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12章 会场交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研究所的小礼堂,平日里开会、放电影都在这儿。这一天,座无虚席。各研究室的正副主任、技术骨干全到了,空气里满是烟卷儿和严肃混在一块的气儿。

陆知行作为列席人员,坐在靠后排,不咋起眼。他能看见前排正中,周维雄副所长正跟几位老专家低声交谈,神色从容,透着自信。王铁锤主任也坐在前头,偶尔回头瞅他一眼,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劲儿。

会议开始,主管科研的副所长讲话,强调了计算机技术对国家建设有多要紧,还有这会的目的——明确方向,拧成一股绳。

接着,周维雄作为技术负责人,做主题报告。他站在讲台上,声如洪钟,条理清楚。他细细分析了所里那台苏制“老大哥”的技术特点、好处还有闹心的地儿,提出了往后几年的发展规划:一是吃透“老大哥”的全部技术,做到门儿清;二是以这个为底子,试着设计造一台性能提高三成左右的国产电子管计算机;三是下力气培养使用和维护人才。

他的报告扎实、具体,引了大量实际运行数据和苏方给的技术资料,赢得台下多数人频频点头。这正是他们熟悉、拿手的路子,稳当,可行。

周维雄讲完,会场响起挺热闹的掌声。他脸上带着得意走下讲台,目光扫过全场,经过后排的陆知行时,微微顿了一下,带着审视和…几乎是明摆着的警告。

自由讨论开始,几位老专家和室主任先后发言,基本都是对周维雄报告的捧场和补充,围着咋样更好地实现“消化吸收再创新”打转。

陆知行知道,不能再等了。

当主持人问还有没有其他意见时,他吸了口气,举起了手。

全场的目光,“唰”地一下全聚到这个坐在后排、过分年轻的列席者身上。底下响起窃窃私语,好多人都认出他就是那个新来的“海归博士”。

主持人愣了一下,看向王铁锤,王铁锤微微点头。

“请陆知行同志发言。”主持人说道。

陆知行站起身,走到前面,面向大伙。他能感觉到周维雄那刀子似的目光正扎在自己身上。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他的声音清晰平稳,带着这年纪少有的沉得住气,“刚才听了周副所长和各位老师的报告,很受启发。我对周副所长提出的打好底子、培养人才的思路,完全赞同。”

先给个肯定,这是必要的礼数。但他话头紧跟着一转:

“但是,在技术路子的选择上,我觉得咱们兴许可以胆子更大点儿。”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些或好奇、或怀疑、或不解的脸,“咱们该不该琢磨,绕过或者至少是两条腿走路,别光盯着电子管,把主要精力,投到晶体管,乃至…集成电路的研究上?”

“集成电路?”台下顿时一片哗然!这词对在座的大多数人来说,都太陌生、太玄乎了。

“胡说八道!”一个脾气爆的老专家直接拍了桌子,“电子管技术咱们还没吃透,就去搞什么晶体管、集成电路?那是欧美实验室里都没完全弄明白的玩意儿!你这是典型的好高骛远!”

周维雄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没立刻发作,但眼神冰冷,他抬手让那位老专家稍安勿躁,然后盯着陆知行,语气森然:

“陆知行同志,我理解你在国外接触了些新名词。但科研工作,要讲究实事求是!晶体管?你知道高纯度单晶硅提纯有多难吗?你知道光刻工艺要啥样的设备和环境吗?集成电路?那更是没影儿的事!咱们现在连稳定生产合格的锗晶体管都做不到!你提出这种不切实际的目标,是想糟蹋国家宝贵的人力物力吗?!”

他的质问,跟连珠炮似的,砸向陆知行。每一问,都戳在残酷的现实上,听者没法反驳。

会场里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看着陆知行,看他咋接这雷霆般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