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猛将张定边辗转反侧,脑海中不断重现白日庄严肃穆的场景。他第一次意识到,武将竟能获得如此崇高的荣誉。

我也想要死后享有血食祭祀,我也想要青史留名,我也想要追随朱大帅......这个念头刚起,他又立即自我否定:不行,我是秀才的兄弟,怎能这么想?

转念又想:若是能劝秀才投靠虎王......随即又摇头:秀才的野心我最清楚,即便暂时归顺,日后必会反噬。

徐达同样难以入睡。一闭眼,就会浮现数万黑旗军将士向石碑下那道身影投去崇敬目光的画面。

当时的我,望着那道身影时也是心潮澎湃吧。徐达暗想,更何况那些黑旗军将士呢?

小九真是了不起啊!

徐达心中满是钦佩。

仅仅一场祭祀,就让全军将士归心。

当初小九在琅琊山创立黑旗军时,自己还暗自嘀咕,觉得他太过狂妄。

如今黑旗军已称雄江南,霸业近在眼前。

但更让徐达在意的是另一件事。

回城路上,骑在马上的朱慕突然下马,走向一片长势旺盛的稻田。田埂上跪着个老农和他的三个儿子,浑身发抖。

朱慕亲手扶起他们,温和地说:老人家,我们这儿不兴跪拜,快起来。

老农支支吾吾说不出话,倒是小儿子问:虎王大人,不跪拜的话,见到大人们该怎么办?

朱慕大笑道:鞠个躬就行。要是对方有礼貌会回礼,要是没礼貌不理你,你就在心里骂他!

周围响起一片笑声,老农也放松了些。

朱慕又问:老人家,今年收成不错吧?还缺什么?

老农刚要下跪,被小儿子拉住:爹,虎王说了不兴跪拜。

老农尴尬地笑笑:大人,今年收成很好,啥都不缺。

这时他感觉衣服被扯了扯,余光瞥见又是小儿子。

这小儿子胆子不小,插嘴道:虎王大人,俺们还缺着呢!

朱慕看着丰收的稻田:还缺什么?

闭嘴!老农急了,大人,这小子脑子不好使。

朱慕笑道:无妨,缺什么尽管说。

真的?小儿子不顾父亲使眼色,笑嘻嘻地说:虎王大人,俺还缺个媳妇儿。

朱慕一愣,身后的李善长等人也愣住了。

这小子果然是个愣头青。

文官们脸色缓和下来。

朱慕摇头苦笑:这个我可帮不上忙,想娶媳妇得靠你自己。

“那俺要去当兵。”小儿子再次开口。

刚才的祭祀大典,他远远瞧见了,只觉得浑身热血翻涌。

况且,在虎王手下当兵,娶媳妇也容易。

听说只要立了战功,就能分到田地,还威风凛凛,多少姑娘抢着要嫁虎王的兵呢。

“当兵是条好路,真想的话,去招兵处报名,合格了自然能入营。”

朱慕离开了,老农恭敬目送,小儿子满眼兴奋。

这只是个小插曲。

但徐达却从中看出,小九已深得民心。

老农虽惶恐,但对小九的敬重发自内心。

小儿子看似粗枝大叶,实则对小九崇拜至极。

若江南各地皆如金陵这般,这基业,便稳了。

至正十三年,正月初一。

金陵城。

这日天公作美,灿烂阳光驱散寒意,整座城沐浴在金色辉光中。

往常此时,街市早已喧闹,小贩吆喝,工人忙碌,菜农穿行。

可今日,整座金陵城空空荡荡。

本该开张的早点铺子,全都紧闭店门。

除了值守的士兵,整座城……空了!

城外,山呼海啸般的声浪隐隐传来,令那些无法离岗的士兵纷纷侧目。

那里,他们的王——汉王,正登临大位。

金陵城北,巍峨城墙之下,笔直的水泥路两侧,黑旗军如标枪般肃立,队列延伸至旷野中的高耸祭坛。

士兵身后,是漫山遍野的金陵百姓——

无论贫富尊卑,无论老幼妇孺,此刻皆汇聚于此,人潮如海,望不到尽头。

整座城的人仿佛都来了。

每张脸上都映着光彩。

更远处,仍有无数人流从四面八方涌来。

年长者望着祭坛,眼中激越难掩。

年轻人凝视高台,满目崇敬。

女人们仰望着旷野上高耸的祭坛,虎王那句“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早已让江南的女子们心驰神往。

骑在父兄肩头的孩童们却对祭坛毫无兴趣,只顾着东张西望,被四周熙攘的人群吸引,兴奋得手舞足蹈。

阳光洒落,金陵城巍峨壮丽,城楼、城墙,乃至城门上的匾额都焕然一新,清水冲刷过的痕迹清晰可见。

旧匾不知被丢到了何处,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崭新的牌匾,上书“中华门”三个大字,笔力雄浑,龙飞凤舞,足见朱慕题字时的澎湃心潮。

数百米外的祭台上,朱慕一身戎装。

漆黑的铠甲锃亮如新,在阳光下泛着暗金色的光芒,刺目耀眼。

头顶的金龙华盖璀璨夺目,绣工精湛的五爪金龙随风舞动,远远望去,仿佛真有一条金龙在他头顶盘旋。

祭坛上只有朱慕一人,高耸入云,无人能看清他的神情。

阳光笼罩下,他整个人仿佛被一层璀璨的光华包裹。

不,那并非错觉——四座山丘上预设的水银镜同时转动,四道光柱汇聚于朱慕周身,交织成一片光晕,将他衬得宛如天神临世。

这主意自然出自朱慕之手。

装神弄鬼,不过是为了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效果出奇地好。

人群骤然爆发出海啸般的欢呼,孩童们纷纷仰头,好奇地追逐着天空中的光柱。

一个小和尚瞪圆了眼睛,喃喃道:“传言朱慕是神仙转世,莫非是真的?”

身旁的老道士撇了撇嘴,心中暗嗤:装模作样罢了。

但他没敢说出口——怕挨揍。

朱慕立于祭坛,四道光柱加身,热得有些难受。

低头望去,强光之中,他连自己的身影都看不真切,更别提上方的华盖、道路两侧的百姓、祭坛周围的将士,以及下方的文武官员。

祭坛下,常遇春望着宛若仙人的朱慕,暗想:“俺老常早就知道大帅不是凡人,果然如此。”

李善长悄悄打量着那道虚幻的身影,心中感慨:一年多前,自己不过是个小吏,如今却已是汉王麾下的礼部主官。

命运,当真奇妙,这一切恍如梦境。

贾鲁凝视着朱慕,心中涌起万千思绪。自从来到金陵城与朱慕共事后,他愈发被这位汉王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如今竟成了其麾下首席文臣。回想当初誓死效忠大元的自己,不禁感叹命运无常。

胡惟庸、郭兴等一众黑旗军文武官员伫立在巍峨祭坛下,仰望着高处闪耀的光芒,脸上交织着狂热、崇敬与激昂之色。前来观礼的各路义军使者则神色复杂,各怀心思。

徐达紧盯着朱慕冠冕上的五爪金龙,拳头几度握紧又松开。眼中既有钦佩欣喜,又暗藏几分不甘,心中默念:重八啊,可别被小九比下去了。

关先生眉头时舒时蹙,似在思虑刘福通执意迎回韩林儿之事。彭莹玉则满眼崇敬地望着光晕中的朱慕。猛将张定边瞠目结舌,被眼前神异景象震慑得说不出话来。

三声震天炮响过后,整齐的鼓点骤然响起。大地传来雷鸣般的脚步声,无数目光齐刷刷转向声源处。只见千人方阵踏着铿锵步伐浩荡而来,动作整齐划一,气势磅礴。

当先头方阵行至祭坛前,步伐突变正步,震得地面微微颤动。数千人齐声高呼:汉王 万 !声浪直冲云霄。

人群中的老道士暗自嘀咕:称王岂能用 ,当称千岁才是。眼中却难掩震撼。小和尚心跳如鼓,喃喃自语:大丈夫当如是......

金陵城外,祭坛之下。一个个威武方阵接连不断行进,惊起漫天飞鸟久久盘旋。

先是轻装步兵,随后是重装步兵,接着是轻骑兵,最后是铁甲骑兵。

五十个方阵,五万将士组成的 式队伍,如蜿蜒巨龙般延伸至天际。

当首列方阵踏出整齐步伐时,鼓声骤停,祭坛四周骤然响起雄壮的军乐。

这乐曲风格独特,在场百姓与宾客皆闻所未闻——

旋律刚劲有力,节奏铿锵分明,全然不同于世人熟知的传统雅乐。(自然是义勇军进行曲。)

乐声入耳,观礼者顿觉热血沸腾,手足不由自主想要随之舞动。

祭坛下的军乐队前,十多个巨型铜喇叭将乐曲传向远方。

伴着激昂的旋律,一个个方阵依次通过祭坛, ——的呐喊如雷霆万钧,在天地间回荡不息。

原野上空,惊鸟群群盘旋,在湛蓝天幕与金色阳光间起起落落,始终不敢降落。

人群中,各方使节与南北士绅儒生们面如土色。

朱慕之军,竟强悍至此!!!

当真天地为之震动,而这仅是 而已!

难怪能击溃脱脱百万雄师。

朱慕大败脱脱的威名,已使不少家族将其视为新的投效对象。

这些文人不同于武将,唯有依附政权或潜在政权,方能施展抱负。

而朱慕,已昭示其野心与实力。

各路义军使者中,见识过朱慕军威者唯有感叹钦羡。

初睹黑旗军阵势者,则震撼得无以复加。

朱慕之兵竟能精悍如斯?

战场之上,这般严整军纪对敌军而言必是灭顶之灾。

那行进阵型望去,宛若怒涛汹涌澎湃。

金陵及周边赶来观礼的百姓们神为之夺,只觉浑身血液沸腾,恨不能高呼:何其雄壮!何其威武!

此等场面,远超庶民想象,他们何曾见过这般军队。

万众如一人!枪戟如林,所向披靡! ,有此雄师,贫道敢断言朱慕必得天下!人丛中老道士脱口而出。

身旁小和尚眼中异彩连连。

黑色洪流般的方阵踏着鼓点前进,每一步都令大 颤,更震撼着所有见证者的心灵。

刘伯温立于人群中,额间冷汗涔涔而下。

这支军队,当真能战胜吗?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