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14章 深夜访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研讨会上的激烈争辩,像阵风,很快就刮遍了整个第六研究所。

陆知行这名字,一时之间就成了争议的焦点。在食堂,在走廊,在宿舍,都能听见关于他的议论。

“听说了吗?七室那个海归,在会上跟周副所长顶牛了!”

“啧啧,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周工可是苏联专家都竖大拇指的!”

“晶体管?集成电路?听着是挺玄,可那玩意儿能顶饭吃?能当机器使唤?”

“年轻人,想出名想疯了吧…”

捧场的声音几乎听不着,塞满耳朵的多是质疑、嘲讽甚至是指责。陆知行能清清楚楚地感觉到,周遭的环境好像变得更“冷”了。去食堂打饭,排队的人会下意识跟他拉开点距离;回到宿舍,那个叫孙志刚的室友,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幸灾乐祸。

“哟,咱们的未来科学家回来了?咋样,没去搞你的集成电路啊?”孙志刚话里带着刺儿。

陆知行没搭理,默默整理自个儿的床铺。他知道,这会儿任何辩解都苍白无力。

赵建国看不过去,说了孙志刚一句:“少说两句行不行?”然后递给陆知行一个烤红薯,“还没吃吧?垫垫肚子。”

“谢谢赵大哥。”陆知行接过还有点烫手的红薯,心里微微一暖。

夜深了,筒子楼里渐渐静下来。陆知行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上斑驳的水渍,复盘着白天的得失。他并不后悔自个儿的发言,只是琢磨着下一步该咋走。直接挑战权威的代价,就是被彻底晾在一边。要是捞不着实践的机会,再好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

这么晚了,会是谁?陆知行警觉地坐起身。

“谁?”

“是我,陈怀瑾。”

陆知行心里一震,赶紧下床开门。

门外,陈怀瑾先生穿着一件深色棉大衣,围巾裹得严实,手里还提着个小布包,像是从外头刚回来。走廊昏暗的灯光下,他脸上带着些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依旧温和睿智。

“陈老先生!您怎么来了?快请进!”陆知行连忙侧身让开。

“路过,顺道来看看你。”陈怀瑾走进狭小的宿舍,看了看另外两张床上熟睡的室友,示意陆知行到走廊上说话。

两人来到寂静无人的走廊尽头,这儿有扇窗户,能看见外头清冷的月光。

“研讨会上的事情,我听说了。”陈怀瑾开门见山,声音压得很低。

陆知行苦笑了一下:“让您见笑了,我…太冲动了。”

“冲动吗?”陈怀瑾看着他,摇了摇头,“不,你不是冲动。你是不得不言。有些话,总得有人头一个说出来。”

他从带来的布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递给陆知行。一股诱人的肉香飘了出来。

“拿着,刚买的,还热乎。你们年轻人,正在长筋骨,食堂那点油水不够。”

陆知行接过油纸包,入手温热,里头是切好的酱牛肉。在这东西短少的年头,这无疑是极金贵的礼物。他喉咙有些发堵。

“陈老,我…”

“不必多说。”陈怀瑾摆摆手,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理儿,往往攥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道理,我懂。周维雄同志,他也并非顽固不化,他只是…肩上的担子太重,顾虑太多。他必须对现有的项目、对国家的投入负责。”

他转过头,看着陆知行,眼神深邃:“你的观点,在技术上是对的,至少路子是对的。但搞技术,不能光盯着技术本身。要考虑现实,要讲究策略。”

“那我该咋办?”陆知行虚心求教。

“等。”陈怀瑾吐出一个字,“等一个机会。一个能让你证明自个儿,不光是‘会说’,更是‘会做’的机会。在那之前,沉下心来,接着攒劲儿,接着看。把你那些‘胡思乱想’,落到更具体、更可行的章程上。”

他从大衣内侧口袋里,掏出本薄薄的、封面没任何标记的蓝色笔记本,递给陆知行。

“这里头,是我的一些笔记,关于国外一些新冒头技术领域的零碎信息和琢磨,兴许对你有用。记住,多看,多听,多思,少言。”

陆知行郑重地接过笔记本,感觉分量沉甸甸的。这不光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信任的托付。

“我明白了,陈老。谢谢您!”

陈怀瑾点了点头,拍拍他肩膀:“记住,你不是一个人在挣命。早点歇着吧。”

说完,他转身,身影悄无声息地融进了走廊的黑暗里。

陆知行握着那本还带着体温的蓝色笔记本和那包酱牛肉,站在窗前,望着外头清冷的月光,心里充满了劲儿。

深夜的访客,带来的不光是吃食和资料,更是黑地里指引方向的微光。他知道,前路虽难,但他并非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