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48章 最后的准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极限测试的硝烟散尽,掩体内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疲惫与亢奋的奇特气氛。机器的“韧性”已在千锤百炼中得到证实,现在,所有的焦点都汇聚于一点——确保它万无一失地踏上最终的征程。

“最后的准备”,这五个字像沉甸甸的砝码,压在项目组每个人的心头。这不再是轰轰烈烈的技术攻关,而是细致入微、近乎苛刻的全面检视与封存。

陆知行主持召开了任务启动以来最冗长、也最细致的一次会议。会议桌上,铺开了从总体单位传来的、厚达数厘米的《箭地接口最终确认文件》和《发射场操作规程》。

“同志们,我们即将进入‘封存’阶段。”陆知行的目光扫过全场,语气凝重,“从现在起,对‘心神’系统的任何操作,都必须遵循最高标准的流程。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将我们已知的、最佳状态的它,完整地交付给发射场。”

首先是对接数据的最终确认。这不仅仅是核对参数表,更是确保箭载计算机与火箭上成千上万个节点、传感器、执行机构之间的“语言”完全畅通无阻。林云深带领软件小组,逐行核对通讯协议和指令集,模拟每一个可能的数据交互场景,确保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下,信息传递的绝对准确与时序的完美同步。

“这里,导航系统送来的姿态数据刷新率,比我们预设的快了0.1毫秒,”林云深指着屏幕上一行几乎被忽略的代码注释,“虽然系统有容错缓冲,但为了绝对可靠,我们需要微调中断响应优先级。”

另一边,雷震宇和王铁柱则开始了对计算机本体的“终极体检”。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已经历尽“磨难”的机箱,不是进行维修,而是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彻底的一次状态确认与物理固定。

雷震宇用高倍放大镜和特制的内窥镜,检查着每一块板卡上的焊点、每一条细如发丝的印制线,确保在极限振动测试后,没有任何微观的裂纹或虚接。他的手指拂过那些精密的元器件,如同老友临别前的轻抚,带着无比的珍视与嘱托。

“老伙计,最后这一程,可得稳稳当当的。”他喃喃自语。

王铁柱则负责检查所有的接插件、线缆接头和紧固螺丝。他用标定好的扭力扳手,将每一颗螺丝都重新紧固到标准力矩,并在上面用特种笔做上唯一的标记。他带着年轻技术员,将机箱内部所有线缆都用新的阻燃扎带,以最优化应力分布的方式重新绑扎,横平竖直,仿佛一件艺术品。

“看见没?这就叫‘功夫在诗外’!”王铁柱对帮忙的赵庆民传授着心得,“别小看这一根线、一颗螺丝,到了天上,它们一个都不能松劲儿!”

赵庆民的任务,是协助陆知行整理和封存所有的技术文档。这不仅是交付的必需品,更是他们这数百个日夜所有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测试报告、设计图纸、故障记录、解决方案……他们需要确保每一份文件都准确无误,清晰可查。

在整理到“电压毛刺”事件的分析报告时,赵庆民忍不住感叹:“陆工,现在回头看,这些当时让我们焦头烂额的‘坑’,都成了最宝贵的经验。”

陆知行微微颔首,目光深邃:“是啊,庆民。可靠的系统不是设计出来的,是‘磨’出来的。这些文档,就是我们‘磨剑’的过程记录,价值连城。”

与此同时,基地的保卫部门也加强了警戒。所有参与最终准备的人员都经过了再次的政治审查,进出掩体的流程更加严格。那封关于不明无线电信号的电报,像一道无声的命令,让所有人都明白,在最后的时刻,保密与安保,与技术准备同等重要。

设备封装的日子终于到来。在所有人的注视下,经过全面检测、状态完美的箭载计算机被缓缓从测试机架上卸下。雷震宇亲自动手,为其套上防静电、防潮、防震的特制保护罩,然后装入定制的、内部填充了缓冲材料的运输箱中。

箱盖合拢,发出沉闷而坚定的“咔哒”声,最后贴上封条。

掩体内一片寂静。大家看着那个箱子,仿佛看着一个即将远行的孩子。里面封存的,不只是一台冰冷的机器,更是他们所有人的青春、汗水、智慧,以及一个民族沉甸甸的希望。

陆知行走到箱子前,伸出手,轻轻放在冰冷的箱壁上,停留了片刻。

他转过身,面向他疲惫却目光坚定的团队,声音沉稳而有力:

“‘心神’系统,地面阶段所有测试与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我们,准备好了!”

没有欢呼,只有如释重负的沉默,和眼中闪烁的、更加明亮的光芒。最后的准备已然就绪,下一步,便是静待奔赴那座矗立在沙漠中的发射架,去完成那最终的、指向苍穹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