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29章 临危受命与“项目组”初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章 临危受命与“项目组”初建

第29章:临危受命与“项目组”初建

太后这道旨意,如同一道闪电,劈开了慈元殿内凝滞的空气,也劈中了赵祯。让他——一个毫无实权、年仅十三岁的皇帝——协助宰相吕夷简督办赈济流民?

这绝非简单的信任或考验,更像是一招极其高明的权术。成功了,功劳首推太后决策英明和吕相公执行有力,他最多得个“仁德”的虚名;失败了,或者过程中出了任何纰漏,他这个“从旁协助”的皇帝,就是现成的替罪羊,足以让太后借此进一步收紧缰绳,甚至打压他刚刚冒头的那点“不安分”。

吕夷简显然也瞬间明白了太后的用意,他深深地看了一眼御帘,然后转向赵祯,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公事公办地躬身:“老臣遵旨。赈济事急,还请陛下移步政事堂,共商细则。”

赵祯压下心中的波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退路。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接触到实质性的政务,也是他证明自己“格物”并非儿戏的机会,更是他那些隐藏在幕后的“星火”能否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关键时刻。

“有劳吕相公。”赵祯沉稳地点点头,脸上甚至带着一丝“终于能为母后分忧”的郑重。

一行人迅速移驾政事堂。时间紧迫,城外数千流民嗷嗷待哺,情绪激动,每拖延一刻,风险都在加剧。

政事堂内,气氛比慈元殿更加务实和紧张。户部、工部、开封府等相关衙门的负责官员已被紧急召来,人人脸上都写着焦虑。

吕夷简不愧是老成持重的宰相,迅速开始分派任务:“户部,立即核算太仓存粮,优先调拨陈米,即刻运往四门!工部,征调民夫,搭建粥厂棚屋,务求坚固速成!开封府,维持秩序,引导流民分区聚集,严防奸细煽动,太医局派人随行……”

他的指令清晰,考虑也算周全,是标准的危机处理流程。赵祯安静地听着,没有插话。他知道,在这些经验丰富的官僚面前,贸然指手画脚只会惹人反感。

但他并非无事可做。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对照着他之前研究的“案例”和设计的“数据框架”,寻找着现有方案中可能存在的疏漏和可以优化的细节。

当吕夷简分派完毕,众官员领命欲去时,赵祯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让所有人都停下了脚步。

“吕相公,诸位大人,”赵祯语气平和,带着商量的口吻,“朕于书局整理旧档时,曾见前朝赈济,有因粥厂分布不均,致使流民奔走争抢,践踏致死者;有因粥米过稀,难以活命,反激民变者;亦有因忽视防疫,灾后大疫,死者枕藉者。此次事急,可否请各位大人,在执行时,额外留意几点?”

吕夷简目光微动:“陛下请讲。”

“第一,粥厂设立,需考虑流民聚集区域,尽量均衡,避免过度拥挤。所施之粥,须立筷不倒(浓度标准),并公示于众,接受监督。”

“第二,请太医局不仅救治冲突伤者,更需提前预备防疫草药,于粥厂左近设置简易溷藩(厕所),并派人宣讲卫生须知,防止疫病发生。”

“第三,”赵祯看向开封府的官员,“流民之中,必有老弱妇孺,可否请府衙派员稍加区分,使其优先得食,或设专处安置,以免被壮丁冲挤?”

“第四,请户部大人,在调拨粮食时,能否……能否大致记录每日各粥厂消耗米粮数目?以便……以便日后核销,也好做到心中有数。”

他提出的这几点,都是基于历史教训和他现代知识总结出的关键细节,既具体又务实,没有空泛的大道理。尤其是要求记录粮食消耗数据,更是直指以往赈济中常见的糊涂账问题。

几位官员闻言,脸上都露出些许惊讶。他们没想到这位年轻皇帝,竟能想到如此细致且切中要害的环节。吕夷简深深地看了赵祯一眼,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陛下所虑周详,就按陛下说的办。诸位,执行去吧!”

众官员这才匆匆领命而去。

政事堂内,只剩下吕夷简和赵祯,以及几位堂吏。

赵祯知道,这只是第一步。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必然还会有各种预料不到的问题。他必须有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能够及时反馈信息,以便调整策略。

他转向吕夷简,诚恳地说道:“吕相公,赈济千头万绪,朕年轻识浅,于此等实务更是陌生。朕想……可否让朕身边几个略通文墨、腿脚勤快的内侍,往来于各粥厂与政事堂之间,传递消息?也方便朕……及时了解情况,向相公请教。”

他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姿态放得极低。吕夷简没有理由反对,而且让皇帝的人参与信息传递,某种程度上也是将皇帝拉上了同一条船,风险共担。他点了点头:“可。陛下安排便是。”

得到允准,赵祯心中一定。他立刻找来陈忠和,低声吩咐:“让双喜挑选三五个绝对可靠、机灵腿快的小黄门,立刻换上便服,分派到四个方向的粥厂去。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看,仔细地看!看粥厂搭建是否顺利,看施粥过程是否有序,看流民情绪如何,看有无异常情况……然后将所见所闻,原原本本,速报于你,你再报于朕!记住,只看,不说,不管,不干涉!”

这是赵祯的“星火”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承担实际任务。虽然只是最基础的信息收集员,但意义重大。他要用自己的信息渠道,来核实和补充官僚体系上报的信息,确保自己能掌握最真实的动态。而此刻,城外流民的命运,朝堂的风向,乃至他自身的安危,都系于这仓促搭建起来的、稚嫩的“项目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