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字一顿,杀机凛然。此刻若再有人敢为孔家开脱,便是同谋,当诛!

四下无声。

众学子手中皆攥着曲阜百姓的血泪证词,孔家欺压百姓、致人家破人亡的罪行 摊在眼前。

往 们或可装聋作哑,自欺欺人,为心中“圣贤门第”涂脂抹粉。

但此刻,在朱元璋的威压与应天府十余万百姓的怒视下——

谁敢狡辩,便是与天子为敌,与民心为敌!

无需朱元璋动手,百姓便会将其撕碎。

为良心,为前程,为性命,所有人噤若寒蝉。

朱元璋的目光最终钉在孔希学、孔克表身上,寒声道:

“你们——还有何话可说?!”

噗通!噗通!

二人瘫软在地,面如死灰,浑身战栗,唇齿几番开合,却半字难吐。

面对铁证与誓死控诉的曲阜百姓,纵有千般狡辩,此刻也尽数噎在喉中。

就在朱元璋欲下令之际——

燕长倾忽向前一步,拱手高声道:

“陛下,容臣再进一言。”

朱元璋目光转向燕长倾,见他神色从容,便简短应允:

“准。”

燕长倾转身面向瘫软的孔希学、孔克表,沉声道:

“方才你说孔圣之道照亮万古,泽被苍生数千载,上至君王下至庶民皆蒙圣恩。”

“此言不虚。”

“两千年来,孔孟之道不仅载于典籍,更镌刻在天下人的血脉之中!”

“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此乃立身之本。”

“是以宋末崖山之战,十万忠烈宁死不屈!”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此乃志士所求。”

“故有允升、伯温、景濂诸公辅佐陛下,廓清寰宇,开创大明!”

孔希学二人眼中泛起希冀,神情激动似见生机。

燕长倾却冷然道:

“天下人虽非孔圣血脉,却承其精神。”

“尔等身为圣裔,所作所为如何?”

“昔为宋臣元臣,却 求荣,是为不忠!”

“身为圣裔,违背祖训,屈膝事敌,是为不孝!”

“身为衍圣公,鱼肉乡里,压榨百姓,是为不仁!”

“身为曲阜令,徇私枉法,颠倒是非,是为不义!”

“孔圣的忠孝仁义,尔等可曾继承半分?!”

“若孔圣泉下有知,可会认尔等这般不肖子孙?”

“还是该亲手惩治尔等,以慰那些枉死的百姓?!”

咚咚咚!

孔希学以头抢地,痛哭流涕:

“罪臣知错!孔家愿献百万家财、三十万亩良田赎罪!”

孔希学连连叩首,声泪俱下道:曲阜县令之职,孔氏族人永不再任,自此曲阜官吏皆由朝廷委派!

孔家上下必将痛改前非,躬身践行先祖忠孝仁义之道!

恳请陛下与天下百姓给孔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我们定当洗心革面......

燕长倾望着不断磕头的孔希学,暗自摇头。此人至今仍不知悔改,妄图以捐献银两、交出田产、放弃曲阜权柄来逃避罪责。

他转身望向高台上的朱元璋,以及跪伏在地的众文臣,朗声道:陛下,可否请景濂先生与诸位大人起身一叙?

朱元璋微微颔首:既燕先生相邀,众倾平身答话。

谢陛下隆恩!宋濂率众臣叩谢后,又向燕长倾郑重行礼致谢。

宋濂神色复杂地望向燕长倾:不知长倾先生有何指教?眼前之人虽摧毁了儒家千年信仰,却也为曲阜百姓伸张了正义。他心中既怀怨恨,又暗含敬意。

燕长倾正色问道:敢问孔圣传承,当以血脉论,抑或以思想论?若论血脉,崖山十万殉国忠烈,难道就不算传承孔圣忠孝仁义之道?若论思想,那些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孔氏后裔,可配称孔圣传人?

他知道孔子思想已融入华夏血脉,纵使再过两千年,炎黄子孙也离不开孔孟之道的熏陶。错不在圣人,而在那些倚仗先祖光环欺压百姓的孔门败类。

燕长倾要铲除的,正是那些歪曲圣贤之言谋取私利的伪儒!

他誓要打破孔家后裔用血脉枷锁禁锢孔子思想的千年桎梏。

......

真正的圣贤传承,究竟该以血脉定尊卑?

还是该以思想论高下?

这个千古命题首次被燕长倾尖锐地剖开。当满朝文武听闻崖山十万忠魂的壮烈事迹,再对比孔家后裔的种种劣行,答案已然明朗。

宋濂沉思良久,终是叹息道:圣道传承,当以思想为尊。

满朝公倾随即齐声应和:当以思想论!

燕长倾目光如炬,转向台下万千儒生:诸生以为如何?

场中静默如渊,唯有零星应答:思想为尊......

燕长倾扫视着神情淡漠的儒家学子们,最终将目光投向聚集在应天府的十万民众,扬声问道:

诸位以为,孔圣真传应当以思想为准?还是以血脉为凭?

与寥寥应答的儒生们形成鲜明对比,围观百姓顿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回应:

圣贤之道自然重在思想!

孔家子孙不配承继圣贤衣钵!

那些姓孔的败类怎配称作圣人后裔!

此起彼伏的呐喊声暂时冲淡了曲阜百姓的悲愤情绪。

燕长倾微微颔首,转身向朱元璋进言:

陛下明鉴,朝野上下共识已明——真正的圣贤传承在于思想精髓。

凡是践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之人,皆可称为圣贤传人。

反之,若是背弃这些德行,纵有圣人血脉也该褫夺其传承身份。

绝不容许这等败类继续顶着圣裔名号欺世盗名、鱼肉乡里。

只要圣贤思想薪火相传,天下人人皆可承其衣钵,何须区区孔氏一族?

臣请自此废除衍圣公封号!

此言一出,正在叩首求饶的孔希学猛然抬头,面如死灰。

这不仅要剥夺他的爵位,更是要断绝孔家世代袭封的可能!

失去衍圣公光环的孔家,必将一落千丈。

燕长倾继续奏道:

臣建议新设孔思公尊号,每五年遴选五位德行典范。

不论出身贵贱、是否识字,只要身体力行圣贤之道,皆可获此殊荣。

譬如宋濂先生,便当得起这孔思公之名!

正在旁听的宋濂闻言一怔,万没想到自己会被推举为新封号的获得者。

燕长倾所言,这象征着天下道德典范与孔圣思想正统传承者的尊号!

若能获此殊荣,青史之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身为文人士大夫,谁不渴望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燕长倾最后冷眼扫过面如死灰的孔希学、孔克表二人,平静道:

从今往后,孔家也不必再主持祭祀孔圣了。尔等不忠不孝之徒祭祀孔圣,反倒玷污了圣贤清誉。

日后将由礼部与鸿胪寺另择吉日,将孔子、孟子、老子等诸子百家列为国之大祀!

由天子亲率百官与万民,共同祭奠这些教化苍生、福泽华夏两千载的先贤!

听闻此言,孔希学终于支撑不住,一口鲜血喷涌而出,当场昏厥。

燕长倾这番言论,可谓将孔家彻底打入万丈深渊。

以思想传承论,剥夺了孔家作为圣裔的特殊身份;

以孔思公衍圣公,废除了其传承圣脉的职责;

以国祀取代家祀,更是斩断了孔家权势的根基。

毕竟孔家能有今日地位,全赖把持着祭祀孔圣的特权。

一旦失去这项代表天下儒生祭祀圣贤的权力,

孔家的权势地位必将土崩瓦解,再难维持文坛领袖的尊荣。

从此沦为寻常世家,再无人会对其另眼相看。

燕长倾这三记重拳,简直如同掘坟曝尸般狠绝。

难怪孔希学听闻后,当场气得吐血昏死。

朱元璋与宋濂等文臣,以及在场的儒生学子,都陷入沉思。

燕长倾从容立于高台,静候圣裁。

他深信这套方案终将获得采纳——

此举能将孔子自汉武以来超然诸子、

甚至隐隐凌驾皇权的神坛拉回凡间,

使其重归百家诸子之列。

孔子地位一旦回落,

天子威权自然更上层楼。

朱元璋对《降龙学》的儒家隐患不再那么担忧。

他欣然采纳了这个提议。

不仅朱元璋赞同,宋濂等文臣以及天下儒生也都支持这个方案。

此举虽将孔家打入深渊,却为其他儒生开辟了成为孔圣正统传人的新途径——

那便是孔思公!

昔日衍圣公尊号独属孔家,成为其正统性的象征,旁人无从染指。

如今废除衍圣公,设立孔思公,意味着任何获此封号者皆可宣称继承孔圣道统,建立新的圣裔世家!

这实乃光耀门楣、绵延族运的绝佳机遇!

面对如此 ,鲜有文臣儒生能够抗拒。

......

燕长倾本不愿提议另立孔思公。

但若不设新号,即便铲除孔家,仍会涌现孟家、颜家等新的文坛领袖,儒家势力终将再度扩张。

与其任其自发推举,不如由朝廷钦定道德楷模——孔思公作为新的文坛领袖。

然而五位孔思公并存,意见相左时,天下儒生该遵从何人?

即便达成共识,五年后新一轮评选又将带来新的变数。

按五年一选、每届五人的规制,若皆得长寿,百年间或将有近百位孔思公同时存在......

如此众多的孔思公,当牵涉自身利益与家族荣辱时,还能坚守儒家集体大义,保持立场一致吗?

数十年后,天下或将涌现数十上百个自诩孔圣正统的家族。

到那时,纵非人人皆称圣裔,孔圣后嗣之名怕也要遍布市井。

当圣裔头衔变得俯拾皆是,这份尊荣自然也就分文不值。

燕长倾唇边掠过一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他给天下读书人抛出的诱饵确实甜美诱人——

但这蜜糖里裹着的,是足以让儒林分崩离析,令圣裔世家跌落神坛的剧毒!

可即便明知是鸩酒,满朝文臣与莘莘学子仍会甘之如饴。

因为这杯毒酒,实在太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