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凤算大唐:从纸贵长安到日月当空 > 第164章 西来的回音与帝都新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4章 西来的回音与帝都新潮

第一百六十四章 西来的回音与帝都新潮

永徽十年的秋天,是在一种混合着焦虑与期盼的沉默中度过的。出使“大秦”的使团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讯。鹰栖岛的战报依旧惨烈,唐军凭借着堡垒和血勇苦苦支撑,但补给线漫长而脆弱,形势不容乐观。南海的贸易在室利佛逝和阇婆的封锁下近乎停滞,帝国向外扩张的势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遏制。

朝堂之上,那股因天灾而起的、针对皇后与格物之学的暗流,虽因皇帝的强压和江南士子献书之举而稍挫,却并未消散,只是潜伏得更深,等待着下一个兴风作浪的时机。

**\\* \\* \\***

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在绝望处峰回路转。初冬的第一场雪刚刚落下,一个足以震动整个帝国的消息,由一艘伤痕累累的岭南快船送入了广州港,旋即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直送长安——

出使“大秦”的使团,回来了!

不仅回来了,他们还带回了“大秦”皇帝(拜占庭皇帝)的国书与回礼,以及数名“大秦”派遣的正式使节!更令人震惊的是,使团并非原路返回,他们竟然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更为快捷的航线!他们从“大秦”出发,没有向东返回鹰栖岛,而是向南绕过了一片巨大无比的大陆(好望角),然后借助信风一路向东,横渡了一片浩瀚无垠的全新大洋(印度洋),最终抵达了岭南!

这条新航线的发现,意味着帝国可以完全绕过阿拉伯势力控制的南海和星罗礁区域,直接与西方世界进行联系!这无疑是打破当前战略困局的惊天利器!

消息传开,紫宸殿内欢声雷动!连月以来压在君臣心头的巨石,仿佛被瞬间移开!

李瑾激动得从龙椅上站起,连声道:“好!好!天佑大唐!快!宣‘大秦’使者觐见!”

**\\* \\* \\***

“大秦”使团的到来,在长安城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西方热”。这些深目高鼻、金发碧眼的异邦人,他们华丽的服饰、奇特的礼仪、以及那些闪烁着金属光泽的甲胄和玻璃器皿,都成为了长安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

鸿胪寺内,通译官们日夜不休,试图沟通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初步的交流带来了更多令人振奋的消息:“大秦”帝国对大唐同样充满好奇与敬意,愿意与大唐建立正式的友好关系,并共同对抗那个名为“阿拉比亚”的强敌。他们甚至带来了一些大唐从未见过的作物种子,如一种名为“胡瓜”(黄瓜)和“胡荽”(香菜)的蔬菜。

更重要的是,通过“大秦”使者的描述和使团带回的海图,帝国对西方世界的认知得到了爆炸性的增长。那片曾经模糊的区域,此刻清晰地呈现出一个与大唐并立的、庞大而复杂的文明世界。

**\\* \\* \\***

然而,在这东西方首次正式接触的喜悦背后,林薇却保持着异常的冷静。她在仔细研究了“大秦”使者带来的礼物和书籍(主要是宗教和艺术方面)后,敏锐地察觉到,这个西方帝国虽然在许多方面与大唐一样辉煌,但其社会结构、思想体系乃至技术发展方向,都与东方迥然不同。

“陛下,”她对李瑾说道,“与‘大秦’结交,固然是打破困局之良策。然此邦非高句丽、吐蕃可比,其文明深厚,军力强盛。与之交往,需以平等、谨慎为要。既可借其力以制‘阿拉比亚’,亦需防其势力东渐。”

李瑾深以为然。他下令以最高国礼接待“大秦”使团,但同时指示鸿胪寺和“拂晓”,严密监控其在长安的一切活动,并加紧学习其语言,研究其国情。

**\\* \\* \\***

东西方文明的首次官方碰撞,其影响是深远而潜移默化的。长安东、西两市开始出现由“大秦”商人带来的新奇货物,虽然数量稀少,却极大地刺激了帝都的商业活力。一些善于绘画的工匠,开始尝试模仿“大秦”艺术中的人物写实风格。甚至格物分院的博士,也对“大秦”使者佩剑的锻造工艺和玻璃的透明度产生了浓厚兴趣。

一股吸纳外来文化、融合创新的新风潮,悄然在帝国的核心萌动。

而这一切,都被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太子看在眼里。李昊对“大秦”使者带来的地球仪(比大唐自制的更为精确)尤为着迷,他缠着通译,询问着上面每一个陌生地名和符号的含义,眼中闪烁着比以往更加炽烈的探索光芒。

帝国的视野,因这西来的回音,被彻底打开了。然而,所有人都明白,与一个对等文明的接触,带来的不仅是机遇,也必然伴随着竞争、摩擦乃至冲突。这条新开辟的、绕过阿拉伯势力的南方航线,能否真正成为帝国的生命线?与“大秦”的联盟,又将把帝国引向一个怎样的未来?

下一次挑战,或许将不再局限于技术或军事,而是源于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体系的碰撞与融合。帝国的航船,在驶入这片更加广阔也更加未知的海洋后,能否把握好这历史性的机遇,乘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