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巨鹰现踪与帝都暗刃
“星辰巨鹰”旗的出现,如同在南海本就汹涌的暗流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朝堂之上,刚刚因北疆稍安而略有松弛的气氛瞬间荡然无存。那面陌生的旗帜所代表的未知势力,让所有大臣都感到了深切的寒意。
“查!给朕一查到底!”李瑾的怒吼在紫宸殿内回荡,“‘拂晓’所有力量,给朕盯死南海!鸿胪寺翻遍所有番邦记载!朕要知道,这巨鹰究竟从何而来!”
帝国的情报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拂晓”的密探通过各种渠道潜入南方诸岛,甚至不惜重金收买“昆仑”内部人员。鸿胪寺的学者们则埋首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与各国使节的口述记录中,寻找着任何可能与“星辰巨鹰”相关的蛛丝马迹。
然而,对手的隐秘程度超乎想象。数日过去,竟一无所获。那面旗帜如同凭空出现,又消失在了茫茫大海的迷雾之中。
**\\* \\* \\***
就在朝廷为南海谜团焦头烂额之际,帝都长安,另一把无形的“暗刃”,悄然刺向了帝国的未来核心。
这一次,对方的攻击更加阴险,直指太子李昊那“惊世骇俗”的天赋本身。不知从何处开始,市井坊间悄然流传起一些诡异的谣言。传言称,太子殿下并非寻常聪慧,而是“宿慧天生”,乃“星宿临凡”,其种种超越年龄的言行,实非吉兆,乃“国之将兴,必有祯祥;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之象云云。
这些谣言裹挟着谶纬迷信,将李昊的天赋异禀与“妖异”、“不祥”隐隐挂钩,其用心极其恶毒。它们并未直接攻击新政或帝后,而是试图从天命、人心的层面,动摇太子地位的合法性。
谣言起初只在底层悄然传播,但很快便如同瘟疫般向上蔓延,甚至一些官员府邸内的私密谈话中,也开始出现类似的忧虑之声。
“拂晓”迅速捕捉到了这股暗流,密报直送御前。
李瑾看着密报,脸色铁青,眼中杀机毕露。他深知,这种涉及“天命”、“妖异”的流言,比任何政见之争都更加致命,一旦坐实,后果不堪设想。
“查!给朕查出源头!凡有传播者,立斩不赦!”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
然而,谣言如风,散播极易,溯源极难。“拂晓”虽抓了几个传播者,却皆是市井无赖,问不出幕后主使。
**\\* \\* \\***
压力,如同无形的枷锁,再次套在了李瑾和林薇的脖颈上。南海强敌环伺,帝都暗箭伤人,内外交困,令人窒息。
这一日,心力交瘁的李瑾来到林薇宫中,却见她正对着一幅刚刚由岭南快马送来的、绘有那种“昆仑”新式巨型弩炮的草图凝神思索。那弩炮结构精巧,利用扭力弹簧和杠杆,能将包裹油脂的巨石抛射极远,威力惊人。
“薇儿,可有发现?”李瑾疲惫地问道。
林薇抬起头,眼中带着血丝,却闪烁着锐利的光芒:“陛下,您看这弩炮的机括结构,尤其是这扭力弹簧的固定方式……其设计思路,与格物分院正在研究的几种新型弩机,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为成熟。”
李瑾心中一凛:“你的意思是?”
“臣妾不敢妄断,”林薇语气凝重,“但如此精良的武器,绝非南方岛国土着所能自行研制。这‘昆仑’背后,恐怕真有高人。那‘星辰巨鹰’……或许并非虚张声势。”
就在这时,内侍匆匆而入,呈上一份来自“拂晓”的加急密报。密报称,经过对抓获的几名“昆仑”俘虏的反复拷问,并结合一些零星线索,初步判断,那“星辰巨鹰”旗,似乎与极西之地(大致对应阿拉伯或东非区域)一个以航海和贸易闻名的古老城邦有关!该城邦信奉一种崇拜星辰与鹰的宗教,其商人足迹曾远至天竺!
极西之地!一个远比高句丽、吐蕃更加遥远和陌生的概念,骤然出现在了帝国君臣的面前!
消息得到证实,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对手的来历和实力,似乎远超之前的预估。
**\\* \\* \\***
然而,就在这内忧外患达到顶点的时刻,东宫之内,那个处于风暴中心的孩童,却展现出了一种与其年龄不符的镇定。
李昊似乎并未受到外界流言的影响,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一次,他没有摆弄沙盘,也没有绘制草图,而是拿着几块磁石和铁屑,在纸上反复试验着什么。他发现了磁石指向南北的特性,并试图理解其原理。
当林薇前来探望,隐晦地问及他是否听到宫外一些“不好的话”时,李昊抬起头,清澈的眼中带着一丝困惑:“母后,是说昊儿是‘星星下来的’那些话吗?”他歪着头想了想,忽然笑了起来,“星星那么远,怎么下得来?他们说的不对。昊儿是父皇和母后的孩子,以后要帮父皇母后管好这个大家,让所有人都能吃饱饭,有结实的房子住,不怕坏人欺负。”
他没有被那些玄之又玄的“天命”所困扰,他的关注点,始终落在最实际、最根本的问题上——生存与发展。
看着儿子那纯粹而坚定的眼神,林薇心中的阴霾仿佛被驱散了些许。她紧紧抱住李昊,低声道:“对,昊儿说得对。我们不管那些胡言乱语,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该做的事。”
帝国的未来,在这内外交困的至暗时刻,似乎依旧在那懵懂却坚定的童心中,闪烁着不屈的光芒。然而,南海的巨鹰已然展翅,帝都的暗刃依旧悬颈,下一次危机,又将从何处袭来?那极西之地的对手,究竟怀揣着怎样的目的?所有的答案,都隐藏在前方更加浓重的迷雾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