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零七章 风波孕事

皇后有孕的消息,如同在平静(至少表面如此)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帝国的每一个角落。官方邸报以最庄重的辞令宣告了这一“社稷之福”,长安城内钟鼓齐鸣,百姓欢庆,仿佛这新生命的征兆能驱散所有笼罩在帝国上空的阴霾。

宫内更是精心筹备,太医署每日请脉记录被列为最高机密,尚食局严格遵照新拟定的养生食谱,连殿内的地毯都换上了更柔软防滑的西域绒毯。李瑾对林薇的呵护几乎到了小心翼翼的地步,往日里时常与她激烈讨论政事至深夜的情形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他强制要求的静养与陪伴。

然而,林薇并未安心享受这份过度保护。孕初期的反应过去后,她反而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这个孩子带来的不仅是喜悦,更是一种无形中加剧的审视与压力。她抚摸着小腹,能感受到那里面孕育的不仅是她和李瑾的爱情结晶,更是一个象征,一个未来权力的焦点。无数双眼睛,带着祝福、期待、算计,甚至恶意,都投射在她依然纤细的腰身上。

这股暗流,很快便在朝堂上显现。

一日朝会,商议完日常政务后,那位曾联名上书质疑林薇的宗室老亲王,再次颤巍巍出列,这一次,他脸上带着十足的“关切”:“陛下,皇后殿下身怀龙裔,此乃天佑大唐,万民之幸。然,皇后凤体关系国本,不宜过度操劳。老臣听闻,殿下近日仍时常批阅奏章,召见匠作学堂官员,甚至过问洛阳矿场标准推行之事……臣等忧心忡忡,恳请陛下,以龙嗣为重,劝谏皇后静心养胎,暂将那些繁琐政务,交由各部大臣处置为宜。”

他的话,立刻得到了几位守旧大臣的附和。言辞恳切,句句不离“为皇后好”、“为皇嗣计”,但潜台词却再明显不过:借此机会,将林薇隔离出权力核心,至少是暂时剥夺她对技术革新事务的直接掌控。

龙椅上的李瑾面色不变,目光却扫过下方垂首不语的几位重臣,心中冷笑。这些人,终究还是不死心。

“皇叔与诸位爱卿的关心,朕与皇后心领了。”李瑾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皇后自有分寸,太医署亦每日禀报,凤体安泰。至于政务,”他顿了顿,看向坐在珠帘后(因有孕,林薇近期听政移至帘后)的林薇,“皇后虽偶有操劳,然其所虑,皆关乎国计民生,技术革新更是帝国未来所系,岂可因孕废政?朕相信,皇后能权衡妥当。”

珠帘后,林薇清晰而平静的声音传来:“有劳皇叔挂心。本宫自有考量,断不会以儿戏视之。”她没有过多解释,但那份沉稳与自信,让老亲王后续准备的一肚子“劝谏”之言,都噎在了喉咙里。

朝堂上的试探被暂时挡回,但林薇知道,真正的风波,往往起于青萍之末。

**\\* \\* \\***

果然,数日后,洛阳方面传来不利消息。由匠作学堂和基金会派出的技术小组,在试图进入那三家联合抵制的矿场进行“协助评估”时,竟遭到了矿工和当地不明身份人员的围攻阻挠!对方并非动用兵器,而是以人多势众进行推搡、辱骂,甚至倾倒矿渣阻碍道路,声称朝廷派来的人是要“断他们生路”。技术小组人员虽有护卫,但投鼠忌器,无法强行突破,局面一时僵持不下。

消息传回,林薇震怒。这已不是简单的抵制,而是公然对抗朝廷权威!她几乎可以断定,背后必有当地豪强乃至朝中某些人的怂恿支持,他们想利用她怀孕、精力可能不济的时机,将标准推行之事搅黄。

“他们这是在试探我的底线,也是在试探陛下的决心。”林薇对李瑾说道,眼中没有丝毫孕期妇人的柔弱,只有锐利的锋芒,“若此次退让,标准推行将前功尽弃,各地观望者必群起效仿,朝廷威信扫地!”

李瑾面色阴沉:“朕即刻下旨,命洛阳都督派兵弹压,将为首闹事者缉拿……”

“不,陛下。”林薇打断他,摇了摇头,“武力弹压,正中他们下怀。他们会借此煽动舆论,说朝廷不顾矿工死活,皇后有孕仍行暴政。我们要赢,就要赢得让人无话可说。”

她沉思片刻,道:“请陛下下旨,将此三家矿场,即日起,列入‘皇商’采购黑名单,禁止一切官方乃至与官方有往来的商号,采购其出产的任何矿料。同时,公告洛阳全境,朝廷将在一个月后,于洛阳公开招标,寻找新的合格矿场合作,凡通过标准认证者,优先获得长期订单及基金会低息贷款。”

这是一招釜底抽薪。断绝其最大的财路,同时给出明确的替代方案和巨大利益导向。她要让那些被鼓动的矿工看清楚,跟着豪强闹事没有出路,跟着朝廷的“标准”走,才有肉吃。

“另外,”林薇补充道,语气带着一丝冷意,“请御史台将之前暗中收集的,关于这三家矿场偷漏税赋、瞒报矿难、克扣工钱的证据,酌情放出一些,通过民间小报文人之口,散播出去。我们要在道理和舆论上,都站住脚跟。”

李瑾看着林薇,眼中满是激赏。她即使在孕期,思维的缜密和手段的老练,也远超常人。“便依皇后所言。”

**\\* \\* \\***

就在洛阳风波按照林薇的布局逐步化解之时,北境再传急报。这一次,并非阿史那贺鲁的袭扰,而是来自营州都督府——关于高句丽的最新动向。

密报称,高句丽在察觉到大唐加强了边境封锁和对其暗中支持草原势力的警告后,非但没有收敛,反而加快了在边境线上的军事调动。他们似乎在鸭绿江一线增筑堡垒,囤积粮草,并且……有迹象显示,他们正在大量砍伐林木,建造一种不同于以往的大型船只,其形制,竟隐约与“匠作学堂”流出的一些改良海船图样有几分相似!

“他们想干什么?”李瑾盯着地图上高句丽漫长的海岸线,以及与其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陆上加强防御,海上又想搞什么名堂?难道想凭借几艘新船,就敢觊觎我大唐海疆不成?”

林薇看着情报中关于“仿制海船”的描述,心中升起一股强烈的不安。高句丽的学习和模仿能力,结合其固有的坚韧和野心,使其成为一个比阿史那贺鲁危险得多的对手。他们不仅在陆上防御,更将目光投向了海洋。如果让他们掌握了更先进的航海技术, bined with their geographical position…

她不敢再想下去。技术的阴影,已然从西北的草原,蔓延到了东北的群山,如今,更投射到了波涛万顷的海面之上。帝国的东方,那片蔚蓝色的疆域,似乎也即将迎来风雨。

而与此同时,她的小腹已微微隆起,新生命在其中一天天成长。内外的压力,未来的挑战,都与这孕育的希望交织在一起。她能否在保护好这个孩子的同时,也守护好这个由她和李瑾一手推动变革、正处在风口浪尖的帝国?来自朝堂、地方、边境乃至海洋的暗流,似乎都在等待着某个时机,等待着这位身怀六甲的皇后,露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