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方多病眼珠一转,从怀中摸出块巴掌大的黑木牌,牌面上刻着半个狰狞的骷髅头,边缘还挂着几丝未干的暗红。

“这个,可是府衙从那七个无头尸体身上搜出来的物证。”他得意地晃了晃木牌,“这骷髅头就是黄泉十四盗的标志,道上的人都认得,这是他们的盗墓名牌!”

李莲花垂眸看着地面泛起的涟漪,眉头微蹙似在思索。

方多病见状,凑得更近了些,压低声音道:“你可知这黄泉十四盗在江湖上消失已有十年?如今突然冒出七个无头尸,身上还带着芳玑王的陪葬宝贝,手里就捧着这盗墓贼名牌。”

他轻咳一声,故作神秘地瞥了眼四周:“更有意思的是,听说这事还跟传说中的一品坟扯上了关系。怎么样,够刺激吧?本少爷大人有大量,不计较你之前的冷淡,带你一起去查这无头尸案如何?”

“方少侠又开始自说自话了。”李莲花终于抬眼,语气平淡无波。

“我何时说过要与你同去?况且你说了这么多,我一句也没听懂,只觉得犯困得很。”

他掸了掸衣袍,“咱们以后,真的没必要再见面了。”

方多病脸上的笑容僵住,猛地将木牌揣回怀里,愤愤道:“不见就不见!本少爷查案还需要靠你?笑话!”说罢,转身就要走。

李莲花看着他气冲冲的背影,扯了扯嘴角,低声道:“慢走,不送。”

待方多病的身影消失在街角,他才转向旁边缩着的乞丐,拱手问道:“老乡,打听一下,这附近可有买卖古玩的黑市?”

那乞丐正抱着个冷硬的馒头啃得满嘴是渣,闻言含糊地应了一声,想了半天才道:“有……有啊,就在东边的山里头,叫……叫卫庄。”

李莲花循着山路来到卫庄,只见一座黑瓦高墙的宅子立在密林深处,门口挂着两盏褪色的红灯笼,透着几分诡异。

他刚要上前,身后突然传来一声揶揄:“呦,这不是说对查案不感兴趣的李神医吗?怎么也来这种地方了?”

李莲花垂眸看着脚下的石子路,随口应道:“哦,我来卖东西。”

“卖东西?”方多病显然不信,嗤笑一声,“卖什么?你那只通人性的狐狸精?”

李莲花抬眸看了他一眼,语气认真:“当初你不是说,瀛珠甲很值钱吗?我来看看能卖多少。”

“瀛珠甲?”方多病惊得瞪大了眼睛,“你知不知道那东西有市无价?这种宝贝你居然来黑市卖?”

李莲花无奈地摊了摊手:“巧了,最近手头紧,没钱了。”

方多病翻了个白眼,心里暗骂老狐狸嘴里没一句实话,懒得再跟他废话,径直走向卫庄大门。

可刚到门口,就被两个身着黑衣的门卫拦住了。“要想进去,先交一百两入门费。”门卫面无表情地说道。

“一百两?”方多病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你怎么不去抢!”

“没钱就赶紧滚,别在这里碍眼。”门卫抱臂,眼神轻蔑地上下打量着他。

李莲花走上前,打断了两人的争执:“这位兄弟的入门费,我一并付了。”

方多病立刻挺直了腰板,下巴一抬:“听到了吧?有人给钱。”

李莲花笑了笑,伸手拽下了方多病腰间挂着的一块羊脂玉佩,扔给门卫:“这块和田玉,足够付两个人的费用了吧?”

门卫掂了掂玉佩,确认是真品,便侧身让开了道路。

李莲花抬脚走进卫庄,只见里面竟是个热闹的集市,各种各样的摊位摆满了院子,卖古董、字画、兵器的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些一看就来路不明的邪门玩意儿。

方多病快步追上他,有些生气地低吼:“你凭什么拿我的玉佩去抵押!”

“你要进来查案,我要进来卖东西,正好顺路。”李莲花毫不在意地环顾着四周,“反正这玉佩你留着也是摆设,这下两个人进来,岂不是更划算?”

方多病愣了愣,仔细一想,好像确实有点道理。

他哼了一声,摆了摆手:“算了,本少爷大人有大量,饶你这一次。别再让我看到你耍花样!”说罢,便转身朝着一个卖古兵器的摊位走去。

李莲花抱着胳膊,笑眯眯地看着他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然后从怀中摸出那块黄泉十四盗的黑木牌,朝着内院走去。

他猜得没错,这卫庄的内院,才是真正藏着秘密的地方,而方多病没有信物,肯定会在内院门口吃瘪。

与此同时,归宁正按照拓宏给的线索,前往泉州的四顾门旧址。

他在山下的镇子里找了家茶馆坐下,点了一壶茶,听着旁边的说书人讲着李相夷的传奇故事。

说书人的话和拓宏说的大致相同,但多了许多细节。

比如李相夷的功法“相夷神剑”如何出神入化。

他的绝学“婆娑步”如何轻盈飘逸,还有当年他在江山笑楼顶上。

为了哄爱人乔婉娩开心,以红绸为剑,舞出“醉三十六剑”的绝美场景。

听着这些描述,归宁心中竟莫名地升起一种熟悉感。

但他很快摇了摇头,哥哥归海说过,说书人最爱夸大其词,这些故事未必可信。

想要了解真相,还是得去四顾门看看。

付了茶钱,归宁趁着夜色悄悄来到了四顾门旧址。

这里虽然早已不复当年的盛况,断壁残垣随处可见,但依稀能看出当年的宏伟格局。

他运转轻功,身体像一片落叶般轻盈地落在地上,目光锁定了前方一间相对完好的房间——根据他查到的信息,这里应该就是李相夷当年的房间。

左右张望了一下,确认四周无人,归宁轻轻推开了房门。

房间里的陈设十分低调,但桌椅、床榻的布料都是上等货色,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显然还有人定期过来打理。

突然,他的目光被桌上一封泛黄的信吸引住了。

信封上工工整整地写着“相夷亲启”四个字。

归宁犹豫了片刻,还是拿起了信,拆开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