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要是我家孩子,我直接给他两耳刮子,问问他耳刮子馋不馋!”

砰——

说完,李琴直接把门关上了。

这些年来,李琴态度越来越硬,对贾张氏这种人,更是一点情面不留。

“不好意思”这几个字,在她心里早就没位置了。

以前脸皮薄,处处被算计、被欺负。

现在翻脸不认人,日子反而好过多了。

“哼!”贾张氏冷哼一声,拉着孩子回屋。

秦淮茹说:“李琴说得没错,这么大孩子还馋嘴,就该扇嘴巴!”

吃过午饭,贾文跟李琴打了声招呼,就蹬着三轮车出院了。

他有个习惯,每到周末就骑车出去转转。

顺便收点老物件,也挺好。

四九城是千年古都,文物数不胜数,从前朝王孙公侯家流落民间的老物件更是多不胜数。

每到立夏前后,不少百姓家里青黄不接、揭不开锅,就有人抱着各式文物,在四九城的街头巷尾叫卖。

这正是捡漏的好时候。

贾文自然不会错过。

老百姓也大多知道,四九城有个专门交易文物的地方——就在后来潘家园附近的一条街,那时还是个黑市。

虽是黑市,上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太管。毕竟很多上层的人也喜欢时不时来这有意思的地方转转。

“哟……贾文,这是去收古董了吧?”前院刚吃完饭的阎解成笑呵呵地看着贾文。

贾文点点头:“是啊,怎么了?”

阎解成眼睛一亮:“文文,你带我去呗?我也想买两件赚点钱!”

“不带!”贾文摇头,“这行你得懂,不懂就是瞎买,别说赚钱,亏得裤子都不剩!”

阎解成不以为然,觉得贾文就是故意不带上他。

“走!”他跨上自行车,说:“我就不信,他一个小屁孩都懂的东西,我能不懂?于莉,把家里的钱拿来,我去看看学学……”

“好嘞!”于莉也听说过贾文的事,一块钱转眼变成七百块。

啧啧啧……要是我有七百块,买块手表不好吗?天天吃鸡不香吗?他一个小孩子都能赚到,我们大人还不行?

“解成,你带我,我跟你一块去!”

“行!”阎解成宠媳妇,骑着自行车就带着于莉往松榆胡同去。

松榆胡同这一带,就是后来的潘家园。

咔哒一声,阎解成把自行车支在胡同口停车处,用粗铁链锁好,就带着于莉往胡同里走。

胡同不宽,约四五米,两边蹲满了人,面前摆着一两件、两三件物品,有的古朴,有的闪亮,有的崭新,有的看起来只是一堆碎片。

不管懂不懂,见到这景象,谁都得说一句:牛逼。

牛逼六六六!

“大爷!”阎解成看见摊子上有个黄罐子,问:“这罐子多少钱?”

大爷抬头瞅瞅阎解成和于莉,呵呵一笑:“六十块!”

嘶——两人同时倒抽一口冷气。

**……

不是说好的一块钱买七百块卖么,怎么是六十元呢?

“买不买?”

老头子看着阎解成和于莉,一边笑一边磕着烟袋说道:“买的话,可以便宜点,你也可以出个价!”

阎解成和于莉互相看了一眼。

随即摇了摇头。

算了吧!

我们不懂,出什么价呀。

这不是开玩笑吗?

再说了,我们也没那么多钱啊。

这古董人家要六十块,你还价能还到哪儿去,最少也得给四十吧。

可四十我们也拿不出来啊。

结婚的时候他们虽然赚了点钱,但总共也就二十多块,现在吃喝都靠父母接济,阎解成也没个正式工作。

只能偶尔打打零工,哪来的钱。

“不不不……我们就随便问问!”

于莉拉着阎解成赶紧走了。

老头子冷笑一声,哼道:“不是个买家!”

松榆胡同里挤满了人,人来人往。

这里摆摊卖的东西已经不限于古董了,有人路边摆着兔子卖,也有人卖鸡卖鸭、卖鸡蛋的。

当然,这里的鸡鸭和鸡蛋都比别处贵不少。

毕竟不用肉票和鸡蛋票,只要钱。

不过最多的还是古董。

“就没有便宜点的吗?”阎解成问于莉,“你看哪个便宜点?”

“那个!”于莉伸手一指,指向路边一个看起来很旧的青铜器。

是个青铜杯子。

“老板,这个杯子怎么卖?”于莉问道。

三十多岁的老板抬起头:“不买别瞎问……你又不懂,知道什么呀?”

“我……”于莉觉得被看不起了,不服气地说:“谁说我不懂?我怎么就不懂了?你一个卖东西的怎么这样说话?”

“行!”那人说:“你懂是吧?那我问你,这东西叫什么?”

“你要是能说出个来历,我半价给你!”

于莉一下子愣住了:还真不知道这东西叫什么。

“这不就是个杯子吗?”

“这叫豆!”摊主不耐烦地说:“别捣乱,走走走……”

于莉黑着脸走了。

才问了两次,就被人数落成这样,于莉觉得受了欺负。

同时,他俩也明白了,这玩意儿不是谁都能碰的,里面的水深得很!

“咦,那不是贾文吗?”

夫妻俩忽然看见了贾文。

那孩子正背着手在胡同里转悠,时不时蹲下来和摊主讨价还价,一副很在行的样子。

“走走走……”于莉拽了阎解成一把:“跟上他!”

阎解成一脸不情愿:“跟着他干嘛?”

“你傻啊!”于莉瞪了他一眼:“贾文懂古董啊,一块钱买的东西转手卖过七百!跟着他说不定我们也能捡着机会!”

也对啊!

阎解成拍了拍脑门:“走,过去!”

两人凑到了贾文旁边。

“呵呵……”三人面对面,都有点尴尬地笑了笑。

于莉开口:“贾文,真巧啊,你也在这儿……没想到会遇见你。”

贾文没说话。

这不明摆着吗?我都说了我要来松榆胡同淘古董,你们是故意跟来的吧?

“巧吗?”贾文反问。

“巧!”阎解成赶紧接话:“太巧了!文文,我们俩跟着你看看,你不介意吧?”

“不介意。”

贾文点了点头。

阎解成夫妻俩打什么主意,他心里一清二楚。

不就是想偷偷学点门道吗?

真以为古董这行跟炒白菜一样,看两眼就能会?

我那也是靠卷轴才懂的。

两人松了口气,跟在贾文身后。

贾文倒也没太反感,随他们看吧,无所谓。

他继续逛着。

这时,他看见路边有人摆了个摊,东西挺多。凭着鉴宝技能,贾文一眼就看出大多是假货。

但他还是走了过去。

那摊上有套仿成化的杯子,做得特别精致,一套四个,很讨喜。

虽然是假的,但看着舒服。

“大爷,这杯子怎么卖?”贾文朝摊主问道。

摊主瞅了他一眼,笑呵呵地说:“熊孩子别捣乱,一边玩儿去……”

贾文一脸黑线:每次买东西都得先解释,我不是熊孩子,我是真要买!

“我真买,不捣乱!”贾文坚持,“你就说个价吧!”

那人没有提价钱,反而笑呵呵地问:“你不是熊孩子啊?那你来说说,这套碗是有什么来历?”

贾文微笑着反问:“您读过《红楼梦》吗?”

那人回答:“读过啊!”

贾文又接着问:“那您知道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段吗?”

“知道啊!”

“那您记不记得她在妙玉那儿喝水时用的是什么样的杯子?”

“哎呦!”摊主顿时惊讶地从地上站了起来,连声道:“厉害……真厉害啊……我还是头一回见到这么懂行的孩子!”

周围的其他摊主也纷纷竖起大拇指。

更难得的是,这孩子说话婉转含蓄,没有点破,却借着《红楼梦》把意思说得明明白白。

而站在后面的阎解成和于莉却听得云里雾里。

买个杯子还绕这么大圈子,真是够烦的。

“这杯子做得挺精致……”贾文笑着拿起一只细看,确实不错。

“老板,现在能说多少钱了吧?”

摊主喝了口水,沉吟片刻,眼珠转了几转,然后伸出一根手指:“孩子,你这么懂,小小年纪就识货。看你聪明的份上,我要一百!”

“一只一百块!”

这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旁边的摊主们一个个倒吸凉气:这老王平时也就喊四十,碰到孩子居然喊一百?

太坑了吧!

贾文当然不会当冤大头。

他轻轻晃了晃杯子,说:“高了……老板,便宜点吧。”

老板装出一副肉痛的表情:“那你出个价吧!”

“行,”贾文掂了掂杯子,“两块钱一只,怎么样……”

“噗……”

“噗噗噗……”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喷水声。

后面的于莉和阎解成都惊呆了。

这孩子真敢还价啊,人家要一百,他只给两块。

我的天……

还能这样讲价?

阎解成觉得脸上挂不住,拉着于莉往后退了两步,生怕别人以为他们和贾文是一起的。

太丢人了。

但贾文却一脸淡定。

摊主的脸色铁青。

两块?

一个两块。

这价格简直像捅了我一刀。

再便宜我就不卖了。

“卖……”摊主咬了咬牙,“拿走!”

????

路人和阎解成都愣住了。

竟然卖了?

这玩意儿真就值两块钱?

“行!”贾文微微一笑,“四个我全要了,帮我包起来,谢了!”

其实这四个杯子并非真品成化杯,而是赝品。

但贾文为何还要买呢?

因为就算是仿的,也不是一文不值。

这并非现代仿品,如今也没人有那闲工夫仿这个。

那是清朝晚期仿明朝的东西。

众所周知,清朝爱仿明朝器物,但仿品不见得就不值钱,毕竟也是晚清的物件了。

再过些年,到两千年后拿去拍卖,这成套的四只杯子随便一出手,也能卖个几万块。

如今八块钱收,绝对是赚。

退一步说,就算不是文物,看着也精美,带回家给母亲和妹妹喝茶不行吗?

用来待客,或是摆在架子上当装饰,都行。

“亏了,这回亏大了……”摊主一边收杯子,一边低声嘟囔着。

这是老习惯了。

卖了东西嘴上总要念叨几句亏了,仿佛这样能弥补点心里的不甘。

贾文掏出十块钱。

老板正要找钱。

“等一下——”

阎解成突然开口:“老板,等等!”

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