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科技王冠 > 第64章 星载挑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回到北京,回到那熟悉的国家计算机研究院,空气却仿佛与离开时截然不同。戈壁的风沙与震撼似乎还附着在衣襟上,未曾散去,而眼前即将展开的,是一片更加深邃、更加未知的“星空”。

没有盛大的欢迎仪式,甚至没有多少寒暄。研究院内部,一种心照不宣的凝重氛围在悄然弥漫。知晓内情的高层和核心骨干,看向陆知行团队的目光里,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敬意,以及一丝对新任务的深切忧虑。

简单的报到和情况说明会后,陆知行被直接请进了院长办公室。厚重的木门隔绝了外面的嘈杂,办公室里,除了老院长,还有几位负责航天电子领域的老专家,烟雾缭绕中,他们的脸色都异常严肃。

“知行,坐。”老院长指了指沙发,语气沉重,“戈壁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干得漂亮!但是……”他话锋一转,将一份薄薄的、却仿佛重若千钧的文件推到陆知行面前,“看看这个吧,‘东方红一号’的初步技术指标和要求。”

陆知行深吸一口气,拿起文件。纸张微黄,上面的字迹是油印的,带着保密文件特有的肃穆感。他一行行看下去,眉头越皱越紧。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看到这些白纸黑字的具体要求时,他的心还是猛地沉了下去。

重量:不超过 xx 公斤。(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仅相当于箭载计算机核心模块的重量)

体积:必须压缩到 YY 立方分米以内。(一个极其苛刻的空间限制)

功耗:峰值功率不得超过 ZZ 瓦。(这意味着必须采用全新的低功耗设计)

工作寿命:在轨稳定运行时间不少于 N 天。(对可靠性的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环境适应性:必须承受发射力学环境,并能在空间真空、-100°c 至 +100°c 以上温差、强粒子辐射等极端条件下正常工作。

每一条指标,都像一道冰冷的天堑,横亘在眼前。这已不仅仅是技术上的改良,这几乎是一场推翻重来的革命!箭载计算机虽然要求苛刻,但至少还有相对“宽松”的重量和空间去堆砌可靠性。而星载计算机,就像是被关进了一个极度狭小、极度贫瘠,却又要求它必须长时间高强度工作的牢笼。

“看明白了吧?”一位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专家吐出一口烟圈,声音沙哑,“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储备,尤其是集成电路和元器件的水平,要实现这些指标……难,难于上青天!”

另一位专家接口道:“别的先不说,光是这重量和功耗,就是两道鬼门关。我们现在用的那些分立元件、磁芯存储器,自己掂量掂量,光是它们加起来有多重?功耗有多大?更别提还要满足太空环境的可靠性了!”

办公室里一片沉寂,只有烟丝燃烧的细微滋滋声。悲观和怀疑的情绪,如同窗外的阴云,笼罩在众人心头。

陆知行没有说话,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文件上那些冰冷的数字间划过。他的脑海中,却浮现出戈壁滩上那冲天的烈焰,浮现出老将军那“国之栋梁,隐锋于鞘”的嘱托,浮现出团队成员们听到新任务时那虽震惊却绝不退缩的眼神。

难吗?

当然难。

但这难道不正是他们存在的意义吗?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扫过几位老专家忧虑的面庞,最后定格在老院长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畏难,没有抱怨,只有一种近乎固执的冷静与坚定。

“院长,各位老师,”陆知行开口,声音平稳,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指标确实极其苛刻,困难也真实存在。但是,”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这并非绝路。”

他拿起那份文件,指尖点着上面的数字:“重量和功耗,逼迫我们必须放弃现有的很多成熟但笨重的技术路径,转向我们之前储备但应用不足的新技术——比如,更深入地研究硅基集成电路,哪怕现在只能实现小规模集成;比如,探索更高效的电源管理架构;比如,对每一个指令、每一个算法进行极致的优化,榨干每一丝计算效率。”

他又指向环境适应性要求:“真空、温差、辐射……这些是挑战,但也给了我们明确的研究方向。我们可以联合材料所、物理所,共同攻关适合太空环境的封装材料、散热技术和抗辐射加固方法。箭载计算机的可靠性设计经验,很多可以迁移,但需要在此基础上,做得更精、更细、更狠!”

他的话语条理清晰,仿佛在迷雾中硬生生劈开了一条可供思考的小径。

“我们现在觉得难,是因为我们还在用旧的尺子丈量新的世界。要造出能上天的计算机,我们就必须先打破我们头脑里固有的那堵墙。”

办公室里再次安静下来。几位老专家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看着他脸上那种不属于这个年龄段的沉稳与锐气,看着他眼中那簇即使在最沉重的压力下也未曾熄灭的火焰,他们质疑的话语,竟有些说不出口了。

老院长深深地看着陆知行,半晌,他掐灭了手中的烟头。

“你需要什么?”他直接问道。

陆知行站起身,语气斩钉截铁:

“我需要最高权限,调动院内一切相关技术资源。”

“我需要与国内最顶尖的半导体、材料、物理研究机构建立直接合作通道。”

“我需要我的团队,拥有绝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去尝试,甚至去失败!”

“还有,”他目光灼灼,“时间!我们需要尽快启动方案论证和关键技术预研!”

老院长与几位专家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他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院里会全力支持你!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

他走到陆知行面前,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重心长:

“知行啊,这副担子,太重了。但除了你们,我想不到还有哪个团队,敢接,也有可能接得住。”

“放开手脚去干!天塌下来,我这个老头子,先给你们顶着!”

带着院长的承诺和那份沉甸甸的技术指标文件,陆知行走出了办公室。外面的阳光有些刺眼,但他心中的方向,却前所未有的清晰。

星载挑战,如同宇宙深空般浩瀚而艰难。

但他知道,他们别无选择,唯有迎难而上。

因为在那片璀璨的星空之上,承载着一个民族不甘人后、走向深蓝的坚定梦想。

而他们,就是为这梦想铸造“大脑”的人。

新的战役,从认清这地狱般的难度开始,正式打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