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12章 病染椒房与风起青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病染椒房与风起青萍

第一百一十二章 病染椒房与风起青萍

太液池畔的“格物游园会”余韵未消,皇长子李昊对那精巧水车模型表现出的异乎寻常的兴趣,成了宫内宫外一则令人津津乐道的佳话,“麒麟儿”的名声愈发响亮。然而,这初露的聪慧光芒,并未能驱散笼罩在帝国上空的所有阴云,反而像风中残烛,映照出更深的暗影。

时值深秋,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长安。宫内虽炭火充足,锦帐重重,但不知是早产带来的先天不足,还是秋寒过于凛冽,刚过周岁的李昊竟染上了严重的风寒。起初只是咳嗽流涕,太医署按寻常小儿方剂诊治,不料病情急转直下,不过两三日,便转为高烧不退,喘息急促,小小的身子在襁褓中微微抽搐,脸蛋烧得通红。

太医署令与众太医轮番守候,汤药灌下去却收效甚微,一个个急得满头大汗,束手无策。林薇不顾产后体虚和太医“恐染病气”的劝阻,日夜守候在儿子榻前,握着那滚烫的小手,心如刀绞。李瑾更是罢朝数日,守在椒房殿外,面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殿内宫人行走皆屏息凝神,生怕一丝声响引来雷霆之怒。

“若是……若是那‘青霉素’能在此世……”林薇看着儿子痛苦的模样,一个疯狂的念头在她脑中闪过,随即又被深深的无力感取代。她知道,以现在的技术条件,那无异于天方夜谭。她只能依靠这个时代的医术,以及……冥冥中的运气。

“陛下,娘娘,”太医署令跪伏在地,声音颤抖,“皇子殿下此症,来势凶猛,乃邪毒内陷,灼伤肺络……寻常方剂,恐……恐难奏效。臣等商议,或可尝试以古法‘金针渡穴’,辅以犀角、羚羊角等珍稀药材清心退热,然……此法险峻,于稚龄幼儿,尤需慎之又慎……”

“险峻?”李瑾的声音沙哑,带着压抑的怒火,“难道眼睁睁看着昊儿……试!有什么法子都给我试!若需什么药材,便是倾尽国库,也要给朕找来!”

**\\* \\* \\***

就在皇长子病重、宫廷内外一片愁云惨雾之际,帝国的东方边境,一场由技术引发的、更为隐蔽的危机,正悄然发酵。

登州水师都督再次呈上密报,这一次,内容更为惊心。密报称,经过对拦截高句丽使团事件更深入的调查,以及对被击沉敌船残骸的仔细打捞分析,发现高句丽不仅仿制了唐弩,其战船所用的某种特殊桐油涂料,以及部分连接船板的铁制铆钉,其工艺和成分,竟与江南几家刚通过“大唐标准”认证不久的大型官营工坊出产的产品,极为相似!

“疑似有通过新开辟的东南海路,或伪装成新罗、倭国商船,走私出境的可能!”密报最后一句,触目惊心。

《大唐技术出口管制律令》颁布未久,核心机密或许把守严密,但这些刚刚推广开来的“标准”化产品,竟已成了高句丽窥探和模仿的对象!他们像嗅觉灵敏的猎犬,总能从帝国技术扩散的洪流中,找到并叼走那些看似普通、却蕴含关键信息的碎片。

李瑾震怒之余,更感心惊。高句丽的学习能力和渗透能力,远超他的想象。这已不是简单的边境摩擦,而是一场涉及经济、贸易、技术管控的全方位较量。

他立刻下令,由御史台、户部、工部组成联合稽查司,严查所有通往辽东、新罗、倭国方向的商路,尤其是新近获得贸易许可的东南海商,重点核查其货物中是否夹带违禁品或受管制物资。同时,密令“拂晓”加大对高句丽在沿海及内陆活动情报网的渗透,务必揪出为其提供技术和物资的内应。

**\\* \\* \\***

椒房殿内,气氛已至冰点。金针渡穴之后,李昊的高烧稍退片刻,旋即复燃,甚至更胜从前,已开始出现惊厥迹象。太医署令面色灰败,几乎绝望。

林薇伏在儿子榻边,泪水早已流干。就在她几乎要被巨大的恐惧和无力感吞噬时,指尖无意间触碰到枕边一本她常翻阅的、匠作学堂进呈的《物理奇器图说》。书中一页,描绘着一种利用酒精蒸发吸热原理制作的简易“退热器”草图。

一个念头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

“酒精……蒸发吸热……”她猛地抬起头,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光芒,“快!取最醇的烈酒来!再寻最细软的棉纱!”

在太医和宫人惊愕的目光中,林薇强撑着虚弱的身体,亲自指挥着,用棉纱蘸取烈酒,小心翼翼地、一遍遍地擦拭李昊的额头、腋下、掌心、脚心……她记不起另一个时空具体的物理降温标准,只能凭借模糊的记忆和母亲的本能,试图用这最原始的方法,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

时间在煎熬中缓慢流逝。不知过了多久,当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李昊滚烫的体温,竟真的开始缓缓下降!虽然依旧虚弱,但那要命的惊厥终于停止了。

太医署令难以置信地再次诊脉,良久,才颤声道:“陛下,娘娘……皇子殿下脉象虽弱,然那股燎原邪火……似乎……似乎退下去了!”

李瑾紧绷的身躯骤然一松,几乎站立不稳。他看向脸色苍白、却眼神明亮的林薇,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后怕与骄傲的激荡。

**\\* \\* \\***

皇长子转危为安的消息,暂时驱散了宫廷上空的阴霾。然而,联合稽查司的调查却遇到了阻力。东南海商关系盘根错节,背后多有地方豪强乃至朝中官员的影子,调查进展缓慢。而“拂晓”从高句丽传回的消息更令人不安:高句丽王近日接见了一位自称来自“西边大漠”的使者,双方密谈甚久。几乎同时,河西走廊的吐蕃边境,传来小规模摩擦升级的消息,吐蕃巡逻队似乎“无意间”越界更频繁了。

林薇听着这些汇报,靠在软枕上,轻轻拍着怀中终于安稳睡去的儿子。高句丽、吐蕃、西北潜在的突厥残部、东南错综复杂的海商利益网……这些看似分散的危机,仿佛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

技术的进步,在让帝国变得强大的同时,似乎也让它成为了更多暗处目光的焦点。这些目光的主人,有的在明处挥舞刀兵,有的在暗处窃取技术,有的则在更遥远的角落,试图编织一张更大的网。

“他们……在联动。”林薇对李瑾轻声道,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异常清醒,“有人在试图构筑一个针对大唐的,松散的包围网。”

李瑾目光幽深,望向殿外灰蒙蒙的天空。他知道,一场远比边境冲突更复杂、更漫长的博弈,已经开始了。而他和林薇,以及他们怀中这个刚刚挣脱死神魔爪的幼子,都身处这盘大棋的中央。下一步,该如何落子,才能打破这初现雏形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