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清史错位录 > 第64章 提及“鸦片战争”的后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章 提及“鸦片战争”的后果

暮春的雨丝斜斜洒在四阿哥府邸的青瓦上,溅起细碎的水花。书房内,檀香混着墨香漫在空气中,四阿哥胤禛正对着案上的西洋钟表出神 —— 那是上月西洋传教士所赠,黄铜外壳雕着繁复的花纹,指针在表盘上平稳转动,滴答声在安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刘阳明坐在对面,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茶盏边缘,心里正斟酌着如何开口 —— 自昨日在军机处听闻传教士提及 “西洋强国欲与大清通商”,他便整夜未眠,那些关于鸦片战争的历史记忆,像沉重的石头压在心头。

“这西洋钟表虽精巧,却总觉得少了些咱们中式计时器的韵味。” 四阿哥率先打破沉默,抬手将钟表拨到正点,清脆的报时声响起,“不过也不得不承认,西洋人的手艺确实有可取之处,听说他们还有能望远的镜子,能看清几里地外的景物。”

刘阳明深吸一口气,知道此刻是提及往事的最佳时机。他放下茶盏,语气比平日更凝重几分:“四爷,西洋器物虽好,可背后藏着的隐患,却比咱们想象的更甚。前日我与传教士闲聊,听他隐约提及西洋有强国,近年在海外四处扩张,惯用的手段,便是先以货物诱之,若不成,便挥兵相向。”

“哦?竟有此事?” 四阿哥抬眼,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你是说,他们可能对大清不利?”

“不止是不利。” 刘阳明声音压得更低,目光扫过书房门口,确认无人偷听后,才继续说道,“我曾在祖上遗留的孤本中见过一段记载,说海外有‘英吉利’国,盛产一种名为‘鸦片’的毒物,此物初尝提神,久食则成瘾,耗人钱财,毁人身体。若此物流入大清,百姓染瘾者众,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家破人亡。”

李卫恰好端着新沏的茶进来,闻言脚步一顿,手里的茶盘险些倾斜:“刘赞善说的可是真的?那鸦片竟有这么厉害?咱们京城前些年也有零星商人贩卖‘福寿膏’,说是能治病,难不成就是这东西?”

“正是。” 刘阳明点头,语气里满是担忧,“那‘福寿膏’就是鸦片的别称!若是放任其流通,不出十年,京城乃至江南的富商子弟、平民百姓,都会被其缠上。更可怕的是,英吉利国若见大清百姓成瘾,便会以此为要挟,索要通商口岸,若是朝廷不允,他们便会派战船沿海滋扰,甚至攻我城池,夺我疆土。”

四阿哥的手指猛地攥紧了案上的奏折,指节泛白:“夺我疆土?他们竟有这般野心?难道就不怕我大清的铁骑?”

“四爷有所不知,西洋人的战船与咱们的水师不同。” 刘阳明努力回忆着历史课本中的细节,用清代人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他们的船身包铁,火炮射程远胜咱们的红衣大炮,水师士兵也多习海战,若是在海上交锋,咱们的战船怕是难以抵挡。更重要的是,鸦片若长期泛滥,士兵也会染上烟瘾,到时候别说打仗,就连拿起兵器都难,铁骑再强,也敌不过瘾君子的萎靡。”

陈太医今日恰好来给四阿哥诊脉,闻言也凑了过来,脸色凝重:“刘赞善所言极是!前几日我去城郊义诊,见有农户因吸食鸦片,瘦得只剩皮包骨,连耕地的力气都没有,家中妻儿只能靠乞讨度日。若是这毒物蔓延开来,不仅百姓遭殃,大清的税银、粮食都会受影响,到时候国库空虚,民生凋敝,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更严重的。” 刘阳明补充道,“一旦开战,大清若败,英吉利国定会逼迫朝廷签下不平等的条约 —— 割让沿海的土地给他们做租界,允许他们在大清境内自由通商,还要赔偿巨额银两。这些银两最终还是要从百姓身上搜刮,到时候苛捐杂税增多,百姓不堪重负,恐会引发民变,内忧外患之下,大清的根基都会动摇。”

书房内陷入一片死寂,只有西洋钟表的滴答声在回荡。四阿哥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淅淅沥沥的春雨,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虽久居京城,却也知晓沿海一带已有西洋商船频繁出没,此前只当是正常通商,如今听刘阳明这般说,才意识到背后竟藏着如此大的危机。

“那孤本中,可有应对之法?” 四阿哥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着刘阳明,“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这祸事降临。”

“孤本中倒是提了几点。” 刘阳明见四阿哥已有应对之心,稍稍松了口气,“其一,需严禁鸦片流入,凡贩卖、吸食者,从重处罚,截断毒物源头;其二,需加强海防,改良战船与火炮,培养习海战的士兵,以备不时之需;其三,需发展咱们自己的实业,比如仿制西洋的机器,生产布匹、铁器,减少对西洋货物的依赖;其四,需选派有识之士去西洋考察,了解他们的国情与技术,做到知己知彼。”

李卫听得连连点头:“这些法子好!尤其是严禁鸦片,得从源头抓起,那些贩卖鸦片的商人,不管是洋商还是华商,都得严惩!还有海防,咱们江南的水师战船确实老旧,是该好好改良一番。”

陈太医也附和道:“改良火炮、发展实业,还能带动百姓就业,让那些因鸦片失了生计的农户有活可干,一举两得。只是选派人才去西洋,怕是阻力不小,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西洋是‘蛮夷之地’,不愿让子弟去受苦。”

“阻力再大,也得做。” 四阿哥语气坚定,“此事关乎大清的安危,容不得半分犹豫。刘阳明,你明日便将孤本中的记载整理成奏折,我亲自呈给皇阿玛。另外,你与李卫即刻去查京城贩卖‘福寿膏’的商人,摸清他们的货源与分销渠道,务必在短期内遏制住鸦片的流通。”

“臣遵旨!” 刘阳明与李卫齐声应下,心里都涌起一股紧迫感 —— 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步行动,都可能改变未来的历史走向,避免鸦片战争的悲剧重演。

雨渐渐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进书房,给西洋钟表镀上一层金色的光。四阿哥拿起案上的西洋钟表,轻轻擦拭着外壳上的花纹,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以前总觉得西洋器物只是新奇玩意儿,今日才知,背后竟牵扯着这么大的利害。看来,咱们不能再固步自封,得睁大眼睛看世界了。”

刘阳明看着四阿哥的背影,心里默默想:历史的车轮虽难以阻挡,但只要他们此刻开始行动,或许就能为大清争取到更多的时间,让这场可能到来的灾难,来得晚一些,再晚一些。他起身走到案前,开始整理关于鸦片危害与应对之策的笔记,笔尖划过纸面,每一个字都透着坚定 —— 他不仅要在这个时代活下去,更要尽自己所能,守护这片土地上的百姓,不让鸦片战争的悲剧在眼前重演。

李卫则在一旁清点着人手,计划着明日如何彻查京城的鸦片贩子,嘴里还不停念叨着:“那些卖鸦片的,要是让我抓到,定要让他们尝尝牢狱之苦,看他们还敢不敢害百姓!”

陈太医也没闲着,开始草拟关于鸦片危害的医书,准备刊印后在京城及江南各地分发,让百姓尽早知晓鸦片的可怕。

书房内的灯火渐渐亮起,映着三人忙碌的身影。西洋钟表的滴答声依旧清晰,却不再是单纯的计时声,更像是在提醒着他们 —— 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着大清的未来与百姓的安危。而这场关于鸦片与西洋列强的较量,从这一刻起,已悄然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