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怒踏山河 > 第89章 文化与希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庆功大会的篝火虽已熄灭,余温却渗入北境的冻土,悄然孕育着一股看不见的力量。那不是硝烟,不是枪炮,而是一种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精神凝聚力,正以温柔而坚定的方式,重塑着根据地的面貌。

王小草的识字班早已不是最初那个蜷缩在油灯角落、只有三五人窃窃私语的简陋课堂。它如今安顿在一间颇为宽敞的木屋里——椽子是战士们从炮火废墟中抢出的房梁,墙壁是老乡们用冻土夯实的温暖。门板上,她用烧黑的木炭,一笔一画地写下“抗日小学”四个大字。笔画虽显稚嫩,却每一道都透着沉甸甸的决心。

每日清晨,山间的薄雾尚未散尽,清亮的读书声便已穿透晨霭,在山谷间回荡。坐在粗糙树墩上的孩子们,有的是战士的弟妹,有的是昔日漫山遍野跑着捡柴放羊的野娃子。此刻,他们个个挺直了小小的脊梁,眼睛亮得像浸在水里的黑石子,一眨不眨地盯着他们的“王老师”。

王小草用锅底灰兑水做墨,用削尖的树枝做笔,把刮得平滑的桦树皮用麻绳穿成本子。她教他们认字,更教他们这些字背后的骨头和血:

“人——顶天立地的中国人!脊梁不能弯!”

“手——能种地,能做工,也能拿起枪打鬼子!”

“家——咱们脚下的根据地,身后的乡亲父老,一个都不能丢!”

其中,一个叫丫蛋的小女孩学得格外痴迷。她哥哥在秦啸岳的队伍里,上一次战斗负了伤,是何秀兰亲手从鬼门关拉回来的。哥哥托人捎回的信,她宝贝似的揣在怀里,虽然还认不全,但她发誓要快点学会,亲手读懂哥哥的字句,再一字一句地给他回信。王小草常在她身边多待一会儿,握着那双冻得通红的小手,在桦树皮上一笔一划地写“平安”,写“胜利”。

另一处,何秀兰则将歌声化作了另一味疗伤的药、一把杀敌的刀。她将根据地的妇女们召集到卫生队的火炉边,一边缝补着战士们磨破的棉衣、纳着厚厚的鞋底,一边将她们的眼泪、期盼和仇恨,都编织进歌谣里。

“月牙弯弯照雪山哟,抗联哥哥杀敌忙哎~”

“不怕寒风刺骨冷嘞,保家卫国心亮堂哟~”

一位刚失去丈夫的大嫂,一边抹着止不住的泪,一边用沙哑的嗓子跟着哼。唱着唱着,那腔调里的悲怆竟渐渐被一股硬气取代。何秀兰轻轻揽住她的肩膀,低声道:“嫂子,唱出来,把心里的苦和恨都唱出来。唱给青山听,唱给战士们听,他们听得见。他们的枪,就是咱们的歌!”

这些从泥土里长出来、带着血泪温度的调子,像生了翅膀,飞出卫生队,掠过训练场,钻进老乡们的炕头上。战士们唱着歌行军,脚步仿佛踏在了云端;老乡们哼着调子春耕,锄头落下都带着劲。歌声成了看不见的纽带,将一个个飘零的悲欢,紧紧系在了同一根命运的纤绳上。

秦啸岳是个粗豪的汉子,枪炮声里滚出来的,却偏偏爱听那锣鼓铿锵、高亢激越的京腔。他撺掇着几个同样爱热闹的战士,竟真刀真枪地排演起《岳母刺字》。没行头,就把染了色的被单往身上一披;没髯口,就用麻绳染黑了挂上;没锣鼓,就拍大腿、敲瓦盆,节奏打得山响。

演出那晚,篝火燃得噼啪作响,映亮了一张张期盼的脸。台上,“岳飞”憋足了气力,吼出一句“精忠报国”,虽荒腔走板,却气冲霄汉;台下,战士们和老乡们看得眼都不眨,叫好声、掌声几乎要掀翻头顶的星空。当“岳母”拿起那支“笔”(一截烧黑的树枝),在“岳飞”背上(实则是画在布上)颤巍巍地刻字时,全场鸦雀无声,只有火苗舔着木柴的轻响。那一刻,“家国”、“民族”、“气节”这些大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道理,而是随着那悲壮苍凉的韵味,一字一锤地砸进了每个人的心里。

连孩子们也组织起来。他们成立了“儿童团”,扛着红缨枪(削尖磨光的木棍),小脸绷得紧紧的,在村口像模像样地放哨,神情严肃又自豪。遇上生人,便奶声奶气地盘问;发现异常,便飞跑去报信。他们还编了自己的歌:

“儿童团,真勇敢,站岗放哨不偷懒!”

“学文化,练本领,长大也当抗联兵!”

杨靖宇有一次同陈青山、林晚秋巡视,远远看见一群“儿童团员”正一本正经地“盘查”一个送粮来的老乡。那老乡也配合地举起手,笑得一脸皱纹都开了花。杨靖宇驻足看了许久,对身旁的两人轻声感叹:“看见了吗?这就是根,这就是希望。咱们拼死打仗,不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安心读书、识字、唱歌、演戏,能挺直腰板,堂堂正正地活在这片黑土地上?文化不只是识文断字,它是魂,能把人心拢在一起,比什么武器都长远,都有力。”

他望向远处在夕阳下泛着金光的田野和袅袅升起炊烟的村庄,目光深邃而坚定:“等打跑了鬼子,咱们要在这里建起更多更亮的学堂,让每一个娃娃都能进去读书;要建起干干净净的医院,让乡亲们不再被病痛拖磨;要让大伙的日子,真真正正地,像歌里唱的那样,亮堂起来!”

文化的种子,已在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深深埋下。它沉默地生根,顽强地抽枝,在这场严酷的风雪中,无声地滋养着一切,孕育着一个崭新而充满希望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