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鼓歇,天色未明。垂拱殿内却已灯火通明,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雨前的闷热。紫宸御座下,群臣肃立,鸦雀无声。昨日的寿王府惊变如同投入深潭的巨石,余波仍在每个人心头震荡。空气中弥漫着不安、猜忌,还有一丝兔死狐悲的寒意。
赵小川端坐御座,玄色常服衬得他面色愈发沉凝。他没有像往常一样先处理冗长的奏疏,而是直接拿起御案上那本连夜赶制、还散发着墨香的《大宋官员职司绩效考评试行纲要(草案)》。
“诸位爱卿,”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殿宇的寂静,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寿王谋逆一案,虽已尘埃落定,然其所暴露之吏治积弊,触目惊心!贪墨横行,尸位素餐,结党营私,以致蠹虫滋生,危及社稷!此等乱象,根源何在?”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殿下众臣,尤其在昨日刚从“寿王关联人员黑名单”上被“优化”掉、如今位置空出来的几个地方停留片刻。王珪老相国眉头深锁,苏轼若有所思,高俅缩着脖子,而王黼、李邦彦等“幸存”的墙头草则脸色发白,大气不敢出。
“根源在于!”赵小川猛地提高声音,如同惊雷炸响,“权责不清,赏罚不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甚至干得越多,错得越多,反不如那些阿谀奉承、钻营结党之徒青云直上!长此以往,谁还愿为朝廷尽心?谁还肯为百姓做事?”
他霍然起身,将手中那本《纲要》高高举起:“故,朕决意!革除积弊,整肃吏治!自今日起,于六部九寺、御史台、翰林院等京畿要司,试行《官员职司绩效考评纲要》!以实绩论英雄!以数据定优劣!”
死一般的寂静被打破,殿内瞬间响起压抑不住的嗡嗡议论声!
“绩效…考评?”
“以实绩论英雄?”
“这…这如何评法?”
赵小川无视下方的骚动,声音沉稳有力,如同宣读一份早已规划好的项目章程:“细则已拟定,稍后下发各部!核心有三:其一,权责清单化!各部、各司、各职,皆需明确自身职责边界,何事归我管,何事需协同,何事需上报,白纸黑字,清晰罗列!避免推诿扯皮!其二,目标量化!无论治河、赈灾、税赋、刑狱、营造…皆需设定明确、可衡量、有时限之目标!例如户部,年税赋征收完成率、库银周转率;工部,河工进度达标率、营造物料损耗率;刑部,积案清理率、冤假错案发生率…等等!其三,考评周期化!季度有小结,年中有评估,年末定总评!考评结果,直接挂钩官员升迁、俸禄、乃至…去留!”
他每说一句,殿内的议论声就大一分。当听到“考评结果直接挂钩去留”时,不少官员已是脸色煞白,冷汗涔涔!
“陛下!”礼部侍郎李邦彦终于忍不住,出列高声道,声音带着惶急,“祖宗成法,官员考绩,自有吏部循例而行,以德、能、勤、绩、廉五品论定!陛下此‘绩效’之法,一味苛求数据,罔顾德行清誉,恐失之偏颇,寒了天下士子之心啊!”他昨日刚侥幸躲过清算,此刻本能地跳出来维护旧制。
“李卿此言差矣!”赵小川目光如电,直刺李邦彦,“德、能、勤、绩、廉,五品之中,‘绩’字何在?若无实绩,空谈德行,与纸上谈兵何异?与尸位素餐何异?至于清誉?”他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胡三账册之上,收受贿赂、篡改考绩、为寿王党羽大开方便之门的,哪一个不是表面‘清誉卓着’?哪一个不是吏部考评的‘上上之选’?李卿是想告诉朕,吏部现行的考绩之法,很公允?很有效?”
李邦彦被问得哑口无言,面红耳赤,在赵小川冰冷的目光逼视下,讪讪退下。
“陛下!”户部一位年迈的郎中颤巍巍出列,“各部职司不同,岂能一概以数据衡量?譬如教化之功,刑狱之平,此乃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何量化?若强求数字,恐地方官员为求‘绩效’,或虚报政绩,或苛待百姓,反生大弊啊!”
“问得好!”赵小川非但没有动怒,反而点头,“所以朕说的是‘试行’!是‘纲要’!非一刀切!教化之功,可考校入学童数量增减、乡间讼诉多寡、民风民俗变化。刑狱之平,可看冤狱申诉率、重审改判率、百姓口碑!方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为官者是否真心实意想做事,是否绞尽脑汁去做好!而非抱着‘无法量化’的借口,心安理得地混日子!”
他环视群臣,声音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此纲要是朕的决心!是朝廷的决心!试行期间,欢迎诸位爱卿提出建设性意见,完善细则。但若有人阳奉阴违,消极抵制,甚至暗中阻挠…哼!”他冷哼一声,目光扫过那几个空出来的位置,“寿王府的前车之鉴,犹在眼前!朕的‘绩效考评’,可不仅仅针对地方!”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但配合着昨日寿王府的雷霆手段和那几个空荡荡的位置,这威胁如同万钧重锤,狠狠砸在每个官员的心头!
殿内再次陷入死寂。反对的声音被硬生生压了回去。恐惧和观望取代了最初的抵触。所有人都明白,这一次,年轻的官家是铁了心要动真格的了!
赵小川看着殿下噤若寒蝉的群臣,知道震慑的效果已经达到。他缓缓坐回御座,语气稍缓:“当然,推行新法,亦需榜样。朕已着吏部,擢升工部水部郎中沈括为工部侍郎,主管河工水利及营造诸事。沈卿耿直务实,精于营造历算,在寿王威逼利诱下能持身守正,其‘绩效’与‘潜力’,众目昭彰!望诸位爱卿,以沈卿为楷模,精研本职,勤勉任事,以实绩博功名,以贡献定尊荣!”
被点名的沈括出列,他年约四旬,面容清癯,眼神明亮而坚定,带着一股书卷气和实干家的混合气质。他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臣沈括,谢陛下隆恩!定当恪尽职守,以实绩报效朝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沈括的擢升,如同在死水中投入一颗石子,让一些真正有抱负、有能力却苦于无门的官员眼中燃起了希望。
赵小川满意地点点头,将《纲要》递给侍立一旁的梁怀吉:“颁布下去!即日生效!退朝!”
---
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汴京城最负盛名的州桥夜市,迎来了它一天中最喧嚣、最富生机的时刻。
宽阔的州桥横跨汴河,桥上人流如织,摩肩接踵。桥两岸,鳞次栉比的店铺和摊位早已支起,悬挂着各色灯笼幡旗,将夜空映照得亮如白昼。食物的香气、香料的气息、脂粉的芬芳、商贩的吆喝、行人的谈笑、丝竹管弦的悠扬、杂耍艺人的喝彩…种种声浪气息交织混杂,汇成一股汹涌澎湃、充满烟火气的洪流,冲击着每一个踏入其中的人。
“旋炙猪皮肉!香脆流油!十文一串!”
“滴酥水晶脍!清凉爽口!消暑解腻!”
“香糖果子!蜜饯雕花!甜掉牙喽!”
“客官里边请——新到的羊羔酒,烫得正热乎!”
就在这喧嚣的市井画卷中,一对穿着半旧细棉布衣裳的“夫妇”正随着人流缓缓移动。男子(赵小川)身材颀长,面容清俊,手里拿着一串刚买的旋炙猪皮肉,吃得满嘴油光,目光却像探照灯一样好奇地扫视着周围的摊位和人群。女子(孟云卿)荆钗布裙,素面朝天,安静地跟在丈夫身侧,手里捧着一包还温热的香糖果子,清冷的眸子在灯火下显得格外明亮。
这正是微服私访的帝后二人。
“啧啧,看看这客流量!这消费活力!”赵小川咽下最后一口肉,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嘴,压低声音对孟云卿感叹,眼中闪烁着“市场分析师”的光芒,“这才是真正的经济晴雨表!比户部那些干巴巴的报表生动多了!皇后你看那卖饮子的摊子,排队都排到桥中间了!这‘用户体验’得多好?”
孟云卿看着他油乎乎的袖子,几不可察地蹙了下眉,从袖中取出一方素净的帕子递过去,声音清泠:“陛下…夫君,擦擦。户部报表,亦有其价值。然欲知民情,确需深入市井,体察入微。”她目光扫过那些排队的百姓和忙碌的摊贩,补充道,“譬如这饮子摊,用料实在,价格公道,盛器洁净,伙计手脚麻利,笑容可掬…此等细节,报表上如何体现?”
赵小川接过帕子,胡乱擦了擦,嘿嘿一笑:“皇后高见!这就是‘用户满意度’的直观体现!咱们今天这趟‘用户调研’,值!”他目光落在旁边一个生意相对冷清、卖些竹木器皿的摊位上,摊主是个愁眉苦脸的老丈。赵小川眼珠一转,拉着孟云卿走了过去。
“老丈,生意可好?”赵小川拿起一个编织精巧的竹篮,随口问道。
老丈叹了口气:“唉,勉强糊口罢了。比不得那些卖吃食的。”
“哦?为何?”赵小川故作不解,“我看您这篮子编得挺精巧啊。”
老丈苦笑:“客官有所不知。如今这生意难做啊!官府的‘行钱’(行会费)月月涨,‘免行钱’(免除行役的钱)更是没个准数!隔三差五还有管事的下来巡查,稍有不合意,轻则罚钱,重则没收货物!老汉我这点小本生意,哪里经得起折腾?”他压低了声音,带着怨气,“听说朝廷还要搞什么‘绩效’?当官的自己考不明白,还要来折腾我们这些平头百姓?这日子…唉!”
赵小川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孟云卿则不动声色地拿起一个竹编的小簸箕,仔细看着,仿佛在欣赏手艺。
“绩效?老丈也听说了?”赵小川试探地问。
“怎么没听说!”老丈似乎找到了倾诉对象,“坊间都传遍了!说以后当官的升官发财,全看什么‘数据’!老汉我就怕啊,这些官老爷为了自己的‘数据’好看,变着法子地来盘剥我们!今天让你多交税,明天让你多出役…这‘绩效’要是成了他们刮地皮的新由头,我们小老百姓还有活路吗?”他越说越激动,声音也大了些,引得旁边几个摊贩也看了过来,脸上带着同病相怜的忧虑。
“就是!当官的自己先考明白了再说!”
“别整那些虚头巴脑的,少收点苛捐杂税比啥都强!”
“对!先把那些吃拿卡要的蠹虫清干净了!”
周围的议论声渐渐汇聚,矛头直指朝廷即将推行的新政,充满了不信任和担忧。
赵小川脸上的轻松彻底消失了。他站在喧嚣的夜市中,听着这些最底层百姓的肺腑之言,如同被泼了一盆冰水,瞬间清醒。他推行“绩效考评”,本意是革除积弊,激励实干。但在这些饱受盘剥的小民眼中,这新政却可能成为官吏们变本加厉压榨的新工具!信息的不对称,吏治的腐败,早已透支了朝廷的公信力!
孟云卿轻轻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夫君,民意如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新政立意虽好,然根基未稳,若急于求成,恐失民心。”
赵小川深吸了一口带着食物香气和市井汗味的空气,重重点头。他看向那些面带忧色的摊贩,忽然提高声音,带着一种发自肺腑的诚恳:“诸位乡亲父老!大家的话,我夫妻二人听进去了!这‘绩效’好不好,不是上面说了算!得看它能不能让当官的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能不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若是做不到,若是成了新的刮骨刀…”他顿了顿,声音斩钉截铁,“那就说明它是个馊主意!该废!”
他这番话说得掷地有声,带着市井的直白和罕见的真诚。周围的议论声小了下去,摊贩们惊讶地看着这对气质不凡却言辞恳切的“夫妇”,眼中的疑虑稍减,多了几分探究。
孟云卿适时地将几枚铜钱放在老丈摊上,拿起那个小簸箕,对着赵小川微微一笑:“夫君说得对。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好是坏,做出来看。”她清冷的声音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老丈看着手中的铜钱,再看看这对夫妇,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喃喃道:“要是当官的…都能像二位这般明白事理…那该多好…”
---
回到灯火通明的御书房,赵小川脸上的油光早已洗净,但州桥夜市里那些忧虑的面孔和质疑的声音,却如同烙印般刻在他心里。他烦躁地在御案后来回踱步,那份白天还让他志得意满的《绩效考评纲要》草稿,此刻看起来却有些刺眼。
“操之过急!朕还是太急了!”他猛地停下脚步,一拳砸在紫檀桌面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光想着顶层设计,想着KpI、oKR(目标与关键成果法),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信任!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早就被那些蠹虫啃食殆尽了!没有信任,再好的制度也是空中楼阁,只会沦为新的压榨工具!”
孟云卿坐在一旁,安静地煮着茶。茶香袅袅,稍稍驱散了书房的沉闷。她看着赵小川焦躁的样子,声音平和:“陛下能及时醒悟,体察民瘼,此乃新政之幸。州桥一席话,振聋发聩。当务之急,非急于推行‘绩效’,而在于重塑根基,赢回民心。”
“重塑根基…”赵小川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神渐渐聚焦,“对!地基不牢,地动山摇!得先‘清场’!把那些盘踞在百姓身上的蠹虫,彻底扫干净!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感受到朝廷是动真格的!这样才能建立信任,新政才有落地的土壤!”
他快步走回御案后,抓起朱笔,在那份《纲要》草稿上狠狠划了几道杠,如同在斩断荆棘:“‘绩效考评’项目,暂停!需求变更!”
他铺开一张新的宣纸,提笔疾书:
> **“大宋吏治革新一期工程 - 清风行动”方案**
> **核心目标:** 清除积弊,重塑公信,为后续新政奠基。
> **行动策略:**
> 1. **利刃出鞘(治标):** 以胡三暗账及关联线索为突破口,皇城司、御史台联合行动,对朝野上下依附寿王、贪墨渎职、鱼肉百姓之官吏,进行彻底清查!无论官职大小,背景深浅,一经查实,严惩不贷!抄没家产,部分返还受害百姓或充实地方惠民仓!杀一儆百,震慑宵小!
> 2. **源头活水(治本):**
> * **精简苛捐:** 责成户部、三司,会同开封府,全面梳理汴京及京畿州县各项合法及不合法的税费摊派!凡无朝廷明文、巧立名目、重复征收、标准模糊之“行钱”、“免行钱”、“孝敬钱”等,一律废止!制定清晰、统一、公开的《商税及市征条例》,张榜公布,晓谕百姓!
> * **约束胥吏:** 严令各府州县,约束衙役、税吏等基层胥吏行为!严禁吃拿卡要、敲诈勒索、故意刁难!设立“民情箱”,鼓励商贾百姓匿名举报胥吏不法!查实者,重赏!涉案胥吏,严惩并枷号示众!
> * **开通言路:** 于汴京府衙及重要州府衙门外,设立固定“接访日”,由通判或推官轮值,专门听取商贾百姓对吏治、税赋、市易等方面的诉求和建议。建立《民情日志》,记录在案,限期反馈处理结果!
他写到这里,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这‘清风行动’,就是朕给州桥夜市、给天下百姓的承诺!先刮骨疗毒!再轻徭薄赋!把压在他们身上的石头搬开!把那些吸血的蠹虫碾死!让他们喘口气,看到希望!然后…”他看向那份被划掉的《绩效纲要》,“才是我们施展‘绩效管理’的时候!”
孟云卿看着宣纸上那力透纸背的字迹和清晰的条陈,眼中流露出由衷的赞许。她将一盏刚沏好的雨前龙井轻轻放在赵小川手边:“陛下此策,标本兼治,深得民心。‘清风’二字,更是点睛。吹散污浊,方见朗朗乾坤。”
赵小川端起茶盏,滚烫的茶水温热了掌心,也熨帖了他焦躁的心绪。他看着孟云卿在灯下沉静的侧脸,想起州桥夜市上她不动声色的提醒和支持,一种难以言喻的暖流在心底涌动。他放下茶盏,忽然伸出手,隔着书案,轻轻握住了孟云卿放在案上的手。
入手微凉,细腻的触感如同上好的瓷器。
孟云卿的手几不可察地微微一颤,却没有抽回。她抬起眼帘,清澈的眸子里映着跳动的烛火和赵小川此刻无比认真的脸庞。
“皇后,”赵小川的声音低沉而郑重,“这‘清风行动’,关乎新政成败,更关乎民心向背。朕…需要你。需要你的慧眼,看穿魑魅魍魉的伪装。需要你的冷静,在浊浪滔天时稳住船舵。更需要你…站在朕身边。”他紧了紧握着的手,仿佛汲取着力量,“与朕一同,把这大宋朝堂上下的污秽,扫它个干干净净!你可愿…继续做朕的‘首席风控官’?”
御书房内,烛火噼啪。茶香氤氲。被划掉的《绩效纲要》静静躺在案角。而那份墨迹淋漓的“清风行动”方案上,两只交叠的手,在灯火下投下坚定而温暖的剪影。
窗外,汴京城的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如同繁星落入人间。州桥夜市的喧嚣似乎隐隐传来,带着市井的烟火气和…一丝对新风的期盼。