发生了!

那一直平静的银痕,突然光芒大盛!一股冰冷而庞大的意识,如同决堤的洪水,顺着能量连接的通道,猛地冲向李薇的脑海!

“找到你了……完美的容器……”

一个熟悉而狰狞的精神波动,在她脑中炸响!是‘星主’!他并未被完全禁锢,他的部分意识,竟然一直潜伏在李世民躯壳的银痕之中!

李薇如遭重击,眼前一黑,手中的奏章滑落在地。那股冰冷的意识疯狂地试图侵占她的识海,吞噬她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