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其他类型 > 蓁灼其华 > 第19章 靖安侯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汴京城的靖安侯府,端的是气派非凡——朱漆大门上嵌着鎏金铜环,庭院里的汉白玉石径绕着活水锦鲤池,连廊下挂着的宫灯都绣着精致的云纹,处处透着侯府的显赫。已故的侯夫人是先皇最疼爱的明慧公主,当年公主下嫁时,按例驸马需交还手中兵权,可架不住明慧公主撒娇软语,先皇竟破例让靖安侯留着兵权,这份偏爱,在满朝勋贵里也是独一份的。

明慧公主生得极美,眉眼似画,性子又温婉大度,嫁入侯府后,自然被靖安侯捧在掌心里疼。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后来侯府还是纳了一位妾室,便是如今的罗氏。

若说明慧公主是自带风华的金枝玉叶,长袖善舞、处处得体;那罗氏便是透着灵气的小家碧玉,眉眼清秀,性子也娴静。说起来,罗氏的父亲曾在战场上救过靖安侯的性命,后来罗家败落,罗父以当年的恩情相求,靖侯念及旧情,终究还是纳了罗氏做了良妾。

良妾与寻常妾室不同,按律需得有体面待遇,不可随意苛待。加之罗氏进门后一直低眉顺眼,平日里只在自己院里安分住着,从无争宠拔尖的举动,靖安侯便也没将她放在心上。大抵勋贵子弟打小见惯了三妻四妾的场面,像靖安侯这样,娶妻多年只纳一位良妾的,已是难得的专情,他自也没觉得此事有什么不妥。

可男子与女子看待妾室的心思,终究隔着云泥。靖安侯只当纳房良妾不过添个人伺候,妾室于他而言终究是外人,心尖上疼着的从来只有明慧公主;可明慧公主的想法,却与他截然不同。

明慧公主自小在先皇膝下被宠着长大,嫁入侯府后,又过了数年“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日子——丈夫待她百般体贴,府里只有她一位主子,早已习惯了这份独宠。谁曾想,安稳日子没过多久,府里竟突然多了一房妾室。更巧的是,那时明慧公主刚生下嫡子赵宇宸,还在月子里,身子本就虚弱,骤然听闻此事,当即受了不小的打击。

罗氏每日按律来给明慧公主请安,衣着是最素净的浅蓝布裙,言行举止恭顺得挑不出半分错处。可她不来还好,一踏入正院的门,明慧公主瞧着她那副低眉顺眼、处处透着小心的模样,心里就像堵了团棉絮,闷得发慌。

若是换作其他宗室贵女,遇着这事,怕是早就让身边嬷嬷暗中想法子——或是在罗氏的膳食里动手脚让她闹肚子,或是故意挑错罚她禁足,总有手段能将这妾室逼走。可明慧公主打小在宫里被护得太好,先皇疼她、母后宠她,连后宅争斗的边都没沾过,性子纯得像块未经雕琢的玉,哪里懂那些弯弯绕绕算计。

最后还是公主的陪嫁嬷嬷看着心疼,没敢告诉明慧公主,私下里找了个“罗氏打理院子疏忽,弄丢了正院物件”的由头,想借机将她打发去城外庄子。谁知道事情办得不利索,不仅没成功,反倒被靖安侯察觉了端倪。

靖安侯这人虽说平日里看着随性不羁,可骨子里却是个磊落坦荡的性子,最见不得后宅女子弄些阴私手段。得知嬷嬷的算计后,他当即冷着脸去了正院,对着明慧公主沉声斥责了几句。明慧公主自嫁入侯府,素来被他捧在手心里疼,这还是两人头一回红了脸。她本就受不得半分委屈,又不愿把陪嫁嬷嬷供出来担责,只能硬着头皮与靖安侯争辩,最后气得侯爷甩了袖子,头也不回地走了。

明慧公主原以为,等侯爷气消了,过几日总会来正院看她。可谁曾想,这一等便是一个多月——靖安侯竟日日都歇在罗氏的院子里,连正院的门都没踏进来过。女子坐月子本就忌讳动气,明慧公主又盼又气,郁结在心,没过几日便重重病了一场,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

其实靖安侯心里终究是记挂着发妻的,见她病了,当即就打算去正院探望。可偏偏天不遂人愿,他傍晚刚吩咐人备车,宫里就连夜送来了出征的圣旨,急得连收拾行囊的时间都没有,更别提去跟明慧公主说句告别的话,只能带着兵符,匆匆踏上了征程。

靖安侯离京不到一个月,罗氏便诊出了身孕。明慧公主身为正妻,夫君又在边关征战,非但不能对罗氏有半分怠慢,反倒要亲自吩咐下人照料——若罗氏腹中孩儿有差池,京中流言定会说她趁夫君不在,苛待妾室。

日子一久,明慧公主既要强撑着打理府中事务,又要时刻留意罗氏的起居,本就虚弱的身子愈发熬不住,气色一日差过一日,到后来连说话都没了力气。陪嫁嬷嬷急得团团转,几次想派人回宫里报信,都被明慧公主拦了下来。她强撑着靠在软枕上,颤抖着写下一封信给靖安侯,字里行间全是盼他早日归来的心意。

可这封信终究没能等到回音。

明慧公主走的那天,院里的海棠刚落了一地。她下葬后的第五日,靖安侯才带着一身风霜凯旋,连盔甲都没来得及卸,就直奔侯府,却只看到灵堂里悬挂的白幡。那一日,素来沉稳的侯爷在灵前长跪不起,哽咽之声几乎碎裂,可惜佳人已逝,只剩一座新坟。

先皇得知后勃然大怒,当即削了靖安侯的官职,将他贬去守皇陵。直到新帝登基,念及他戍边有功、谋略过人,才重新起用他。只是经此一事,当年“侯府良缘”的佳话,再也无人提及。

自云明慧公主去后,靖安侯再也没提过续弦,侯府里虽有罗氏,却始终没有正妻。罗氏也依旧如从前般低眉顺眼,几十年如一日地守着本分。她后来生的一双儿女,靖安侯虽也照拂,却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嫡子赵宇宸身上——那是他与明慧公主唯一的牵挂。

可赵宇宸对这份偏爱并不领情。从他懂事起,就总刻意疏远靖安侯。侯府里那些关于母亲和父亲的过往,京中百姓茶余饭后总爱议论,他就算不想听,也能断断续续知道些片段。

靖安侯心里对这个儿子满是愧疚,平日里对他向来有求必应。可赵宇宸偏生喜欢跟他对着干,时常故意惹他动气,却又在旁人面前,将侯府世子的体面撑得足足的。他继承了明慧公主的容貌与才情,虽性子桀骜难驯,却是京中勋贵女眷眼里最出众的儿郎。

就像今日。

赵宇宸大步踏进自己的院子,这里原是云瑶公主生前住的地方,离正院极远,却胜在清静。从前靖安侯想让他搬去离正院近些的,都被他一口回绝,理由直白得很:“不想见的人,不必凑得太近。”

他对侯府的态度,向来这般冷淡。

贴身小厮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个青花白瓷碗,低声道:“罗姨娘亲自熬了莲子百合粥,说熬了两个时辰,主子趁热喝点暖暖身子。”

赵宇宸从不许下人叫他“世子”或“少爷”,只让他们称“主子”,仿佛这样就能和侯府撇清干系。

他抬眼扫了那碗粥一眼——粥熬得绵密透亮,莲子炖得粉糯,还飘着淡淡的百合香,一看就费了不少心思。

“倒了。”他语气没半分温度。

小厮早已习惯,应了声“是”,捧着碗默默退了出去。

门刚关上,一道身影就从门后闪了出来,微微垂首,低声禀报:“主子,查清楚了,是苏将军府大房的三姑娘,苏战的嫡女,苏蓁。”

“苏战?”赵宇宸眉峰微蹙。

苏战与靖安侯在朝堂上政见不合已有多年,两家更是素来不对付,连带着兵权分配上,也一直相互制衡,牵扯着不少利益纠葛。

而靖安侯府与楚家向来交好,苏家突然提醒楚家,倒像是在暗中给侯府递话。可苏、赵两家素来很少往来,苏家这时候突然示好,未免太过反常。再说苏蓁一个小姑娘,又能懂什么朝堂事?多半是苏家人故意让她出面。如今苏战远在南疆,难不成是京里的二房或三房在背后谋划?苏瑞和苏晏心思素来不小,眼下朝堂局势动荡,怕是想趁机浑水摸鱼。

“苏、赵两家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苏家丫头突然冒出来‘提醒’,分明没安好心。”赵宇宸唇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语气如冰:“究竟想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