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54章 通宵达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幽灵跳变”的警报虽已解除,但那一闪而逝的数字幽灵,如同在平静湖面投下的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久久未能平息。指挥中心采纳了陆知行的专业判断,发射程序继续,但这并不意味着危机已经过去。相反,它将对团队接下来几个小时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在极限压力下,完成对这次异常最彻底的“验尸”,并确保万无一失。

测试大厅内的灯光惨白如昼,映照着每一张疲惫却毫无睡意的脸庞。短暂的肾上腺素飙升过后,是更深沉的疲惫,但没有人敢有丝毫松懈。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概率极低’的判断上。”陆知行声音沙哑,眼神却锐利如刀,“必须找到支撑这个判断的、无可辩驳的证据链。林工,我需要你完成三件事:第一,构建一个精确的数学模型,量化分析这种纯粹由量子涨落引发的软错误,在任务全程可能出现的最大概率,以及对导航解算精度的累积影响,我要看到具体的数据!第二,对比试验场那次由物理干扰引发的跳变,从数据层面给出两者存在本质差异的、至少三个以上的关键特征证据。第三,模拟如果类似跳变在飞行中的关键阶段再次发生,系统的多重冗余和纠错机制,将如何确保任务核心指令的绝对安全。”

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林云深没有片刻迟疑,只是用力点了点头,随即整个人便完全沉浸到了数字与公式的世界中。他的眼镜片上反射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代码和波形图,键盘敲击声密集得如同骤雨打芭蕉。

“老雷,”陆知行转向雷震宇,“你负责硬件层面的终极复核。虽然我们确认了图纸与实物一致,但我要你以‘如果有万分之一的可能,是我们之前忽略了某个装配细节’为前提,重新在脑子里过一遍整个箭上计算机的物理结构和所有关键接插件的状态。任何一点不确定的直觉,立刻提出!”

雷震宇面色凝重地颔首。他走到一旁,闭上双眼,如同最高精度的三维扫描仪,开始在脑海中构建箭载计算机的每一个细节。从最底层的芯片封装,到板卡间的金手指连接,再到与外部的每一根线缆接口……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模拟着紧固螺丝的动作。

赵庆民被分配了辅助林云深和监控系统的任务。他强忍着不断袭来的困意,为林云深调取所需的历史数据,同时死死盯着主监测屏幕,生怕再出现任何一丝一毫的波动。他的内心充满了后怕与敬佩,后怕于那差点颠覆一切的“幽灵”,敬佩于陆工和林工在如此压力下依然能保持超乎常人的冷静与精准。

时间在键盘敲击声、纸张翻动声和沉重的呼吸声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夜色依旧浓重,但戈壁的寒风似乎也感知到了这里的紧张,呜咽着盘旋不去。

王铁柱默默地为每个人续上早已凉透的浓茶,又拿出他珍藏的、能辣出汗的辣椒酱,分给大家抹在冷掉的馍片上。“提提神,顶住!”他没有多话,但行动里充满了关切。

凌晨三点,是人一天中最疲惫、意志最薄弱的时刻。赵庆民的眼皮开始不受控制地打架,脑袋一点一点。就在他几乎要陷入迷糊的瞬间,林云深猛地抬起头,因为长时间专注,他的声音有些干涩,却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清晰:

“陆工,模型结果出来了!”他快速将几张写满复杂公式和结论的稿纸推到陆知行面前,“基于最保守的物理参数估算,任务期间因此类量子效应导致核心计算出错的概率低于十的负九次方量级,对最终命中精度的影响可以完全忽略。这是与试验场事件的三点本质数据差异分析报告。这是冗余纠错机制在极端情况下的安全边界模拟结果——结论是,即使小概率事件叠加,系统依然能保障核心指令流正确。”

陆知行接过稿纸,目光如电,飞速地扫过每一个数字、每一个结论。他的大脑高速运转,验证着林云深推演的每一个环节。几分钟后,他缓缓抬起头,眼中终于闪过一丝确凿的光芒。

“数据扎实,逻辑严密,结论可靠。”他给出了最终定论。

几乎同时,雷震宇也睁开了眼睛,语气无比肯定:“硬件层面,反复确认,无任何不确定之处。我们的‘孩子’,状态完好!”

两份报告,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为“幽灵跳变”事件画上了一个坚实的句号。

陆知行立刻将这份联合分析报告的简要结论,再次通报了指挥中心。这一次,反馈回来的,是更加明确的信任与肯定。

压力骤然减轻,极度的疲惫如同潮水般席卷而来。赵庆民几乎要瘫软在座位上,王铁柱也靠着墙,长长地舒了口气。

但陆知行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

“同志们,最难的关我们已经闯过来了!”他提高声音,虽然沙哑,却带着一股振奋人心的力量,“天快亮了,发射在即。我要求大家,立刻抓紧最后的时间,轮流休息半小时!养足精神,我们要亲眼见证,我们的‘心神’,如何指引着巨龙,飞向它该去的地方!”

没有人反对。他们相互依靠着,在座椅上、在角落里,尽可能地放松身体,闭上眼睛。大厅里第一次响起了轻微而均匀的鼾声。

陆知行没有睡,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发射塔架那在夜色中愈发清晰的轮廓。东方,天际已经泛起了一丝极其微弱的鱼肚白。

通宵达旦的奋战,终于迎来了决胜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