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46章 太后的抱怨与“算账”的机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6章 太后的抱怨与“算账”的机会

第46章:太后的抱怨与“算账”的机会

太后那看似随口的抱怨,像一道微光,骤然照亮了赵祯脑海中那片被迷雾笼罩的区域。包拯缺人手,缺的还是“算账的书吏”,并且被人使绊子调派不灵!而太后,不仅知道,还带着一丝无奈和抱怨在他面前提了起来!

这绝不可能是无心之言!到了太后这个位置,每一句流露出来的话语,尤其是关乎朝政和人事的,都必然经过深思熟虑。她为什么要对他说这些?

赵祯的心脏猛地跳动起来,血液似乎都加快了流速。他迅速分析着太后的意图。

第一种可能,是纯粹的抱怨和试探。太后或许也对京西案的阻力感到不满和疲惫,想看看他这个皇帝有没有什么想法,或者仅仅是发泄一下情绪。

第二种可能,则更加大胆——这或许是一个极其隐晦的暗示,甚至是……一个许可!太后在暗示他,包拯需要帮助,尤其是在“算账”这个环节,而朝廷正常的渠道似乎被人为阻塞了。她不能明着支持包拯去对抗那股强大的阻力,但她可以默许,甚至期待有人能打破这个僵局。而赵祯,这个近期表现出对“数据”、“算账”颇有“研究”的皇帝,是否就是她眼中那个可能打破僵局的人选?

这个想法让赵祯感到一阵战栗般的兴奋。如果他的猜测是对的,那么这就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一个能够绕过吕夷简及其党羽设置的障碍,直接向包拯提供关键支援,并借此更深地介入此案的机会!

但风险同样巨大。如果他理解错了太后的意思,贸然行动,那就是干涉朝政,僭越职权,正好给了吕夷简等人攻击他的口实。而且,如何帮助?派谁去?怎么才能确保消息和援助能安全送达包拯手中,而不被中途截获?

机会与风险如同天平的两端,在赵祯心中剧烈摇摆。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反复咀嚼太后那句话的每一个字——“缺少得力人手”、“算账的书吏”、“使了绊子”、“调派不灵”……重点在“算账”和“人手”上!太后强调的是技术性人才的缺失和官僚体系的故意拖延。

他的优势在哪里?他恰好有一个正在培养的、擅长处理数据和“算账”的人——小桂子!小桂子经历过御膳房的“审计”实践,对数字敏感,做事条理清晰,而且忠诚可靠。更重要的是,小桂子身份低微,是个内侍,他的调动和行动,远比调动一个朝廷命官要隐蔽得多!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赵祯脑中迅速成形。

他不能明着派钦差,但他可以“私下”派遣一个“学习”的助手!以皇帝身边内侍,前往京西“学习观摩”地方钱谷刑名事务,顺便……为钦差大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书计算协助!这个理由虽然牵强,但在皇帝“格物致知”、“留心实务”的大旗下,勉强也能说得过去。关键在于,这个行动必须得到太后某种形式的默许,至少是不能反对。

他决定再试探一次。

次日,在呈送药膳时,赵祯附上的便签内容略有不同,他写道:“母后昨日之言,儿臣思之良久。包卿为国操劳,竟困于琐务,儿臣心实难安。儿臣身边有一小内侍,名桂,于数字记录一道略有天分,近日于宫中学习记账核验,尚算伶俐。若于大局无碍,或可……令其前往京西,随包卿学习地方钱谷实务,兼做些抄写计算杂役,略尽心意,亦全其向学之志。不知母后以为……是否唐突?”

他没有直接说要帮忙,而是将小桂子的派遣,包装成了“学习”和“尽心意”,姿态放得极低,并将决定权完全交给了太后。

便签送走后,赵祯陷入了焦灼的等待。这是他穿越以来,做出的最大胆、也是最冒险的一次政治试探。太后的反应,将决定他下一步的走向。

时间仿佛过得格外缓慢。直到午后,慈元殿的女官才前来回话,脸上没有任何异常表情,语气平淡地说道:“太后娘娘看了陛下的便签,说陛下有心了。娘娘还说,陛下既醉心格物,留心实务,让身边人多走走、多看看,也是好的。只是京西路远,需得挑选老成稳妥之人随行照料,莫要耽误了正事,也别……别惹出什么不必要的麻烦才好。”

没有明确的批准,但也没有反对!“多走走、多看看”是默许,“老成稳妥”、“别惹麻烦”是提醒和划定的界限。

这就够了!赵祯心中狂喜,太后果然默许了!

他立刻行动起来。他找来小桂子,神色极其严肃地交代任务。

“小桂子,朕有一项极其重要,但也非常危险的任务交给你。”赵祯开门见山,“朕要你以学习地方钱谷事务为名,随一队可靠侍卫,秘密前往京西,找到包拯包大人。你的任务,不是参与查案,而是利用你学到的记账核验之法,协助包大人梳理核查京西粮仓的混乱账目!记住,你只负责与数字打交道,其他一概不问,不看,不说!遇到任何困难或危险,立刻通过侍卫向朕回报!明白吗?”

小桂子虽然紧张得脸色发白,但眼中却闪烁着被巨大信任点燃的光芒,他用力磕头:“奴婢明白!定不负官家重托!就算拼了性命,也要把账给官家算明白!”

赵祯又精心挑选了几名绝对忠诚、身手不错的侍卫,以“护卫内侍出京学习”为名,组成了一个精干的小队。他给了小桂子几份他亲自整理的、关于数据核对和异常查找的“心得体会”(用只有他们能懂的符号写成),以及一份盖有他私人小印的信件,信中只简单说明小桂子是他派去学习并协助处理文书计算的内侍,请包拯酌情任用。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天色未明的清晨,小桂子带着赵祯的期望和那套原始的“审计”方法,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汴京城,直奔风波诡谲的京西。望着他们消失在晨雾中的背影,赵祯的手心因为紧张而满是汗水。他不知道这一步棋最终会带来什么,是打开局面的钥匙,还是……引爆更大危机的导火索。他只能等待,在这深宫之中,等待着从京西传来的、关乎无数人命运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