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七星大罗盘 > 第127章 棋局暗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题记: 有人视棋子为弃履,有人却在方寸间窥见天地。当真相与谎言交织,忠诚与背叛同行,唯一的法则,便是活下去,并活得更好。

————————————————————————————

金陵城,锦衣卫指挥使衙门深处,烛火摇曳,将纪纲脸上阴晴不定的神色投射在冰冷的墙壁上,忽明忽暗。他指尖捏着那封来自黔西北的密报,薄薄的纸张仿佛有千钧重。宝颐苑遇袭,公主受惊,数名宫中旧人与护卫殒命……每一个字都像烧红的针,扎进他的眼里。

“好个周必贤!”他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声音冷得能冻裂石头。他安插在周家最深、最得用的几颗钉子,竟然在一次看似凶险万分的袭击中折损了近半!这损失,让他心尖都在滴血。“这感觉,就像精心喂养的猎犬,还没扑咬猎物,就先被猎物门口的陷阱弄残了一半。”

然而,当他反复咀嚼密报的细节,尤其是蕊初那份字迹略显潦草、似乎惊魂未定,却又“情真意切”的汇报——她如何侥幸从刺客刀下逃生,如何目睹同伴惨死,如何依据现场线索推断刺客乃乌撒残匪与无为教妖人,并隐晦提及周大将军似有借题发挥、顺势清理内部不谐之音的意图后……纪纲脸上那层冰霜,竟渐渐化开一丝诡异的、扭曲的笑容。

“呵呵……哈哈……”最初是低沉压抑的冷笑,继而变成了难以抑制的、在寂静密室里回荡的碜人大笑。

他损失的是些行动人员和几个不太核心的嬷嬷宫女,虽然肉痛,但像蕊初这样的关键人物,以及另外几个他布下的、连蕊初都不知道的“暗桩”负责人,据蕊初回报,只是受了惊吓,根基尚在!更重要的是,周必贤这番“借题发挥”,看似狠辣决绝,实则……“周大将军啊周大将军,你这是杀人立威,还是自曝其短?你越是表现得强势,越是显得你心虚,越是需要靠这种手段来清理内部。陛下……会怎么想呢?” 这简直是给他纪纲递了一把绝佳的、可以捅向周必贤腰眼的刀子,还顺带给了他一个完美下台阶!

他立刻回到书案前,铺开一张新的素笺。笔走龙蛇,却不是发往黔西北的斥责令或调整指令,而是给那几位“幸存”的暗桩负责人的密令。内容大同小异:蛰伏,静默,非生死攸关或得他亲令,不得妄动。同时,极力配合蕊初,获取周家信任,重点探查周家与建文余孽有无牵连,以及周廷玉此子的异常之处。

他丝毫不担心这些人的忠诚。他们的家人,大多在锦衣卫的“妥善关照”之下。更重要的是,他相信这些人明白,背叛锦衣卫、背叛他纪纲的下场,远比得罪周家要恐怖得多。“周家或许能给你们一时的安稳,但我纪纲,能决定你们乃至你们亲族永恒的噩梦。” 这就是权力的逻辑,简单,粗暴,有效。

然而,纪纲绝不会想到,他这份自信,在“刺客事件”后的第三天夜里,就已经被现实敲得粉碎。

毕节卫,禄国公府,一间绝对隐秘、由青阳宗玄真道长亲自布置了隔音禁制的暗室内。烛光昏黄,映照着几张苍白惶恐的脸。

周必贤一身家常便袍,负手而立,气息沉静如山。已然归心、眉眼间多了几分复杂风情的蕊初垂首站在他身侧稍后的位置。玄真道长则手持拂尘,眼神淡然地扫视着面前站立的三人。

这三人,表面身份分别是毕节卫某个不起眼货栈的掌柜、国公府外院一名管采买的二等管事,以及小龙塘老宅一名负责洒扫却能接触到部分往来文书的仆役。他们,正是锦衣卫在周家内部,除蕊初外,埋得最深的几位负责人。

没有预想中的严刑拷打,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威逼利诱。周必贤甚至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开口。蕊初上前一步,将几张纸递到那三人面前——那是纪纲之前命令他们伺机挑拨周家与周边土司关系、甚至必要时可对周廷玉行“惊吓”之策的密令副本(由蕊初凭借惊人记忆力默写并提供暗记)。

紧接着,玄真道长开口,声音平和,却字字如锤,敲在他们心上。他寥寥数语,便精准点出了他们各自隐藏在黔地或原籍的家人近况,甚至说出了他们身上某些不为人知的隐秘特征或旧伤,仿佛亲眼所见。

心理的防线,往往比肉体的防线更容易崩溃。在确凿的证据、被掌控的软肋以及玄真那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目光下,三人面如死灰,汗出如浆。

周必贤这才缓缓转身,目光平静地扫过他们:“纪纲能给你们恐惧,”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千钧之力,砸在每个人心头,“我能给你们,以及你们的子孙,一条活路,甚至是一条富贵路。选择权在你们自己手里。”他顿了顿,语气骤然转冷,室内的温度仿佛都下降了几分,“当然,若有人阳奉阴违,试图脚踏两条船……这黔西北的群山,埋骨最是方便。”

威逼与利诱,现实与恐惧,加上蕊初这个“榜样”的现身说法,以及玄真道长那非人的洞察力,最终碾碎了三人最后的侥幸。他们瘫软在地,选择了倒戈。不仅交出了与纪纲联络的渠道和暗号,并表示愿意配合周家,向纪纲传递经过甄别甚至加工过的“情报”。

为了保证他们不反水,除了周家随后会秘密“接洽”并妥善安置他们的家人外,更厉害的一手在于,周必贤让他们每人都亲手写下了一份“投诚状”,并按下鲜红的指模。这份“投诚状”里,“如实”记录了他们在周家“胁迫”下,“不得已”向纪纲传递过的一些无关紧要但经过周家认可的“真消息”。这东西若被纪纲看到,他们同样是死路一条。自此,他们与周家,才算真正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焚。

纪纲对此一无所知。他满意地将发出指令的信鸽放走,看着那点灰影振翅融入金陵沉沉的夜色,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在陛下面前,如何慷慨陈词,参劾周必贤“养寇自重”、“擅权跋扈”的美妙情景。“有时候,敌人递过来的刀子,只要磨得快,照样能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