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45章 首次失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有了相对稳定的实验环境和新来的零件,项目组开始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制作磁芯存储器。这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难度远超之前的运算器,对工艺精度和材料要求都极高。

陆知行根据有限的资料,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磁芯矩阵方案。然而,最大的难题是材料——他们需要大量性能稳定的磁芯,这在当时国内几乎是空白。

陆工,刘思敏翻看着资料,眉头紧锁,按照这个设计,我们至少需要1024颗磁芯,而且参数要基本一致。她的声音里透着担忧,知道这个要求的苛刻程度。

王铁柱倒吸一口凉气:这么多?上哪找去?他挠着头,在实验室里来回踱步,就是有钱也买不到啊!

陆知行沉思片刻,目光坚定:先试试自制。我记得资料上提到过,可以用铁氧体材料...虽然知道这条路充满艰难,但这是目前唯一的希望。

说干就干。三人立即投入到磁芯的制作中。没有专用设备,他们就土法上马:王铁柱用车床加工模具,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刘思敏调配材料,反复试验配比;陆知行负责烧结工艺,整天守在高温炉前。

第一次尝试很不顺利。烧结温度控制不好,出来的磁芯要么开裂,要么性能不达标。看着一炉炉的废品,王铁柱急得直跺脚:这可都是钱啊!

再来!王铁柱不服输,连夜改进了模具。他的眼睛因为熬夜布满血丝,但手上的动作依然稳健。这个憨厚的汉子,在困难面前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经过多次试验,他们终于制作出了一批勉强可用的磁芯。虽然参数离散性很大,但至少可以试试看了。刘思敏小心地把这些磁芯收好,像是在呵护什么易碎的珍宝。

接下来是更精细的穿线工作。每颗米粒大小的磁芯要穿过三根细如发丝的导线,顺序还不能错。这对眼力和耐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刘思敏主动承担了这个任务。她坐在工作台前,借助放大镜,小心翼翼地穿线。一天下来,眼睛又酸又涩,但她从不叫苦。有几次,细如发丝的导线从磁芯中滑脱,她也不气馁,只是深吸一口气,重新开始。

思敏,休息会儿吧。陆知行看她太辛苦,劝说道。他注意到刘思敏的手指因为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而微微发抖。

没事,刘思敏揉揉眼睛,早点做完,早点测试。她的声音虽然疲惫,但透着坚定。这个看似柔弱的姑娘,在科研工作中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毅力。

半个月后,第一个16x16的磁芯矩阵终于完成了。看着这个由256颗磁芯组成的方阵,三人都很激动。王铁柱甚至不敢大声说话,生怕惊扰了这个脆弱的艺术品。

总算做好了,王铁柱长舒一口气,这下该成了吧?他的语气里充满期待,也带着一丝不安。

测试那天,气氛格外紧张。陆知行亲自操作,王铁柱记录数据,刘思敏盯着示波器。实验室里静得只能听到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彼此的心跳声。

接通电源,加载测试程序...一开始还很正常,但随着测试的进行,问题开始出现:读写不稳定,误码率居高不下。示波器上的波形开始出现杂乱的抖动,像是病人在发高烧时的脉搏。

陆知行皱眉看着示波器上杂乱的波形,有问题。他的声音低沉,带着掩饰不住的失望。

经过仔细排查,他们发现问题出在磁芯参数不一致上。由于是手工制作,每颗磁芯的性能都有差异,导致驱动电流难以精确控制。这个结果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们心中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第一次尝试存储器,以失败告终。

王铁柱泄气地坐在地上,双手抱头:白忙活了...他的声音里充满挫败感。半个月的辛勤劳动,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任谁都难以接受。

刘思敏也眼圈发红,强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她背过身去,假装整理仪器,实则是在平复内心的波澜。

陆知行看着失败的磁芯矩阵,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他知道,科研路上失败是常事。他走到王铁柱身边,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不要紧,至少我们知道了问题所在。下次改进工艺,提高一致性。

话虽这么说,但看着半个月的心血付诸东流,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实验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气氛,连窗外的阳光都显得暗淡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