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标深吸一口气,正色道:儿臣明白父皇早立储君的深意。令朝臣皆入詹事府,既是为保权力平稳交接,更是为避免后世兄弟阋墙、朝臣结党,伤及国本。

正是如此。朱元璋颔首叹息,储位更迭关乎国运,每有变动必生波澜。若诸子相争,则群臣必分党立派......

“一旦派系之争兴起,国事便不再以国家利益为准则,而是以各皇子派系的得失为权衡!”

“无论最终哪位皇子登上帝位,争斗中损耗的都是国本,受苦的终究是百姓!”

“若要避免此局,最好的办法便是尽早确立太子!”

“同时,让朝中大臣尽数归于 麾下,断绝他们投靠其他皇子的可能。”

“如此一来,其余皇子便不敢觊觎太子之位。”

“面对天子与满朝文武支持的太子,无人能争!”

“手足相残的悲剧,自然也能避免。”

朱元璋转身凝视朱标,目光肃然:

“若你无法给出一个真正说服我的理由——”

“此前你对樉儿、棡儿的承诺,朕绝不答应。”

他的语气平静却坚决。

若朱标不能彻底说服他,朱元璋绝不会同意朱樉、朱棡与朱标一同入文华殿监国辅政。

此举会动摇太子之位,给朝臣释放错误信号,诱使他们生出异心。

即便朝臣隶属太子詹事府,若利益足够,仍可能背叛朱标,转投其他皇子。

对此,朱标早有准备,答道:

“有些事,并非争不过,便不会争。”

“樉弟、棡弟对太子之位的心思,我一直清楚。”

“正如父亲所言,除您之外,无人能撼动我的地位。”

“即便他们有所图谋,我亦有把握兵不血刃令其屈服。”

“既能打消他们的念头,又可保全兄弟情谊,不伤他们性命。”

“这是听《屠龙技》前,我的打算。”

“若樉弟、棡弟未随我听课,此策本无问题。”

“可惜,他们今日与我同听了燕先生讲授的《屠龙技》。”

“《屠龙技》——真能屠龙!真能动摇皇权!”

朱标苦笑一声,神色复杂。

世事无常,往往比预想中来得更为突然。

朱标凝视着案上的《屠龙技》手稿,沉声道:燕先生所着《屠龙技》中曲解上意代表上意二策,若被樉弟、棡弟习得,以藩王之权掌控三卫,窃取天子权柄并非难事。

一旦手握部分天子权柄,便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以樉弟、棡弟的性情,即便胜算渺茫,恐怕也会为心中不甘铤而走险。

无论成败,损耗的都是大明的元气啊。

见朱元璋神色微动,朱标抢先按住父亲的手:父亲可是想废了樉弟、棡弟的王爵?

朱元璋默然,眼中寒芒却已回答了一切。

纵使能废樉弟、棡弟,难道还能将棣弟、橚弟、桢弟、榑弟尽数废黜?朱标苦笑,听过燕先生讲学的,可不止他们二人。

今日未见异心,难保来日不生变故。手握叛乱之能,对天子而言本就是隐患,不是吗?

父子目光相接,朱元璋忽然发觉,自己这个温厚的长子,在权术之道上竟已有了如此洞见。

父亲,您不止我一个儿子啊。

樉弟、棡弟他们,同样是您的骨血。

孩儿怎能忍心,让您为我一人而舍弃所有兄弟?若真如此......

朱标忽然展颜一笑,眼中却闪着决然的光:孩儿说不得要造您的反了。

朱棣、朱橚、朱桢、朱榑这些弟弟,都是朱标如兄如父般亲手带大的,他对这些弟弟的感情自然极为深厚。

朱元璋收回搭在朱标肩上的手,转身望向文华殿前的夜色,双手撑在栏杆上,既欣慰又惆怅地说道:樉儿、棡儿若是知道你这个大哥愿意为他们 ,不知能否放下那份不甘心!

虽然朱标说要为弟弟们 ,朱元璋反而更加欣慰,更坚定了立朱标为储君的念头。唯有朱标继位,其他藩王才能安稳度日,不必担心天子的猜忌打压。

朱元璋感动于朱标的手足之情,却仍摇头道:这个理由很好,但还不够说服咱。就算你要 ,咱也不会同意。还有什么理由,一并说了吧。

朱标苦笑道:父亲可记得《屠龙技》中所言拳,即是权?天子之权源于天子之拳,藩王之权亦来自藩王之拳。樉弟、棡弟可能叛乱,正是因他们可能完全掌控藩王之拳,进而窃取天子之权作乱。反之,若他们无法通过藩王之拳作乱,只能以其他方式争夺太子之位......

如此一来,他们对太子、对天子、对大明便再无谋逆之忧。

权柄终究要靠武力支撑,若无武力为根基,权力便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故而我与他们约定,只可文争,不可武斗!!!

言至此处,朱标眼中精光闪现,显露出成竹在胸的从容。

《屠龙技》并非只有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听燕长倾讲授过,朱标同样完整聆听了这门学问。

甚至因其以太子身份监国理政,代行天子权柄的经历,对《屠龙技》的领悟更为透彻!

先前明知朱樉、朱棡觊觎太子之位却佯装不知,仍以手足之情相待,正是因为——

未悟权力本质的朱樉、朱棡即便铤而走险,最多不过率领千余名亲卫作乱,闹出两三千人的动静便到极限。

这等行径,与其说是谋反,不如说是两位皇弟发泄心中不甘的任性之举。

此等叛乱,朱标只需调遣一卫京军合围,便可令其不战而降。

对太子之位、对大明江山,都构不成实质威胁。

不过是太子一言可定、一卫兵马可平的琐事。

朱标甚至能借此操练京军应对叛乱之能,全然不惧朱樉、朱棡能掀起风浪。

若嫌不足,大可让他们多闹几次。

效仿诸葛武侯七擒孟获,朱标亦可对两位皇弟七纵七擒。

直至他们认清与太子兄长的云泥之别。

明白所谓叛乱何等可笑!!!

经此的敲打与宽容,

朱樉、朱棡终将从愤懑不甘转为心灰意冷,

彻底断绝非分之想,

重做太子的至亲手足!

但如今参透《屠龙技》,明晓权柄真谛的朱樉、朱棡,

确有可能将藩王三卫五六万大军,

真正炼成属于自己的藩王铁骑。

倘若彼时他们再度兴兵作乱,便绝非两三千人宣泄怨愤的小打小闹。这将演变成真正撼动大明根基,令举国震荡的藩王叛乱!!!

要 一个手握五六万藩王大军的亲王谈何容易?更何况——若朱樉、朱棡其中一人起事,另一人必会响应。届时朝廷将直面十余万藩王联军的滔天兵锋!!!

纵使朝廷最终能平定叛乱,大明也必遭重创。若此时北元余孽趁势反扑,这立国仅十余载的新朝恐有覆灭之危!!!

正因如此,朱标才邀朱樉、朱棡共执太子权柄监国理政,并立下文斗不武斗的铁律。此举正是要将十万藩王作乱的祸端,彻底扼杀于萌芽之中!

毕竟朱樉、朱棡日后若起兵,所求不过太子之位。如今朱标不仅让他们亲身体验储君权责,更给予其争夺储位的资格。既已得偿所愿,他们还有何理由铤而走险?!

这实乃一场精妙的交易。朱标以当下太子之权,置换朱樉、朱棡未来可能作乱的藩王兵权。失去兵刃的朱樉、朱棡,纵使将代理的太子权柄经营得如日中天,也不过是另一个胡惟庸罢了。

试看当今丞相胡惟庸,权势虽可威胁朱元璋,但无兵权傍身终究是空中楼阁。只要朱元璋不惜代价,遣一力士便能取其首级。同理,只要朱标始终紧握太子兵权,即便朱樉、朱棡权倾朝野,他一道诏令便可令二人万劫不复。

真正的 之道,在于紧握兵权如铁。至于那些看似煊赫的权柄,不过是随时可以收回的玩物罢了。

听完朱标的解释后,朱元璋神色古怪,铜铃般的眼睛直勾勾盯着长子,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真是咱那个憨厚的标儿?!】

【天爷啊,咱的标儿何时变得这般厉害了?!】

【如此精妙的权谋之术,竟是标儿半日之间想出来的?!】

【这般老练的手段,连咱都自愧不如啊!】

【莫非标儿往日都在藏拙?还是说听了《屠龙技》后突然开窍了?!】

【可咱也全程听了《屠龙技》,虽有收获,也不至于脱胎换骨啊!】

朱元璋围着朱标来回踱步,像看稀世珍宝般上下打量,试图找出儿子突飞猛进的原因。

实际上,燕长倾讲授的《屠龙技》对朱标影响最为显着。

原本朱标在权谋心法上的造诣约六十分,朱元璋约八十分。朱樉、朱棡约三四十分,朱棣约四五十分。

这《屠龙技》犹如一剂大补药:

朱元璋服用后,权谋造诣从八十分提升至近九十分,因底子厚实,变化不甚明显。

朱樉等人各提升一二十,但因基础薄弱,仍在及格线徘徊。

唯独朱标服下这剂补药后,权谋造诣突飞猛进至七八十分,几乎追平朱元璋听讲前的水平!

朱元璋目光灼灼地注视着朱标,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宝。

【若标儿能始终维持这般水准的治世之才,朕明日便可安心禅位。】

【单论应对藩王隐患的手段,标儿已胜过朕一筹。】

【朕思来想去,除了废除樉儿、棡儿等人的藩王身份以绝后患外,竟寻不出两全之策!】

想到此处,朱元璋欣慰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见太子如此深谋远虑,他顿觉大明江山后继有人。

樉儿、棡儿可曾识破你的布局?

朱元璋含笑考校,眼中尽是赞许。发现太子并非优柔寡断之辈,反而谋略过人,他心中大石终是落地。

朱标闻言眼底掠过喜色。父皇此问,分明是默许了他邀诸弟共理朝政的提议。

初时热血冲昏头脑,他们未必察觉。朱标从容应答,不过此刻冷静下来,是否醒悟就未可知了。

朱元璋微微颔首,继续追问:若他们醒悟你以太子权柄置换藩王兵权的深意,突然反悔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