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16章 绝境微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长城一号”的故障排查工作陷入了真正的僵局。项目组尝试了各种方法,甚至不惜代价更换了大量怀疑对象,问题依旧如幽灵般存在,无法捕捉,无法定位。规定的期限一天天逼近,压力大到让人窒息。研究院上下的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据说,吴震宇在机房发了大火,摔了杯子,但依旧无济于事。

就在这近乎绝望的氛围中,一道微光,以一种谁也没有预料到的方式,悄然投射进来。

来源竟是那个平日里沉默寡言、几乎被人遗忘的林云深。

那天,林云深抱着一摞写得密密麻麻的演算稿,鼓足了这辈子最大的勇气,敲开了副院长赵劲松办公室的门。赵劲松是分管技术的副院长,为人相对开明,也是当初可能暗中支持给陆知行他们元件的人之一。

“赵……赵副院长,”林云深紧张得声音发颤,把手里的稿纸递过去,“我……我根据‘长城一号’公开的……部分系统结构和指令集描述,做……做了一些理论推演和……和建模分析。我……我觉得,问题可能……可能出在内存地址管理与运算单元流水线控制的……交互时序上,存在一个……一个极其隐蔽的竞争冒险(Race condition)……这……这是分析过程和……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赵劲松看着眼前这个瘦弱得一阵风就能吹倒、说话都不利索的年轻人,又看了看那摞字迹工整、逻辑极其严谨复杂的演算稿,震惊得半天没说出话。他虽然不是具体的技术负责人,但基本的判断力是有的。林云深的分析,角度刁钻,论证清晰,直指系统架构的深层隐患,绝非信口开河!

他立刻带着林云深和那摞稿纸,找到了正在机房焦头烂额的吴震宇。

可以想象,当吴震宇看到林云深和他那套闻所未闻的“时序竞争冒险”理论时,第一反应是难以置信和排斥。这完全颠覆了他们基于硬件替换和局部检修的传统思路!

但此时,他们已经山穷水尽,任何一根稻草都要抓住。在赵劲松的坚持下,吴震宇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组织人手按照林云深提出的思路,设计了特殊的监测方案。

结果,令人震惊!

在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捕捉后,他们真的在一条关键的控制总线上,捕捉到了那个转瞬即逝的、与特定运算序列严格同步的异常毛刺信号!证据确凿!问题根源,正是林云深所推断的那个该死的、隐藏在数百万条指令执行序列中的“竞争冒险”!

整个“长城一号”项目组,乃至整个研究院的上层,都被这个结果震撼了。一个被边缘化的、搞理论数学的年轻人,用纯理论推导,解决了全院技术精英都无法解决的难题!

林云深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研究院。

而更让一些人心情复杂的是,在后续的庆功和小范围讨论中,有人隐隐提到,林云深的这种系统级思维方式和分析工具,似乎……和陆知行团队平时表现出来的一些思路,有某种微妙的相似之处。甚至有人回忆起,陆知行在之前那次“舌战群儒”的研讨会上,似乎也隐约提到过“系统时序”“交互逻辑”这类概念。

这道在绝境中亮起的微光,不仅照亮了“长城一号”的前路,也在不经意间,隐隐映照出另一条技术路径的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