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读趣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读趣网 > 历史军事 > 七星大罗盘 > 第129章 璋玉疾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题记:归途的终点亦是新征程的起点,家族的温暖是砥砺前行的铠甲。当历史的潮汐将机遇与挑战一并推至眼前,真正的智者不会抱怨手中的牌面,而是思考如何将看似平凡的牌,打出惊世的组合。

————————————————————————————

马蹄声碎,踏破了黔西北山道的宁静。周廷玉坐在微微颠簸的马车里,望着窗外掠过的熟悉景致,青岩镇数月苦读的沉静时光仿佛还在眼前流转,但身心已随着车轮的滚动,一步步回归到毕节卫禄国公府这个权力与亲情的漩涡中心。

在青岩镇那座白墙青瓦的小院门前告别时,气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姑父文隐(朱允炆)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沉静模样,只是在他躬身行礼时,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低声道:“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前路多艰,亦多奇景。” 那双看尽风云的眼中,是长辈的期许,也有一丝同为宿命承载者的了然。

姑姑周必畅则红着眼圈,将好几包亲自腌制的蜜饯、晒干的菌菇塞进他的行囊,絮絮叨叨地叮嘱:“回了家,莫要只顾着读书,身子最要紧。你父亲……他肩上担子重,性子又冷硬,你多体谅。” 她顿了顿,声音更轻,“也……多看着点你廷璋弟弟,他性子跳脱,最听你的话。”

程济先生(承继)将他送至院外老槐树下,最后考较了他一段《春秋》微言大义,方才颔首:“根基已固,雏凤清于老凤声。院试在即,不可懈怠,然亦需知,科举乃手段,非目的。经世致用,方是根本。” 老先生目光深邃,仿佛已看到他即将面对的更广阔天地。

墨璃和武开阳安静地跟在车驾旁,一个沉静地观察着道路两旁的山势草木,一个则警惕地扫视着任何可能藏匿危险的山坳林隙。他们的存在,让周廷玉的归途踏实了许多。

消息总是比人马走得快。当周廷玉的马车距离毕节卫城尚有十余里时,正在清阳书院学堂里心不在焉听着先生讲解《论语》的周廷璋,就被一名悄悄溜进来的小厮递来的纸条点燃了。

“大哥回来了!”

纸条上只有这五个字,却让周廷璋瞬间像是被注入了无穷活力。他哪里还坐得住,什么“君子慎独”,什么“非礼勿视”,统统抛到了脑后。趁着先生转身板书的机会,他像一只灵巧的狸猫,猫着腰从学堂后窗翻了出去,动作流畅得显然不是第一次干这事。冲到马厩牵出自己的枣红小马,一抖缰绳,便朝着毕节卫城方向疾驰而去,将书院夫子的呵斥和同学们的愕然远远甩在身后。

“少年的热血,就像这黔地山间的风,从来不懂得什么叫迂回和掩饰。”

“大哥!”

人未到,声先至。周廷璋像一阵裹着草叶清香和汗水气息的山风,猛地卷进了周廷玉居住的“听竹轩”。他今年已满八岁,继承了其母宋玲珑明丽五官的脸庞跑得红扑扑的,几缕黑发被汗水黏在光洁的额角,一双眼睛亮得惊人,浑身都散发着仿佛永远耗不尽的精力。这正是天枢(贪狼)星转世那股天生的锐利劲儿,如同未经打磨却已寒光隐现的宝刀。

周廷玉刚换下旅途中的便服,正坐在书房里,准备整理从青岩带回来的笔记书册,听到这声充满活力的呼喊,嘴角不由微微上扬。他放下手中的书册,刚站起身,那道红色的身影就已经冲到了面前。

“怎地跑得这般急?瞧你这满头汗。”周廷玉拿起桌上一块干净的软布递过去,语气带着兄长特有的温和责备,“当心先生告到父亲那里,回头又罚你。”

“管他呢!”周廷璋浑不在意地摆摆手,胡乱用袖子抹了把脸,眼睛却像粘在了周廷玉身上,兴奋地追问,“大哥,你可算回来了!青岩那边好玩吗?快跟我说说外面的事儿!”

看着弟弟这充满生机和依赖的样子,周廷玉心中也是一暖。前世他是独子,今生能拥有这样血脉相连的兄弟,感觉颇为奇妙。他捡着些青岩的风物、读书的趣事,以及路上见闻说了,自然略过了那些惊心动魄的伏击和深沉的宿命思索。

“程先生学问是极好的,要求也严,但并非不近人情。青岩山水清幽,适合静读。至于案首,不过是尽力而为罢了。”他说得轻描淡写。

这时,墨璃端着两杯刚沏好的热茶悄无声息地走进来,轻轻放在兄弟二人面前的茶几上。她依旧是那副沉静的样子,对着周廷璋微微屈膝行礼:“二公子。”

周廷璋对这个沉默寡言却总跟在哥哥身边的布依族少女早已熟悉,随意地点点头,注意力又回到周廷玉身上。

武开阳也跟在墨璃身后进来,他先是对周廷玉恭敬地行了一礼:“公子。”然后看向周廷璋,抱拳道:“二公子。”他的目光在周廷璋那因为疾驰而略显凌乱的衣领和带着汗渍的额头上扫过,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认同。他们都是更习惯用身体和行动来表达的人。

周廷璋对武开阳倒是很感兴趣,他知道这是大哥亲自挑选并教导的护卫兼书童,身手很是不错。他凑近武开阳,压低声音问:“喂,开阳,这趟出去,有没有遇到什么不开眼的毛贼?你们动手了没?”

武开阳看了周廷玉一眼,见公子没有表示,便简练地回答:“遇过些许麻烦,已经解决了。” 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真可惜,我没赶上!”周廷璋懊恼地一拍大腿,随即又兴致勃勃地拉着周廷玉,“大哥,你下次再去哪儿,带上我吧!我保证不捣乱,还能帮你打架!”

周廷玉失笑,拍了拍弟弟尚且单薄但已显露出坚实轮廓的肩膀:“你的战场在书本和校场。先把书读好,把武艺练扎实,将来有的是你大展拳脚的时候。” 他顿了顿,语气带上了一丝认真,“父亲和我,都盼着你成为真正的‘玉璋’,能破开一切晦暗,映照日月之光。”

周廷璋虽然性子跳脱,但并非听不懂话,尤其是大哥用这种语气说话的时候。他脸上的嬉笑收敛了些,用力点了点头:“嗯!我知道!我最近枪法又进步了,先生还夸我文章有气力!”

兄弟俩正说着话,院外传来了脚步声,一名穿着体面的中年仆役出现在门口,躬身道:“大公子,国公爷请您去外书房。”

周廷玉闻言,神色一肃,对周廷璋道:“父亲召见,我先过去。你既回来了,便去看看母亲和姨娘,莫要再乱跑了。”

周廷璋虽然还想缠着哥哥多待一会儿,但对父亲周必贤心存敬畏,只得乖乖应下:“哦,知道了。我这就去给娘请安。” 说着,又对周廷玉挤了挤眼,这才一阵风似的跑了出去,经过武开阳身边时,还顺手拍了拍他的胳膊,低声道:“回头校场过两招!”

武开阳身体微微一僵,但没有躲闪,只是点了点头。

周廷玉看着弟弟活力四射的背影,无奈地笑了笑,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素色直缀,对墨璃和武开阳道:“你们先在此休息,整理一下带回的东西。” 说罢,便随着那仆役向外书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