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现代皇帝爆笑改造大宋 > 第62章 新来的“工匠”与太后的试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2章 新来的“工匠”与太后的试探

(起)

猛火油实验的小规模“火灾”,虽然被迅速扑灭,也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着实把陈忠和吓得不轻。之后两天,他变着法儿地劝说赵祯,无非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官家万金之躯”云云,希望官家能放弃这危险的玩意儿。

赵祯也知道上次确实托大了,古代的实验条件和安全措施几乎为零,纯靠人力警惕。但他并不打算放弃。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哪怕只是初步提纯出照明用的煤油,也是迈出了一大步。

“陈大伴,你的担心朕明白。”赵祯安抚道,“但此事关乎日后宫廷乃至军国大利,不可因噎废食。这样,你去找几个真正手艺精湛、懂得打造精巧铜铁器具的工匠,最好是家世清白、懂得看图纸的。朕需要他们打造更安全、更密封的蒸馏设备。”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上次那几个工匠,赏!告诉他们,只要用心办事,朕不吝封赏。但若泄露半个字……”他语气转冷。

陈忠和见官家心意已决,知道再劝无用,只能苦着脸应下,心里盘算着去哪里找既可靠又有本事的工匠,这差事是越来越难办了。

(承)

又过了几日,陈忠和领着一位看起来约莫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到福宁殿。这年轻人穿着干净的粗布衣衫,身材瘦削,面容普通,但一双手指节分明,眼神沉静,不像寻常工匠那般唯唯诺诺,行礼间虽守规矩,却透着一股不卑不亢。

“官家,此人名叫墨衡,乃是京中‘巧工坊’的匠人,祖传的手艺,尤擅打造各类精巧器械,坊间颇有名气。老奴查过,身家清白。”陈忠和介绍道。

赵祯打量着墨衡,饶有兴趣地问:“墨衡?你可会看图纸?”

“回官家,小的略懂。”墨衡的声音平稳,他从怀中取出一卷图纸,正是赵祯之前画得歪歪扭扭、标注了许多现代术语(如“冷凝管”、“密封槽”)的蒸馏装置草图,“陈都知已让小的看过此图,小的有些不明之处,但大致结构已了然于心。”

“哦?说说看,哪里不明?”赵祯来了兴致。

墨衡指着图纸上代表冷凝管的部分:“官家所绘此管,要求内壁光滑,接口处密闭,以铜制为佳,循环冷水。小的明白其意,乃是为了让管内蒸汽遇冷凝结。只是……若要达到最佳冷凝之效,管的长度、盘旋方式,以及水流速度,或许还需实际调试。”

他又指向加热部分:“官家要求文火慢热,控温精准。寻常柴火难以掌控,小的以为,或可设计一小型密闭炭炉,辅以风门调节,或能更稳。”

赵祯越听眼睛越亮!人才啊!这墨衡不仅看懂了他在图上的意图,还能提出改进意见,思维逻辑清晰,这绝不是一个普通工匠能达到的水平!陈忠和这是从哪里挖来的宝?

“好!说得好!”赵祯抚掌,“就按你的想法去办!需要什么材料、人手,尽管跟陈大伴说。朕只有一个要求,安全,密封!”

“小的遵命。”墨衡躬身应下,眼神依旧平静无波。

(转)

墨衡的加入,果然让“皇家实验室”的进展快了不少。他带着几个工匠,根据赵祯的理念和草图,结合自己的经验,很快打造出了一套比初代产品精巧得多、也安全得多的蒸馏装置。采用了更厚的铜壁,更合理的冷凝管道设计,以及那个带风门的小炭炉。

新一轮的试验开始了。在墨衡的精准控制下,加热过程平稳了许多,刺鼻的油烟味也大为减轻。当冷凝管另一端再次有液体滴出时,赵祯惊喜地发现,这次收集到的液体,颜色明显更浅,接近淡黄色,透明度也高了不止一筹!

“快!点燃试试!”赵祯迫不及待地命令。

一个工匠用棉线蘸取了一点这种新油液,用火折子点燃。

“噗”的一声,一团稳定、明亮、几乎没有黑烟的火焰升腾而起!光芒远比油脂灯明亮,甚至比赵祯之前用的那些“改良”油灯还要亮上几分,而且烟气极小!

“成功了!真的成功了!”赵祯忍不住低呼,虽然这距离真正的煤油还有差距,但已经是非常巨大的进步!照明问题,看到了解决的曙光!

陈忠和看着那稳定燃烧的火焰,也忘了之前的恐惧,脸上露出惊叹之色。他偷偷瞄了一眼官家,只见官家脸上洋溢着纯粹的、毫不掩饰的喜悦,那是一种他从未在官家脸上见过的、属于少年人的成就感和兴奋。

然而,就在众人都沉浸在试验成功的喜悦中时,一名小太监急匆匆地跑来,在陈忠和耳边低语了几句。

陈忠和的脸色瞬间变得有些难看,他犹豫了一下,还是走到赵祯身边,低声道:“官家,宝慈殿来人了,说太后娘娘听闻官家近日醉心工巧之物,特赐下新进贡的徽墨十锭、湖笔二十管,还有……《帝范》与《贞观政要》各一部,请官家……闲暇时阅览。”

赵祯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

(合)

太后的赏赐被恭敬地送到了福宁殿。那精美的徽墨湖笔,那厚重的《帝范》与《贞观政要》,像是一记无声的耳光,敲打在赵祯心上。

赏赐是关怀,更是提醒,甚至是警告。《帝范》是唐太宗写给太子如何做皇帝的,《贞观政要》是记录贞观之治的治国经验。太后的意思再明白不过:你该读的是这些圣贤之书,学的是为君之道,而不是整天鼓捣那些工匠的贱业、危险的猛火油!

赵祯看着那堆东西,刚才因实验成功带来的喜悦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和压抑。他感觉自己像是一只被关在华丽笼子里的鸟,无论想往哪个方向扑腾,都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着,随时准备把他拨回“正轨”。

他挥挥手,让人把东西收好,意兴阑珊地离开了实验室。

回到福宁殿,他独自坐在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暗下来的天色。殿内,油脂灯的光芒依旧昏黄,与他刚刚在实验室看到的那稳定明亮的火焰形成了鲜明对比。

进步就在眼前,却因无形的枷锁而难以推行。

(悬念结尾)

夜深人静,赵祯已经睡下。福宁殿外,本该轮值休息的墨衡,却悄无声息地出现在殿外一处阴影中。他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确认无人后,从袖中取出一支极细的炭笔和一小片薄如蝉翼的纸,迅速写下了几个字:

“油可明灯,性烈渐驯。帝心甚坚,太后已疑。”

写罢,他将纸片卷成细棍,塞进一枚看似普通的铜钱方孔中。然后,他走到殿外一株老槐树下,看似随意地一靠,手指微动,那枚铜钱便悄无声息地落入了树根处一个极不起眼的缝隙里。

做完这一切,墨衡如同鬼魅般消失在了夜色中,仿佛从未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