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38章 伤痕与勋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在相对较好的休养条件和众人心照不宣的“强制”休息下,项目组的成员们总算陆续从透支的边缘被拉了回来。虽然脸色依旧带着高原特有的赭红和憔悴,咳嗽声也还未完全平息,但至少,掩体里重新有了人气和忙碌的身影。

林云深是最后一个被允许返回工作岗位的。他回到掩体的那天,王铁柱像迎接什么重要人物似的,把他那位置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不知从哪儿弄来个破旧的棉垫子给他垫在椅子上。

“林秀才,悠着点啊,感觉不对就吭声,别硬撑!”王铁柱粗声粗气地叮嘱,眼神里却满是关切。

林云深感激地点点头,他没有立刻扑向那些堆积如山的图纸和数据,而是先慢慢地、仔细地巡视了一圈改进后的箭载计算机。触摸着那冰冷而坚实的金属外壳,感受着内部风扇运转带来的轻微震动,一种失而复得的珍惜感油然而生。他知道,自己能重新站在这里,离不开每一位战友的扶持。

身体初愈,陆知行没有给林云深安排高强度的工作,而是让他先熟悉改进后的细节,并进行一些理论上的复核。即便如此,林云深也做得一丝不苟,偶尔还会因为精力不济而微微喘息,但他眼神里的专注光芒,比生病前更加沉静和坚定。

其他人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缓慢恢复着工作节奏。刘思敏带着女同志们,开始整理和归档振动测试阶段所有的技术文档,为后续的总结和汇报做准备。王铁柱和赵庆民则忙着对改进后的机柜进行最后的检查和保养,确保每一个螺丝都紧固到位,每一条线缆都布设合理。

然而,高原的考验并未结束。振动测试之后,下一个严酷的挑战接踵而至——低温测试。

基地的低温实验室是利用一个天然洞穴改造的,里面安装了大型制冷设备。当厚重的保温门打开时,一股仿佛来自极地的寒气扑面而来,瞬间就能带走人体表的所有温度,呵出的气立刻变成白色的冰晶。

“娘的,这地方比外头还邪乎!”王铁柱裹紧了身上所有能穿的衣服,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说话时牙齿都在打架。

箭载计算机被推入低温实验室,目标是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极寒环境下,持续运行并保持所有功能正常。这不仅是对元器件的考验,也是对润滑剂、密封材料、甚至线缆绝缘皮的极限挑战。

测试开始,温度缓缓下降。掩体里的监控设备通过长长的线缆与低温实验室内的传感器连接。大家围在监测屏幕前,紧张地注视着各项参数的变化。

起初,一切正常。但随着温度跌破零下二十度,问题开始显现。

“运算单元……时钟频率出现轻微漂移……”林云深盯着屏幕,眉头微蹙。

“部分显示字符……出现残影……”刘思敏报告。

“机械硬盘……读写臂动作声音异常,有卡滞感!”负责监控外部设备的赵庆民喊道。

低温,像一只无形的手,正在让这台精密的机器变得“僵硬”和“迟钝”。

“记录所有异常点和对应的温度!”陆知行沉声命令,脸上看不出太多意外。这本身就在预料之中,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边界和根源。

测试在磕磕绊绊中进行。每当温度降低到一个新的阈值,总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有些是元器件本身的低温特性决定的,有些则是材料在低温下物理性质变化导致的。

最棘手的是一个发生在零下三十五度左右的故障——核心电源模块的输出电压突然出现大幅跌落,导致整个系统重启。

“是滤波电容!”雷震宇根据经验迅速判断,“低温下,电解液的等效串联电阻急剧增大,导致滤波效果变差,纹波电压升高,触发了保护电路!”

问题找到了,但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他们需要找到能在零下四十度甚至更低温度下稳定工作的低温电容,或者改变电源设计,采用其他形式的滤波方式。

“我去联系!”陆知行立刻说道,“看看内地相关单位有没有这类特种元器件的储备或者研发信息。”他知道,这又将是一场艰难的“化缘”。

低温测试,就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的循环中推进。每一次成功的降温,都伴随着新的“伤痕”被揭开;而每一个问题的解决,又像是在这布满伤痕的躯体上,赢得了一枚小小的、无形的“勋章”。

王铁柱的手上,因为反复在冰冷金属上操作,又添了几道新的冻疮和划痕,他毫不在意,用胶布一缠了事。刘思敏的笔记本上,记录了大量关于不同温度下元器件性能变化的宝贵数据,字迹因为寒冷而略显僵硬,却无比清晰。林云深的演算稿纸上,又多了一些关于低温补偿电路和时序调整的新思路。

他们的脸庞被风沙磨砺得粗糙,嘴唇干裂,眼窝深陷,每个人都带着高原和连续奋战留下的、清晰的“伤痕”。但这些“伤痕”,在陆知行眼中,却比任何勋章都更加耀眼。它们见证着奋斗,承载着艰辛,也预示着成长。

这天测试间隙,大家挤在掩体里那个小小的、烧着牛粪的炉子旁取暖。炉火微弱,只能驱散一丝寒意。

赵庆民搓着冻得通红的双手,哈着白气,开玩笑地说:“等咱们这‘箭’真飞上天了,咱是不是也得算‘伤痕累累,战功赫赫’啊?”

王铁柱把一双大手凑到炉子边,瓮声瓮气地接话:“那必须的!等回去了,俺得跟俺媳妇好好吹吹,俺在这高原上,跟零下四十度的老天爷干过仗!”

刘思敏笑着拢了拢围巾:“我只希望,等它上天的时候,咱们记录下的这些‘伤痕’,都能变成它可靠飞行的保障。”

林云深安静地听着,看着炉子里跳跃的火苗,轻声说:“每一道‘伤痕’,都是它变得更强大的印记。”

陆知行没有参与说笑,他望着窗外被冰雪覆盖的、苍茫的远山,心中默然。是的,伤痕与勋章,本就是一体两面。没有历经刻骨铭心的磨砺,哪来石破天惊的锋芒?他们此刻在这高原上经历的每一次失败、解决的每一个难题、身上留下的每一道“伤痕”,都是在为手中这把“国之利剑”,增添着一份沉甸甸的、足以刺破苍穹的重量。

低温测试,还在继续。前路依然充满未知的挑战,但团队的目光,已然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