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86章 系统的呼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意渐浓,研究院里的银杏树开始染上金黄。载人航天计算机的智能容错系统已经完成了实验室阶段的所有测试,即将进入最关键的环境适应性试验。

这天清晨,研究团队早早聚集在环境模拟实验室外。透过观察窗,可以看到那台凝聚了无数心血的计算机正静静地躺在多功能振动台上,周围布满了各种传感器和数据线。

最后一次系统自检完成。林云深合上检测记录,所有模块运行正常。

雷震宇仔细检查着环境模拟设备的每一个接口:振动台、温控系统、真空设备都已校准完毕。

陆知行深吸一口气,下达指令:开始第一阶段测试——温度循环。

实验室内的温度开始快速变化,从零下100摄氏度到零上120摄氏度,反复循环。监控屏幕上,各项参数平稳地跳动着,系统运行如常。

太不可思议了。赵庆民指着屏幕,在这么剧烈的温度变化下,系统居然能保持如此稳定。

林云深推了推眼镜:智能温控系统开始发挥作用了。看这里,他指向一组数据曲线,系统正在自动调整各个模块的功耗,平衡整体温度。

就在这时,监控系统突然发出警报。一个远端传感器的数据显示异常波动。

怎么回事?王铁柱紧张地问。

陆知行沉着地分析数据:不是系统问题,是传感器受到电磁干扰。启动抗干扰模式。

只见屏幕上的数据在经过短暂波动后迅速恢复正常。赵庆民兴奋地说:系统自动识别了干扰信号,启用了备用通信通道!

第一阶段测试顺利结束。就在准备开始第二阶段振动测试时,苏青筠抱着晓星来到了实验室外。

晓星一直闹着要找爸爸。苏青筠不好意思地说,我们就在外面看看,不打扰你们。

晓星小手拍打着观察窗,咿呀地叫着。陆知行隔着窗户对女儿笑了笑,转身对团队说:继续测试,第二阶段——随机振动。

振动台开始工作,模拟火箭发射时的剧烈震动。计算机在台面上剧烈摇晃,但监控数据显示系统运行依然稳定。

等等,林云深突然叫停,存储模块的读写速度有轻微下降。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陆知行仔细查看数据:不是故障,是系统在自动调整。看,它正在将关键数据转移到受振动影响较小的存储区域。

果然,几秒钟后,存储性能恢复正常。雷震宇忍不住赞叹:这套系统真的像是在呼吸一样,能够自主适应环境变化。

测试进行到最关键的第三阶段——综合环境试验。温度、振动、真空、辐射多种极端条件同时作用。这是对系统最严峻的考验。

实验室里,计算机在多重压力下运行。突然,一个核心模块的指示灯开始闪烁。

出现异常!赵庆民立即报告。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陆知行紧盯着屏幕:不要干预,让系统自己处理。

只见监控画面上,系统开始自动重构。故障模块被隔离,其功能被动态分配到其他正常模块。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两秒钟。

重构完成!林云深的声音中带着激动,性能损失仅2%,完全在允许范围内!

实验室外,晓星似乎也感受到了大人们的喜悦,开心地拍着小手。苏青筠温柔地亲了亲女儿的脸颊,眼中满是自豪。

测试结束后,团队成员们聚集在数据分析室。林云深正在生成最终测试报告。

各位,陆知行看着疲惫但兴奋的团队成员,今天,我们见证了一个真正具有生命力的系统的诞生。它不仅能抵抗极端环境,更重要的是能够主动适应、自主修复。

雷震宇感慨地说:想起我们研制第一台箭载计算机时的情景,那时的系统多么脆弱。现在的进步真是天壤之别。

这还只是开始。赵庆民充满期待,等这套系统真正应用于载人航天,我们的航天员就能更加安心地探索太空了。

傍晚,陆知行抱着晓星,和苏青筠一起在研究院的林荫道上散步。秋风吹过,金黄的银杏叶缓缓飘落。

你知道吗,陆知行对妻子说,今天测试时,我忽然觉得我们研制的不仅是一台机器,更像是在创造一个生命体。它能够呼吸,能够适应,甚至能够自我修复。

苏青筠依偎在丈夫身边:就像晓星一样,每天都在成长,都在学习适应这个世界。

晓星在父亲怀里咿呀学语,小手抓着一片银杏叶,好奇地打量着。

回到家,陆知行在工作日志上写道:今天,我们的系统学会了呼吸。它不再是被动地承受环境的考验,而是主动地与环境和解。这或许就是智能系统的真谛——不是对抗自然,而是理解自然,融入自然。

夜深了,陆知行站在窗前,望着秋夜的星空。他知道,这套能够的系统,将会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在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他们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